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应该算得上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完美阐述了吧!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为生活服务。每个人从进校的那一天甚至更早就开始接触数学,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实行生活化教学,这样效果才佳。新教材《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应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场景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借助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情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魅力。怎样才能将农村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结合呢?经过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有些粗浅的教学经验,供同仁们参考:
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化经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一门功课,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农村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很多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学生生活学习在广阔的数学空间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身临其境的数学教具服务于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举例说明:在学习循环小数的知识时,学生不知道循环小数的定义,教师可举以下实例:一年、一月、一周都是往返的循环,周而复始;地球的自转也是不断的往返循环。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循环”的规律性。又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体、圆锥体的面积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教师在教学时提问:“在我们的身边,圆柱体、圆锥体是挺多的,你们都看到建房时经过打石机打磨的石料大部分是圆锥形的,你们能将有多少立方砂子算出来吗?工人叔叔们需要计算砂子有多少、该付多少钱……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今天学习这一节内容后,你们也能帮助工人叔叔算算了。这些问题就能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数学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我们每一个成人都深深地记得小时候的生活情景:父母也好,亲戚也好,只要是大人,都常常会拿出一些钱给小孩,或者提问小孩一些简单的问题——买一些东西要用多少钱……类似的问题我们大人还在提问小孩,这些都是基本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若能举一推十地进行生活化教学,将学生引入场景之中去开动脑筋,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时空手讲得再好,也不如带着一个教具让学生目睹,使其置身于情景中。
三、教育学生尝试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是由于人们生活上的需要才产生的。如果数学课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就将成为一门十分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也将失去兴趣。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运用,学习数学最最要的目的也在于运用于生活之中。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后,不妨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此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还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如果每一节数学知识学习后都能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一下数学的作用和魅力,并且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那教师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农村孩子接触的数学生活知识是很多的,在教学中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并使其感兴趣的事物,找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枯燥,进而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原来是这样的联系紧密。只有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化经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一门功课,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农村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很多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学生生活学习在广阔的数学空间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身临其境的数学教具服务于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举例说明:在学习循环小数的知识时,学生不知道循环小数的定义,教师可举以下实例:一年、一月、一周都是往返的循环,周而复始;地球的自转也是不断的往返循环。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循环”的规律性。又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体、圆锥体的面积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教师在教学时提问:“在我们的身边,圆柱体、圆锥体是挺多的,你们都看到建房时经过打石机打磨的石料大部分是圆锥形的,你们能将有多少立方砂子算出来吗?工人叔叔们需要计算砂子有多少、该付多少钱……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今天学习这一节内容后,你们也能帮助工人叔叔算算了。这些问题就能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数学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我们每一个成人都深深地记得小时候的生活情景:父母也好,亲戚也好,只要是大人,都常常会拿出一些钱给小孩,或者提问小孩一些简单的问题——买一些东西要用多少钱……类似的问题我们大人还在提问小孩,这些都是基本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若能举一推十地进行生活化教学,将学生引入场景之中去开动脑筋,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时空手讲得再好,也不如带着一个教具让学生目睹,使其置身于情景中。
三、教育学生尝试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是由于人们生活上的需要才产生的。如果数学课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就将成为一门十分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也将失去兴趣。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运用,学习数学最最要的目的也在于运用于生活之中。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后,不妨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此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还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如果每一节数学知识学习后都能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一下数学的作用和魅力,并且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那教师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农村孩子接触的数学生活知识是很多的,在教学中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并使其感兴趣的事物,找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枯燥,进而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原来是这样的联系紧密。只有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