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中有马克·吐温的寓言故事《生命的五种恩赐》,编者的意图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个人只有拥有强烈的死亡意识,才会珍惜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才会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去创造丰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经营朴实美好的爱情,赢得不一定崇高但却真实的名望,享受所有这些带给自己的饱含泪水与欢笑的真实人生。这样的主题对于十六七岁的职校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沉重且难以理解。他们的人生阅历毕竟太浅,加上平时课外阅读量不大,即使让他们想象也很难有切肤之感。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依着备课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指导思想,针对十六七岁处于情感教育黄金时期的中职生,笔者没有按照常规要求上课,只是简单粗略疏通字词,就直接告诉学生文章深刻但却有些超过学生实际体悟能力的内涵。然后开始尝试对学生开展另类的情感教育,对各个不同专业班级的学生都做了一次情感体悟实验。
一、情感体悟实验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人物(可以包括自己),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想象:“假如某一天,这些人当中的某一位因为疾病或突发事件离世……请你选择一位划去!”……“剩下几位中的某一位在某一天又将永远地离开你……请划去一位!”……教师慢慢地讲,不断渲染场景以帮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起初的时候,不管男生班还是女生班,学生都显得比较兴奋,嘻嘻哈哈,你写了哪几个,我写了哪几个,互相交流甚至取闹,态度很是不认真。尤其是建筑、计算机、机械等男生居多的专业班级,个别学生起初写的竟然是与自己并不相干的名人、伟人,到后来才开始写上“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爷爷,奶奶……”。
面对学生贪玩不懂事的实际,笔者早已估计到这样的情况,估计到学生从兴奋到渐渐安静下来的时间会有点长。针对职校生的实际,笔者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就依照班级类型的不同,所列人物的数量有所区别。例如,财会班、外语班因为女生居多,相对比较容易安静下来,让他们最多写八个“最重要的人物”,逐一选择舍弃。男女生比例差不多为三比一的计算机班,笔者让他们写八个“最重要的人物”进行逐一舍弃。而对于建筑专业班、汽修专业班,因为绝大多数为男生,好动与调皮让他们安静下来进入联想状态相对较难,为了给足时间,让他们真正进入情境,就让他们写8~10个甚至是15个“最重要人物”进行舍弃。
在教师的引导下,实验过程中的情感体悟越来越深。学生最终都渐渐安静下来,当要求舍弃最后三四个的时候,实验似乎进行得有点残酷了。但笔者依然“不依不饶”,要求他们想象并坚定地删去一个,一个,又一个。女生班中有人放下笔不划了,有女生眼睛红了,有个别女生甚至当场就抽泣了。男生表现得似乎总是刚强些,但他们也已经沉默了,有几个男生的眼睛变红了。
情绪的渲染已经很浓厚,课堂气氛变得非常严肃寂静,笔者趁机进行了点拨教育:“人生无常,生命无常,你生命中的最重要人物不可能永远陪伴你,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及时给温暖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吧,抓紧时间爱你的父母,爱你的亲人,爱你的朋友吧!”
