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哲学原理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1982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在知识结构上互联互通,内容上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关联,都对学生辩证思维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哲学原理的视角分析《文化生活》知识。从两本教材互通之处出发,找出《文化生活》知识背后蕴含的哲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厘清文化知识的逻辑层次;从共性和个性的角度看待文化间的关系与规律,有利于通过共性理解个性,个性中提炼共性,从而提升学生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待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待文化的能力。
  【关键词】哲学原理;《文化生活》;高中思政課
  针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难度和时间分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会选择在高二第一学期先上《生活与哲学》,第二学期再上《文化生活》。这样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在第二学期学习《文化生活》时能运用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深入浅出,哲学原理与文化知识互联互通
  笔者在教学中也践行了高二上学期先上《生活与哲学》,下学期再上《文化生活》,发现学生掌握了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后,从哲学视角学习文化生活知识,更易于理解,学起来轻松有趣,实现了两门课知识间的互联互通,在识记和理解上更深刻。
  人们的精神活动需要依赖客观物质,精神产品也需要现实的物质承担者,也就是载体来呈现。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哲学依据,从而链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这一原理。讲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时,即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是由特定的经济和政治所支配的,同时特定的文化反作用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又对经济政治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积极向上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进步具有推动作用,消极颓废的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进步的障碍。这里则可以链接《生活与哲学》中的社会存在支配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把经济理解为社会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把文化理解为社会意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则可以通过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来理解。这样一来,《文化生活》的知识和哲学原理就水到渠成地串联起来了。
  再如,《文化生活》第五课首框中涉及文化创新的主体,可以对接哲学知识群众观,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开创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开创者,是社会变化和革新的主宰力量,启发我们秉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化生活》中讲到社会实践和文化创作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要求文化创作者要以当下中国的具体国情为基点,要关注绝大多数人民的的利益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勇于创新,创造符合时代精神和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文化作品。从哲学原理的角度看到文化现象和文化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厘清文化知识的逻辑层次,明白《文化生活》的思维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化的框架结构。
  二、高瞻远瞩,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
  哲学是对人类在具体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括和提升,从里面提炼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共性的规律。它是从个别归纳总结最后上升到一般的思维进程,属于归纳思维。《文化生活》是在文化共性视域下对文化个性的阐释。它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进程,是演绎思维。在哲学知识与文化知识中,既有哲学共性和文化个性的相互交织、联结,也有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的相互交织、联结。引导学生在共性的指导下分析个性,在个性中体现和归纳共性,是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的提升和迁移。
  比如《文化生活》第三课首框中,涉及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点。其中讲到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也具有自己的文化特殊性和特色,即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这里链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特定的场景下可以彼此转化,要实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对话中,要敬重彼此的不同,容纳民族特色,和谐共处,联合推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在《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二框中讲到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同样可以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来理解。
  三、统筹兼顾,辩证思维力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阐述了多组辩证关系,启发人们用联系、发展、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文化生活》中也富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充分挖掘并对接哲学原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深刻领悟哲学原理背后的理论逻辑,尝试迁移与运用。
  例如,《文化生活》第四课首框,涉及如何继续传承传统文化,施展传统文化的正面作用的问题。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哲学知识:辩证的否定原理。辩证的否定,不仅不是单纯地肯定所有内容,也不是单纯地否定所有内容,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保留的是旧事物中与时代相符合的部分,它的实质是“扬弃”。在此基础上,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文化,应一分为二地领会它在实践中发挥的效用,鉴别内在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当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社会和人民的发展要求相契合,是健康的部分,就应持续保留和弘扬;当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社会和人民的发展要求不相契合,是消极的内容,应该提文化高辨能力,加以改变和移除。
  再如《文化生活》第五课首框中,涉及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谈到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这里可以通过认识论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梳理两者的联系。第一个层面,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表现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此外,社会实践中不停地出现各种之前未曾出现过的难题,对应哲学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二个层面,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即文化创新可以鞭策社会实践的向前迈进,能够助力民族文化的繁盛。在认识论中,表现为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促进实践的进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标和归宿,实践是验证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尺。这里通过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使得看似零散的知识点有了理论依据和框架,更便于整合和理解知识。在分析《文化生活》知识点的同时巩固和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达成科学精神这一学科核心素养。
  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蕴含的哲理,从结构上、内容上、逻辑思维上加以分析,既巩固了哲学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知识,提升了思维高度,实现两本教材互相贯通,相得映彰的理想效果。新编统编版教材将《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两本书合并为《哲学与文化》,并将哲学内容前置于文化内容正体现了这一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韩震,朱明光.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性和严谨性的学科,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其学习数学繁杂知识的难易度,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一直在讨论的课题之一。本文讨论数学教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期望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数学思维  二年级小学生因尚未形成成熟思维能力导致其学习枯燥繁杂的数学知识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快
期刊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利用智能手机和公众交流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在教师、家庭成员的协助下拍摄自己在各种特定情境下的英语口语运用场景视频,并且分享在学习伙伴组成的交流群里,如,“钉钉”群、微信群等,以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兴趣和实效。  【关键词】视频分享;小学生英语口语;视频话题;评价方式  英语口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经在社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口语学习如
期刊
【摘要】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教师应科学认识后进生,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赏识、尊重、关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捕捉教育契机,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赏识;尊重;关爱;教育契机  小洁, 学习成绩落后,经常拖欠作业;她性格内向,整天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样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教师提问她不作声;下课了也从不跟同学玩耍,常
期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走出课堂,到大千世界,经历课堂之外的鲜活故事,体验书本之外的多彩生活,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研学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类场馆、公园等成为非常受欢迎的目的地,各类研学基地也如雨后春笋。但网络上不乏报导,许多活动团体游学过程中不遵守参观规范和公共场所文明规范,甚至影响了展厅秩序和文物安全,产生安全隐患,研学基地中走马观花似的游览,
期刊
【摘要】校园心理情景剧作为教育戏剧的一种,由于其形式灵活,深受学生的喜爱。本研究拟在生涯规划课堂中引入校园心理情景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能力。课堂操作结束后,分别用课堂效果问卷、学生课堂情绪问卷及课堂气氛调查来了解其教育效果。结果表明,校园心理情景剧因其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境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切实体会,引发情感的共鸣,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与课堂生态效益的达成是非常有成效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是最常见的互动方式,也是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主要环节,因而教师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不少教师在提问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新课标要求,以牛津深圳版三年级下册Unit 6 Food and drinks 为例,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有效整合与梳理,构建起“回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三大类别,并以此为
期刊
【摘要】德育无处不在,英语学科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德为先”“立德为本”,都在告诉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好德育渗透。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作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基于这一理念,作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而思维能力的最快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是“说”“说数学”,可激发、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创造性,使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想说”“会说”“乐说”,让学生把数学说出来,激发、提升学生数学语言思维能力,
期刊
【摘要】新课标对教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加强各大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探索全新的教育教学策略及方法,摆脱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学难度偏高,与初中数学存在明显的差别,有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及障碍。教师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以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为依据创新教学策略及方法,以此来确保两大教学板块的有效衔接。  【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沉淀,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并将其引入小学德育课堂教学,能够为小学德育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文化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以及良好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阶段,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