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鸣盛形容归有光的散文:“震川之文,弦外有声,酸咸外有味者也。是故言在此而意在彼,节愈短而趣愈长。”归有光善以清淡之笔写平常之事,以细节之微叙人间至情。只有细细品之,才能嚼之有味。《项脊轩志》被公认为“太仆最胜之文”,有着诗一般的意境,是一篇百读不厌的散文。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项脊轩志》名为写轩,实际写人,“借一阁以记三代遗迹”,项脊轩是归有光的精神家园,围绕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琐事,抒发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我们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一个书斋——项脊轩;两种情感——“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三世变迁——先大母、母亲、妻子;四个女人——先大母、先妣、母亲、妻子。虽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悼念亡妻之作,但睹物思人,悼亡念存,作者娓娓道来的真情实意的句子感人肺腑。笔至简至洁而意至尽至美,墨至清至淡而情至深至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文体特点,寻找教学的“焦点”——“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探讨的内容,避免面面俱到,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落实。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十九岁时的作品,写完此志五年后项脊轩迎来了它的女主人——“吾妻来归”,夫妻琴瑟和谐,好景不长,六年后妻子就去世了,三十岁后他重读旧文,想起妻子给自己带来的欢愉,又补写了两段有关亡妻的附记。
“爱情”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我们会感慨于《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会因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落泪,描绘爱情的词语也很多,比如“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成百上千的诗词歌赋中有关爱情的描写直触人心,但《项脊轩志》在描绘与妻子的感情时都没有这类美好的字眼。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把归有光当成老师,归有光手把手教妻子写字,字里行间流淌着从项脊轩传出的欢声笑语。“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南阁子,且何谓南阁子?”可以想见爱妻在娘家时常提起阁中之人,阁中之事,足见归有光在妻子心目中的地位,情见于辞而溢于言语之外。其实归有光家道中落,生活比较清贫,但妻子在娘家从未提起,直到生病,娘家派人来才发现她生活的窘迫。“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而立之年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丧妻之痛应是最大的“悲”吧,归有光却不着一个“悲”字,但悲伤之情却从字里行间传达出来,妻子是他生命的依附,是他生命最后的稻草,妻子的死摧毁了他所有的热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思人,不说人在思念,只说树亭亭如盖,不言悲而悲不可禁,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文章以景语作结,犹如电影中的长镜头,将绵绵的感情轻轻收住,具有无穷的韵味,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像《项脊轩志》这样的文本,语言浅白,无须罗嗦地从头翻译到尾,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把“言”全部交给学生。但要学生悟出字里行间催人泪下的感情却很难,这时就需要教师铺路架桥,引导体会文中的感情。
二、教学片断实录
《项脊轩志》这篇文章将深沉真挚的情感淡化在平易的细节中,笔者力求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理解。
师:一个早年丧母,在功名仕途之路又屡遭打击的青年,只有在婚后精神才得到慰藉,归有光婚后生活幸福吗?何以见得?
生:“时至轩中”红袖添香,妻子把作者当老师,一个问一个答,或靠着书案学写字。
师:这是个温馨的场景,我们可以想象当妻子有写不好的字时是什么情景。(同桌间做个握笔书写的动作)
师:多么温馨的场面啊,还有其他表现夫妻幸福生活的地方吗?
生:有。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南阁子,且何谓南阁子也?”
师:这也能表现夫妻幸福生活吗?
生:是的。小妹知道姐姐家有南阁子,说明妻子在娘家常提起阁子。说阁子实际是在说阁子中的丈夫。我们可以想象妻子提起阁子时自豪的神态,天真之语足以显现他们伉俪情深。小妹们肯定也会羡慕姐姐好福气,找到了如意郎君。
师:是啊,新婚燕尔,甜蜜恩爱。但婚后六年,妻子就离他而去,妻子的死肯定给作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作者想起母亲时会泣下,想起祖母时会长号不自禁,想起爱妻会怎么样呢?
生:悲。
师:但补记中我们能看出悲吗?
生:“室坏不修”。妻子死后,人去屋空,此时的阁子已是作者的伤心之地,室坏了且随它去,人心碎了难以愈合,委婉写出他内心的悲。
师:是啊。早年丧母,中年失妻,人生悲事集于一身,何其悲哉,悲到欲哭无泪!还有哪些句子感动了你呢?
生:“余久卧病”可以看出作者为伊消得人憔悴。
师:如果让我写,行文到此为止,最多加一句“庭院深深,妻之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我潸然泪下”,你们以为如何呢?
生:这样太突兀了。“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是妻子临死那一年亲手种植,如今亭亭之树已长成,而亭亭之人却已逝去,睹物思人,那棵树已成了妻子的象征。
师:人亡物在,情何以堪?不知归有光吃不吃树上的枇杷,如果吃的话,我相信作者的心情定是……
生:苦涩的。
师:对。这棵枇杷树是他们情感的见证,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枇杷依旧笑春风”,阴阳殊途,生死两分,纵使相逢应不识,惟有泪千行,真是人生如梦,触景生情啊!
