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从“导—探—思”的新授课互动模式,“议—探—评”的实验课互动模式,“问—思—建”的复习课互动模式,“定—矫—提”的讲评课互动模式四个方面,就构建有效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互动模式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改下的课堂互动已成为改变教与学方式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师生、生生间的双向的交互活动,这是一个链状、循环的持续过程,而不是一次单向、间断的短暂行为。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模式的构建,可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全的个性心理提供保障;可增加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成长创造条件。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主体可分为教师(以下称师)、学生个体(以下称个)及学生群体(以下称群)三种。这三种互动主体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师生(包括师群、师个)和生生(包括个个、个群、群群)两大互动类型和五种互动形式。在一个有效互动模式中,互动主体间的组合虽会不断变换,但其行为、认知、情感三个互动内容总是密不可分的。下面结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和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特点就构建有效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一、“导—探—思”的新授课互动模式
新授课互动模式是建构新知识、提高新技能、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型。初中化学新教材中设有大量的“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为我们改革传统灌输型新课,创建“导—探—思”互动型新课提供了有利条件。互动型新课的教学程序可分为学案导入、问题探究、反思应用三大环节。
1.以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前提。
学案应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环节,要让学生知晓创设了哪些问题情境,要解决哪些问题,还要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互动形式来进行。学案一般要提前下发,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在情感上预先与教师沟通,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进而认真考虑自己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的角色定位。
2.问题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保证。
问题探究应以学案预设的内容为基础,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教学引导。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可在学案的引领下,进行验证性或探究性实验预习,从中了解实验互动的内容:实验方案预设是采用个个互动,学生可充分展示自己的设想;实验方案实施采取群群互动和师群互动,要求以实验小组为单位,通过全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保证实验质量;实验现象表述进行个群互动,学生可与其他学生协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技能。又如学习“离子”这类纯理论知识时,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图片、动画等形式,用计算机模拟离子的变化过程,实现知识的多通道呈现,给学生多感官刺激,在师生的对话互动中,在人机互动的学习氛围中,突破理解难点,有效建构“离子”这一化学核心概念。
3.反思应用是巩固新课教学成果必不可少的环节。
反思应用指师生共同对本课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交流,并完成学案中的拓展应用题。教师的反思有利于改进教学,主要在课后进行。课上进行的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的反思交流: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受、困惑,评价学习方法,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最终实现“兵教兵”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全面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二、“议—探—评”的实验课互动模式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实验课是指新课标规定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有比较完整实验内容的教学课型。初中化学实验一般是由2~6人组成的小组合作实验。实验课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六个教学环节。笔者采用“议—探—评”的互动模式,采取师群、个群、群群互动形式,使实验在讨论中顺利进行,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①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这可让学生注意实验中的细节问题。②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讨论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借助集体智慧评判假设成立的可能性,使实验少走弯路。③学生讨论设计验证假设的具体方案,经筛选和优化,使方案得以修饰和完善。④讨论实验的实施,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对实验中出现的偶然或必然现象提出应对方案。⑤讨论实验结果,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使实验交流成为每次实验的高潮和飞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涌现的活跃思维、创造精神延续到学习中去。
三、“问—思—建”的复习课互动模式
新课标要求:“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复习是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通过再现提升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的心理表征。复习课的“问—思—建”互动模式,是通过设计系列化问题串,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对知识规律的理解和知识网络的建构,进而形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以生生互动为主,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引导和促进工作。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爱好和动机。教师应在仔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习题的起点、落点、连接点、延伸点、增长点,便于师生间有效互动的顺利展开。如初中化学中的选择题、填空题一般都较简单,答案较直观,可以“幸运抢答”的形式,实现个个、个群互动;实验设计题一般由若干个有一定梯度的小题组成,此时可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活动中形成个群、群群等互动;而推断题或计算题一般都需学生自主进行演算后,再进行小组或班内的交流。在进行师个互动时,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答题,并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以鼓励赞赏,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心理感受,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在学生进行演算时,教师要多巡视、多发现问题,智慧地利用学生新生成的教学资源,展示典型性的正确解法或错误解法,引导学生剖析自身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获得解题心得。在进行小组竞赛或合作学习时,可让学生集思广益,互相释疑,营造争鸣气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并要注意及时调整小组成员的结构,使每个成员达到最佳的互动状态,取得最好的互动效果。 四、“定—矫—提”的讲评课互动模式