笔者接着就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本次实验过程,同时描述各自在实验经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这个作业既可以作为对学生当堂作文能力的训练,更可以作为本次实验的报告以便进一步进行当代中职生情感现状的研究。
二、问卷巩固
课后,笔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巩固本次实验后的情感教育效果。问卷内容为:
1你如何看待本次语文实验课?①有意思(有趣)②对我的情感教育深刻③无聊,纯粹浪费时间④无所谓(不反感,但也没有多少触动)。
2去掉剩下的最后三四位时,你是怎样的情感状态?①心里比较难受②没感觉。
3划到最后三四位时,你为什么是“心里比较难受”或“没感觉”?①他们与我感情最深,我不忍他们“死”去,哪怕只是想象的,我也不允许。②对他们说不上特别特别深的感情,想象他们“死”去也无所谓。③觉得本来就只是个游戏,随便划掉就是了。
针对第一个问题,选①的占30%左右,选②的占587%(尤其是女生班),选③的在回收的200份问卷中仅有三人;针对第二个问题,选①的占879%,选②的占12%,其中一个学生未选;针对第三个问题,选①的占852%,选②的占102%,选③的占46%。
夏丏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把这句话再延伸理解一下,是不是可以说“没有达到(让学生)更有爱心的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从课堂反应和问卷结果来看,这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情感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这一堂取得一定效验的近于残酷的情感教育实验课,是不是部分符合了这一理论呢?唤醒学生内心对亲人的爱,进而唤醒学生内心某一方面的“善”,正是我们中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311800)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依着备课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指导思想,针对十六七岁处于情感教育黄金时期的中职生,笔者没有按照常规要求上课,只是简单粗略疏通字词,就直接告诉学生文章深刻但却有些超过学生实际体悟能力的内涵。然后开始尝试对学生开展另类的情感教育,对各个不同专业班级的学生都做了一次情感体悟实验。
一、情感体悟实验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人物(可以包括自己),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想象:“假如某一天,这些人当中的某一位因为疾病或突发事件离世……请你选择一位划去!”……“剩下几位中的某一位在某一天又将永远地离开你……请划去一位!”……教师慢慢地讲,不断渲染场景以帮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起初的时候,不管男生班还是女生班,学生都显得比较兴奋,嘻嘻哈哈,你写了哪几个,我写了哪几个,互相交流甚至取闹,态度很是不认真。尤其是建筑、计算机、机械等男生居多的专业班级,个别学生起初写的竟然是与自己并不相干的名人、伟人,到后来才开始写上“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爷爷,奶奶……”。
面对学生贪玩不懂事的实际,笔者早已估计到这样的情况,估计到学生从兴奋到渐渐安静下来的时间会有点长。针对职校生的实际,笔者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就依照班级类型的不同,所列人物的数量有所区别。例如,财会班、外语班因为女生居多,相对比较容易安静下来,让他们最多写八个“最重要的人物”,逐一选择舍弃。男女生比例差不多为三比一的计算机班,笔者让他们写八个“最重要的人物”进行逐一舍弃。而对于建筑专业班、汽修专业班,因为绝大多数为男生,好动与调皮让他们安静下来进入联想状态相对较难,为了给足时间,让他们真正进入情境,就让他们写8~10个甚至是15个“最重要人物”进行舍弃。
在教师的引导下,实验过程中的情感体悟越来越深。学生最终都渐渐安静下来,当要求舍弃最后三四个的时候,实验似乎进行得有点残酷了。但笔者依然“不依不饶”,要求他们想象并坚定地删去一个,一个,又一个。女生班中有人放下笔不划了,有女生眼睛红了,有个别女生甚至当场就抽泣了。男生表现得似乎总是刚强些,但他们也已经沉默了,有几个男生的眼睛变红了。
情绪的渲染已经很浓厚,课堂气氛变得非常严肃寂静,笔者趁机进行了点拨教育:“人生无常,生命无常,你生命中的最重要人物不可能永远陪伴你,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及时给温暖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吧,抓紧时间爱你的父母,爱你的亲人,爱你的朋友吧!”
笔者接着就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本次实验过程,同时描述各自在实验经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这个作业既可以作为对学生当堂作文能力的训练,更可以作为本次实验的报告以便进一步进行当代中职生情感现状的研究。
二、问卷巩固
课后,笔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巩固本次实验后的情感教育效果。问卷内容为:
1你如何看待本次语文实验课?①有意思(有趣)②对我的情感教育深刻③无聊,纯粹浪费时间④无所谓(不反感,但也没有多少触动)。
2去掉剩下的最后三四位时,你是怎样的情感状态?①心里比较难受②没感觉。
3划到最后三四位时,你为什么是“心里比较难受”或“没感觉”?①他们与我感情最深,我不忍他们“死”去,哪怕只是想象的,我也不允许。②对他们说不上特别特别深的感情,想象他们“死”去也无所谓。③觉得本来就只是个游戏,随便划掉就是了。
针对第一个问题,选①的占30%左右,选②的占587%(尤其是女生班),选③的在回收的200份问卷中仅有三人;针对第二个问题,选①的占879%,选②的占12%,其中一个学生未选;针对第三个问题,选①的占852%,选②的占102%,选③的占46%。
夏丏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把这句话再延伸理解一下,是不是可以说“没有达到(让学生)更有爱心的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从课堂反应和问卷结果来看,这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情感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这一堂取得一定效验的近于残酷的情感教育实验课,是不是部分符合了这一理论呢?唤醒学生内心对亲人的爱,进而唤醒学生内心某一方面的“善”,正是我们中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