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一些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入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分角色朗读等教学模式,但仍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吟诵积极性。作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运用策略展开了研究,以期为广大同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吟诵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运用策略
吟诵与传统的朗读、阅读不同,吟诵对于中学阶段的语文实践而言更强调以声音来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理解,从感性体验的角度来展开深入学习。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中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吟诵放在首要位置,很多教师也忽略了吟诵对学生创新品质的深度挖掘。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
一、“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什么是“吟诵”教学
“吟诵”一词起源于古书籍,早在先秦的文献中就记载过“吟,歌吟也”。新时期的吟诵则是通过具有节奏感的吟唱和高声的方式进行背诵,在变化的声调节奏下实现抑扬顿挫的朗读。对于中学生而言,更需要通过这种朗读方式来将个人内在的情感与所要吟诵的内容进行融合,最终实现对诗词意境的掌握和理解[1]。
(二)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作为华夏文化千百年来表达文人墨客内在情感、独特解读的重要方式之一,吟诵不仅能够将一些看似抽象的诗词、句子变得更加生动、立体,而且能够通过感同身受的文学体验来实现精神上的升华。特别是对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2],吟诵教学可以在激活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参与度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趣味性,提升认知。而这种古代读书人的学习方式对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生而言,更是可以通过全身心的投入来实现歌唱般“吟诵”意境,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习效果的整体提高。
二、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吟诵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通话推广应用
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教育目标在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帮助广大中学生对普通话及汉语能够拥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普通话的学习标准通常以“字正腔圆”作為基础要求。吟诵这种教学与训练方式本身便具有歌唱的模式,一次完美的吟诵必须以“字正腔圆”作为必要条件。中学生在开展吟诵的过程中能够对普通话的字音识别、吐字发音准确、声调的变化、儿化音、轻重音、尾音进行正确处理[3]。所以说,对于中学语文阶段教学而言,必须通过这种吟诵的方式来对普通话进行推广。
(二)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吟诵不是单一、枯燥的师生齐声朗读,更多时候需要借助每一名学生甚至每一名语文教师的力量来展开合作学习,将“诵”与“品”进行高度融合,不仅通过对景物的品析来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而且可以对看似简单、华丽的语言进行深度研究,从审美的角度来感受文章的细腻与精彩。例如在进行《浪之歌》的课文吟诵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播放音乐、配合多媒体教学背景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吟诵练习,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元化的冲击下调动学生对这种大海之美、自然之美进行理解和想象。在学生熟悉课文后,便可以运用合作探索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在吟诵的过程中对通篇文章标记出某些关键词语甚至段落[4],在“一品味”“一吟诵”的过程中谈体会,谈看法,使中学语文课堂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使学生在富有磁性的吟诵中感受到海风拂面所带来的那一抹清凉感觉,在充分促使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实现既定的语文教学目标。
(三)吟诵在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中的运用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拒,究其原因不外乎古诗词的语言结构相对白话文而言要更加枯燥、难懂一些。而中学生知识结构不深,很难理解古诗词中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在这种环境下,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更要借助吟诵这种独特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通过模仿先贤的方式来将一些看似难懂的古诗进行吟诵。相信在这种高声歌唱、闭目摇头之间,学生一定会感受到古诗词的另一面[5]。在教师的讲解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配合下,学生不仅能够对古诗词的内容有所理解,而且能够通过吟诵这种方式实现对古典文化的理解,通过吟诵的韵律感、节奏感来体验语言的魅力与韵律,在珍惜祖先所创造的五千年文明的同时,由衷地产生一种对古诗词、古诗文的热爱和探索兴趣,真正地“化腐朽为神奇”。
(四)吟诵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中的运用
对于中学生而言,吟诵教育也能够从“曼声长吟”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新时期下的中学生每天生活在互联网与娱乐经济下,很多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都缺少一定的理解和认知。吟诵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使学生不仅可以在抑扬顿挫中体会到流行音乐、互联网热门歌曲所无法比拟的情感,而且能够冲破音乐旋律的界限与区域,在自由发挥的过程中将对文章、对诗词、对世界万物的理解都化作浓情的吟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吟诵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朗读,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对音律的学习和感悟,这种特色在古诗词学习中最为常见。对于吟诵中的音律而言,则是要通过平上去入这四个声调的转换来将看似枯燥乏味的词语、诗句呈现出一种丰富、立体而又鲜明的音乐性。在这种状态下所涵盖的音律吟诵便可以带领着学生从平长、仄短中来朗读各类诗词,在体现诗歌之美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资料的理解。例如在吟诵《陋室铭》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遇到平声的时候对音节拖长,当遇到仄声的时候则要做到“声停气不停”。而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诗的吟诵中,教师则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幻想如果你是陋室的主人,为了在清净的环境中搭建陋室,你会将它置于多高的山顶?