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后,教师从学生做的试卷本身和答题情况中获取反馈信息,进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矫正教学的一种课型。
讲评课首先有一个“定向”的问题,即讲什么?怎么讲?一般来说,初中化学试卷中基础知识点约占70%,也就是说大多数题目学生可自行解决。因此,可先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自评与订正,找到自己需要讲评的题目,接着进行课上前5~10min的小组互评及纠错(一般以邻座的2人或4人为一小组),有些题学生可通过互助学习得以解决。通过自评和互评两个环节,讲评课既有了具体的“定向”,又完成了部分简单题或稍难题的纠错。课堂上真正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眼里的较难题和教师归纳出来的易错题。
在讲评课的矫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听,少讲,要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讲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即便学生的思维有误,也应鼓励他们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尽量开放课堂,让学生申诉自己的观点,替自己的观点争辩,在此基础上进行彼此间的合作矫正。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调控工作,使师个、师群、个群等互动自然生成。
在对错题的矫正提升中,教师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事先准备好适量、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仍要注意巡视和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给予适当的个别指导和合作交流指导。通过师个和师群的连续互动过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做到举一反三,使问题层次的无序与学生认知的有序有机结合起来,使全体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总之,化学课堂构建有效互动模式的研究,是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以上仅是笔者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初步探索与实践,虽然已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不成熟的方面,如开放互动教学与固定课时进度间的矛盾;素质教学与中考应试的矛盾;教师互动的意愿与学生配合的被动;习题的增加与减负增效的矛盾等等,这些还需要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研究与完善,以形成真正能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肖成全. 有效教学[M].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吴星,沈怡文. 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西石桥中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互动模式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改下的课堂互动已成为改变教与学方式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师生、生生间的双向的交互活动,这是一个链状、循环的持续过程,而不是一次单向、间断的短暂行为。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模式的构建,可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全的个性心理提供保障;可增加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成长创造条件。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主体可分为教师(以下称师)、学生个体(以下称个)及学生群体(以下称群)三种。这三种互动主体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师生(包括师群、师个)和生生(包括个个、个群、群群)两大互动类型和五种互动形式。在一个有效互动模式中,互动主体间的组合虽会不断变换,但其行为、认知、情感三个互动内容总是密不可分的。下面结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和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特点就构建有效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一、“导—探—思”的新授课互动模式
新授课互动模式是建构新知识、提高新技能、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型。初中化学新教材中设有大量的“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为我们改革传统灌输型新课,创建“导—探—思”互动型新课提供了有利条件。互动型新课的教学程序可分为学案导入、问题探究、反思应用三大环节。
1.以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前提。
学案应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环节,要让学生知晓创设了哪些问题情境,要解决哪些问题,还要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互动形式来进行。学案一般要提前下发,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在情感上预先与教师沟通,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进而认真考虑自己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的角色定位。
2.问题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保证。
问题探究应以学案预设的内容为基础,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教学引导。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可在学案的引领下,进行验证性或探究性实验预习,从中了解实验互动的内容:实验方案预设是采用个个互动,学生可充分展示自己的设想;实验方案实施采取群群互动和师群互动,要求以实验小组为单位,通过全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保证实验质量;实验现象表述进行个群互动,学生可与其他学生协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技能。又如学习“离子”这类纯理论知识时,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图片、动画等形式,用计算机模拟离子的变化过程,实现知识的多通道呈现,给学生多感官刺激,在师生的对话互动中,在人机互动的学习氛围中,突破理解难点,有效建构“离子”这一化学核心概念。
3.反思应用是巩固新课教学成果必不可少的环节。