师:不久前,网友组织过一次评选“最感人的老情书”大赛,要求网友写下自己认为表达爱情最感人的古诗词。最终“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力压群芳,当选最感人的老情书。这句话没有伤感的字眼,悲伤之情却溢于言表。
三、教学反思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归有光这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应更多地诵读涵泳,不宜过度探究,教师过多的分析会削弱文章的美感,始终牵着学生走,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文章深沉的悲伤应该让学生从读中体味,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读得少,学生自己感受出的情感就不能凸显出来。针对文中的这种难言的伤痛只有选择了“披文入情”的策略,才能让学生享用一次情感的盛宴。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项脊轩志》名为写轩,实际写人,“借一阁以记三代遗迹”,项脊轩是归有光的精神家园,围绕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琐事,抒发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我们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一个书斋——项脊轩;两种情感——“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三世变迁——先大母、母亲、妻子;四个女人——先大母、先妣、母亲、妻子。虽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悼念亡妻之作,但睹物思人,悼亡念存,作者娓娓道来的真情实意的句子感人肺腑。笔至简至洁而意至尽至美,墨至清至淡而情至深至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文体特点,寻找教学的“焦点”——“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探讨的内容,避免面面俱到,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落实。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十九岁时的作品,写完此志五年后项脊轩迎来了它的女主人——“吾妻来归”,夫妻琴瑟和谐,好景不长,六年后妻子就去世了,三十岁后他重读旧文,想起妻子给自己带来的欢愉,又补写了两段有关亡妻的附记。
“爱情”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我们会感慨于《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会因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落泪,描绘爱情的词语也很多,比如“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成百上千的诗词歌赋中有关爱情的描写直触人心,但《项脊轩志》在描绘与妻子的感情时都没有这类美好的字眼。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把归有光当成老师,归有光手把手教妻子写字,字里行间流淌着从项脊轩传出的欢声笑语。“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南阁子,且何谓南阁子?”可以想见爱妻在娘家时常提起阁中之人,阁中之事,足见归有光在妻子心目中的地位,情见于辞而溢于言语之外。其实归有光家道中落,生活比较清贫,但妻子在娘家从未提起,直到生病,娘家派人来才发现她生活的窘迫。“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而立之年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丧妻之痛应是最大的“悲”吧,归有光却不着一个“悲”字,但悲伤之情却从字里行间传达出来,妻子是他生命的依附,是他生命最后的稻草,妻子的死摧毁了他所有的热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思人,不说人在思念,只说树亭亭如盖,不言悲而悲不可禁,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文章以景语作结,犹如电影中的长镜头,将绵绵的感情轻轻收住,具有无穷的韵味,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像《项脊轩志》这样的文本,语言浅白,无须罗嗦地从头翻译到尾,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把“言”全部交给学生。但要学生悟出字里行间催人泪下的感情却很难,这时就需要教师铺路架桥,引导体会文中的感情。
二、教学片断实录
《项脊轩志》这篇文章将深沉真挚的情感淡化在平易的细节中,笔者力求巧妙设问,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理解。
师:一个早年丧母,在功名仕途之路又屡遭打击的青年,只有在婚后精神才得到慰藉,归有光婚后生活幸福吗?何以见得?
生:“时至轩中”红袖添香,妻子把作者当老师,一个问一个答,或靠着书案学写字。
师:这是个温馨的场景,我们可以想象当妻子有写不好的字时是什么情景。(同桌间做个握笔书写的动作)
师:多么温馨的场面啊,还有其他表现夫妻幸福生活的地方吗?
生:有。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南阁子,且何谓南阁子也?”
师:这也能表现夫妻幸福生活吗?
生:是的。小妹知道姐姐家有南阁子,说明妻子在娘家常提起阁子。说阁子实际是在说阁子中的丈夫。我们可以想象妻子提起阁子时自豪的神态,天真之语足以显现他们伉俪情深。小妹们肯定也会羡慕姐姐好福气,找到了如意郎君。
师:是啊,新婚燕尔,甜蜜恩爱。但婚后六年,妻子就离他而去,妻子的死肯定给作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作者想起母亲时会泣下,想起祖母时会长号不自禁,想起爱妻会怎么样呢?
生:悲。
师:但补记中我们能看出悲吗?
生:“室坏不修”。妻子死后,人去屋空,此时的阁子已是作者的伤心之地,室坏了且随它去,人心碎了难以愈合,委婉写出他内心的悲。
师:是啊。早年丧母,中年失妻,人生悲事集于一身,何其悲哉,悲到欲哭无泪!还有哪些句子感动了你呢?
生:“余久卧病”可以看出作者为伊消得人憔悴。
师:如果让我写,行文到此为止,最多加一句“庭院深深,妻之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我潸然泪下”,你们以为如何呢?
生:这样太突兀了。“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是妻子临死那一年亲手种植,如今亭亭之树已长成,而亭亭之人却已逝去,睹物思人,那棵树已成了妻子的象征。
师:人亡物在,情何以堪?不知归有光吃不吃树上的枇杷,如果吃的话,我相信作者的心情定是……
生:苦涩的。
师:对。这棵枇杷树是他们情感的见证,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枇杷依旧笑春风”,阴阳殊途,生死两分,纵使相逢应不识,惟有泪千行,真是人生如梦,触景生情啊!
师:不久前,网友组织过一次评选“最感人的老情书”大赛,要求网友写下自己认为表达爱情最感人的古诗词。最终“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力压群芳,当选最感人的老情书。这句话没有伤感的字眼,悲伤之情却溢于言表。
三、教学反思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归有光这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应更多地诵读涵泳,不宜过度探究,教师过多的分析会削弱文章的美感,始终牵着学生走,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文章深沉的悲伤应该让学生从读中体味,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读得少,学生自己感受出的情感就不能凸显出来。针对文中的这种难言的伤痛只有选择了“披文入情”的策略,才能让学生享用一次情感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