请同学们利用这种幻想来进行吟诵,请注意山有多高,你的气息就可以延长多久。”相信在这种与传统阅读的对比与实践中,每一名中学生都能够在吟诵中体会到作者超凡脱俗的精神,也能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细细品味整个诗词中所运用的托物言志手法,在读出诗韵味的同时能够对相关的语文知识、作者创作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内在意境和情感进行体会,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吟诵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中的运用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吟”不同于简单的歌唱与朗读,吟唱更多讲究的是一种无腔无调随意而出,其核心旨在通过吟诗来呈现内心的画面感与个体性情的高度融合。这种个性化的理解和阅读可以成为广大中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法宝,在舒缓的韵律中实现“一篇一律”“一人一律”。只有这样,广大中学生才能够将一些优美、有内涵的诗词牢记于心,如同哼唱一首流行歌曲般很自然地将这些经典诗词、文章片段融入个人写作中,在提升自身写作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逻辑思维水平。
除此以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充分结合新时期下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时代发展,激发学生对吟诵的兴趣与感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播放一些影视作品,例如《老子》《孔子》《芈月传》等片段,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对吟诵的真实理解和场景还原。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吟诵是一種最传统的语文艺术表达手段,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要借助吟诵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对语文知识的变通与创新。愿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都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打开情感的大门,让人性化教学、多元化教学逐渐渗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孙山,徐晓丽.吟诵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以低年级吟诵实践为例[J].第一课堂(下旬), 2017(10):16-17.
[2]蒋明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吟诵教学应用与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中学), 2017(12).
[3]孙孟超,李继生,王毅.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学语文月刊, 2016(10).
[4]张明昌,徐艳波.新课改下的语文吟诵教学应用与探讨[J].语文课堂研究, 2018(11).
[5]张芳,李吉盛.高年级吟诵教学应用与多媒体教学融合探索[J].课堂内外, 2016(11).
[6]张文博,许海丽.论吟诵教学在中学写作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J].语文课堂, 2018(10).
[7]张竞月.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中传统吟诵法借鉴研究——以凯里学院附属中学为例[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2018.
[8]杨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古诗词的教学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9]李哲峰.口角噙香 对月长吟——谈吟诵在课堂教学中的艺术处理[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5(09):20-23.
【关键词】吟诵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运用策略
吟诵与传统的朗读、阅读不同,吟诵对于中学阶段的语文实践而言更强调以声音来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理解,从感性体验的角度来展开深入学习。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中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吟诵放在首要位置,很多教师也忽略了吟诵对学生创新品质的深度挖掘。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
一、“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什么是“吟诵”教学
“吟诵”一词起源于古书籍,早在先秦的文献中就记载过“吟,歌吟也”。新时期的吟诵则是通过具有节奏感的吟唱和高声的方式进行背诵,在变化的声调节奏下实现抑扬顿挫的朗读。对于中学生而言,更需要通过这种朗读方式来将个人内在的情感与所要吟诵的内容进行融合,最终实现对诗词意境的掌握和理解[1]。
(二)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作为华夏文化千百年来表达文人墨客内在情感、独特解读的重要方式之一,吟诵不仅能够将一些看似抽象的诗词、句子变得更加生动、立体,而且能够通过感同身受的文学体验来实现精神上的升华。特别是对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2],吟诵教学可以在激活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参与度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趣味性,提升认知。而这种古代读书人的学习方式对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生而言,更是可以通过全身心的投入来实现歌唱般“吟诵”意境,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习效果的整体提高。
二、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吟诵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通话推广应用
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教育目标在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帮助广大中学生对普通话及汉语能够拥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普通话的学习标准通常以“字正腔圆”作為基础要求。吟诵这种教学与训练方式本身便具有歌唱的模式,一次完美的吟诵必须以“字正腔圆”作为必要条件。中学生在开展吟诵的过程中能够对普通话的字音识别、吐字发音准确、声调的变化、儿化音、轻重音、尾音进行正确处理[3]。所以说,对于中学语文阶段教学而言,必须通过这种吟诵的方式来对普通话进行推广。
(二)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吟诵不是单一、枯燥的师生齐声朗读,更多时候需要借助每一名学生甚至每一名语文教师的力量来展开合作学习,将“诵”与“品”进行高度融合,不仅通过对景物的品析来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而且可以对看似简单、华丽的语言进行深度研究,从审美的角度来感受文章的细腻与精彩。例如在进行《浪之歌》的课文吟诵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播放音乐、配合多媒体教学背景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吟诵练习,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元化的冲击下调动学生对这种大海之美、自然之美进行理解和想象。在学生熟悉课文后,便可以运用合作探索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在吟诵的过程中对通篇文章标记出某些关键词语甚至段落[4],在“一品味”“一吟诵”的过程中谈体会,谈看法,使中学语文课堂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使学生在富有磁性的吟诵中感受到海风拂面所带来的那一抹清凉感觉,在充分促使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实现既定的语文教学目标。