反思应用指师生共同对本课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交流,并完成学案中的拓展应用题。教师的反思有利于改进教学,主要在课后进行。课上进行的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的反思交流: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受、困惑,评价学习方法,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最终实现“兵教兵”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全面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二、“议—探—评”的实验课互动模式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实验课是指新课标规定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有比较完整实验内容的教学课型。初中化学实验一般是由2~6人组成的小组合作实验。实验课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六个教学环节。笔者采用“议—探—评”的互动模式,采取师群、个群、群群互动形式,使实验在讨论中顺利进行,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①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这可让学生注意实验中的细节问题。②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讨论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借助集体智慧评判假设成立的可能性,使实验少走弯路。③学生讨论设计验证假设的具体方案,经筛选和优化,使方案得以修饰和完善。④讨论实验的实施,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对实验中出现的偶然或必然现象提出应对方案。⑤讨论实验结果,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使实验交流成为每次实验的高潮和飞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涌现的活跃思维、创造精神延续到学习中去。
三、“问—思—建”的复习课互动模式
新课标要求:“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复习是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通过再现提升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的心理表征。复习课的“问—思—建”互动模式,是通过设计系列化问题串,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对知识规律的理解和知识网络的建构,进而形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以生生互动为主,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引导和促进工作。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爱好和动机。教师应在仔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习题的起点、落点、连接点、延伸点、增长点,便于师生间有效互动的顺利展开。如初中化学中的选择题、填空题一般都较简单,答案较直观,可以“幸运抢答”的形式,实现个个、个群互动;实验设计题一般由若干个有一定梯度的小题组成,此时可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活动中形成个群、群群等互动;而推断题或计算题一般都需学生自主进行演算后,再进行小组或班内的交流。在进行师个互动时,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答题,并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以鼓励赞赏,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心理感受,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在学生进行演算时,教师要多巡视、多发现问题,智慧地利用学生新生成的教学资源,展示典型性的正确解法或错误解法,引导学生剖析自身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获得解题心得。在进行小组竞赛或合作学习时,可让学生集思广益,互相释疑,营造争鸣气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并要注意及时调整小组成员的结构,使每个成员达到最佳的互动状态,取得最好的互动效果。 四、“定—矫—提”的讲评课互动模式
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后,教师从学生做的试卷本身和答题情况中获取反馈信息,进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矫正教学的一种课型。
讲评课首先有一个“定向”的问题,即讲什么?怎么讲?一般来说,初中化学试卷中基础知识点约占70%,也就是说大多数题目学生可自行解决。因此,可先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自评与订正,找到自己需要讲评的题目,接着进行课上前5~10min的小组互评及纠错(一般以邻座的2人或4人为一小组),有些题学生可通过互助学习得以解决。通过自评和互评两个环节,讲评课既有了具体的“定向”,又完成了部分简单题或稍难题的纠错。课堂上真正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眼里的较难题和教师归纳出来的易错题。
在讲评课的矫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听,少讲,要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讲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即便学生的思维有误,也应鼓励他们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尽量开放课堂,让学生申诉自己的观点,替自己的观点争辩,在此基础上进行彼此间的合作矫正。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调控工作,使师个、师群、个群等互动自然生成。
在对错题的矫正提升中,教师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事先准备好适量、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仍要注意巡视和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给予适当的个别指导和合作交流指导。通过师个和师群的连续互动过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做到举一反三,使问题层次的无序与学生认知的有序有机结合起来,使全体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总之,化学课堂构建有效互动模式的研究,是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以上仅是笔者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初步探索与实践,虽然已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不成熟的方面,如开放互动教学与固定课时进度间的矛盾;素质教学与中考应试的矛盾;教师互动的意愿与学生配合的被动;习题的增加与减负增效的矛盾等等,这些还需要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研究与完善,以形成真正能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肖成全. 有效教学[M].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吴星,沈怡文. 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西石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