(三)吟诵在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中的运用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拒,究其原因不外乎古诗词的语言结构相对白话文而言要更加枯燥、难懂一些。而中学生知识结构不深,很难理解古诗词中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在这种环境下,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更要借助吟诵这种独特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通过模仿先贤的方式来将一些看似难懂的古诗进行吟诵。相信在这种高声歌唱、闭目摇头之间,学生一定会感受到古诗词的另一面[5]。在教师的讲解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配合下,学生不仅能够对古诗词的内容有所理解,而且能够通过吟诵这种方式实现对古典文化的理解,通过吟诵的韵律感、节奏感来体验语言的魅力与韵律,在珍惜祖先所创造的五千年文明的同时,由衷地产生一种对古诗词、古诗文的热爱和探索兴趣,真正地“化腐朽为神奇”。
(四)吟诵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中的运用
对于中学生而言,吟诵教育也能够从“曼声长吟”的角度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新时期下的中学生每天生活在互联网与娱乐经济下,很多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都缺少一定的理解和认知。吟诵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使学生不仅可以在抑扬顿挫中体会到流行音乐、互联网热门歌曲所无法比拟的情感,而且能够冲破音乐旋律的界限与区域,在自由发挥的过程中将对文章、对诗词、对世界万物的理解都化作浓情的吟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吟诵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朗读,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对音律的学习和感悟,这种特色在古诗词学习中最为常见。对于吟诵中的音律而言,则是要通过平上去入这四个声调的转换来将看似枯燥乏味的词语、诗句呈现出一种丰富、立体而又鲜明的音乐性。在这种状态下所涵盖的音律吟诵便可以带领着学生从平长、仄短中来朗读各类诗词,在体现诗歌之美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资料的理解。例如在吟诵《陋室铭》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遇到平声的时候对音节拖长,当遇到仄声的时候则要做到“声停气不停”。而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诗的吟诵中,教师则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幻想如果你是陋室的主人,为了在清净的环境中搭建陋室,你会将它置于多高的山顶?请同学们利用这种幻想来进行吟诵,请注意山有多高,你的气息就可以延长多久。”相信在这种与传统阅读的对比与实践中,每一名中学生都能够在吟诵中体会到作者超凡脱俗的精神,也能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细细品味整个诗词中所运用的托物言志手法,在读出诗韵味的同时能够对相关的语文知识、作者创作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内在意境和情感进行体会,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吟诵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中的运用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吟”不同于简单的歌唱与朗读,吟唱更多讲究的是一种无腔无调随意而出,其核心旨在通过吟诗来呈现内心的画面感与个体性情的高度融合。这种个性化的理解和阅读可以成为广大中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法宝,在舒缓的韵律中实现“一篇一律”“一人一律”。只有这样,广大中学生才能够将一些优美、有内涵的诗词牢记于心,如同哼唱一首流行歌曲般很自然地将这些经典诗词、文章片段融入个人写作中,在提升自身写作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逻辑思维水平。
除此以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充分结合新时期下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时代发展,激发学生对吟诵的兴趣与感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播放一些影视作品,例如《老子》《孔子》《芈月传》等片段,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对吟诵的真实理解和场景还原。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吟诵是一種最传统的语文艺术表达手段,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要借助吟诵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对语文知识的变通与创新。愿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都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打开情感的大门,让人性化教学、多元化教学逐渐渗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孙山,徐晓丽.吟诵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以低年级吟诵实践为例[J].第一课堂(下旬), 2017(10):16-17.
[2]蒋明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吟诵教学应用与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中学), 2017(12).
[3]孙孟超,李继生,王毅.吟诵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学语文月刊, 2016(10).
[4]张明昌,徐艳波.新课改下的语文吟诵教学应用与探讨[J].语文课堂研究, 2018(11).
[5]张芳,李吉盛.高年级吟诵教学应用与多媒体教学融合探索[J].课堂内外, 2016(11).
[6]张文博,许海丽.论吟诵教学在中学写作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J].语文课堂, 2018(10).
[7]张竞月.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中传统吟诵法借鉴研究——以凯里学院附属中学为例[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2018.
[8]杨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古诗词的教学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9]李哲峰.口角噙香 对月长吟——谈吟诵在课堂教学中的艺术处理[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5(0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