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0602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将会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性思维,为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奠定有益的基础。
  【关键词】民主的课堂氛围 勇于质疑 学会质疑 培养解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43-01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这样解读读书的过程:“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对于读书的方法,朱熹提出了“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扎实的理论和技能,更要学习将来赖以生存的各种职业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技工人才的要求,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是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的学者,一节好课,不是教师精彩绝伦的表演,也不是教师恣意飞扬的表达,而是由讲课的人(教师)和听课的人(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感受。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就必须放下身段,将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感同身受,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地驰骋,从而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从表演,到表达,再到感受,实际上是教师完成了角色上的一个质的转变和飞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微笑:微笑是最美的语言,带着微笑进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如沐春风。比如,对于发言较好的学生,微笑是对他的赞赏;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微笑是对他的鼓励;对于发言不够好的学生,微笑是对他的安慰。
  鼓励:鼓励是最甜的甘泉。对学生来说,一分的鼓励可能会造就出十分的热情。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否则可能会损伤到一个人的自尊心;如果学生回答问题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不乏独到之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稍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倾听:倾听是最大的尊重。讲台并不是教师唯一的舞台,要与学生共同感受知识的美,就必须走下去,蹲下来,和学生平视,真诚地倾听,平等地交流,你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让他们觉得你是可以信赖的人。这样,学生就会放心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一个自由、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会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大多数教师可能更喜欢循规蹈矩的学生,不喜欢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认为学生是故意找茬,打断了自己授课的思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大胆质疑,勇于解疑,其实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是创造力的源泉。比如在小组学习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时,我们可先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认真阅读资料,在自我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再交由同学们讨论。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比较肤浅,不着边际,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鼓励,要善于把握学生们思维火花闪现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的火炬。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会具有善于质疑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我们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就是顺应社会的需求,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有了质疑的勇气还不够,质疑也绝不是漫无目的的提问,不能流于泛泛之谈和花哨的形式,教师还要讲求方法,找准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切入点,帮助学生提出具有一定价值和深度的质疑。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新旧知识交替时引入质疑,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的疑问和探究的兴趣。
  (2)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质疑,这个过程既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契机,也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相互碰撞的过程。例如,在学习“RLC串联电路”时,需求解三个相量的和,教材上提供的方法是先求两个反相相量的和,再求其与第三个相量的和。在讨论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能否先求任意两个相量的和?结果一样吗?”结果自然是一样的,只不过求解的过程变得复杂许多,面对这个疑问,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大可以让学生亲手试一试,自己体会比较两者的不同,学生不仅从中找出了更简洁的解题方法,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
  (3)在课堂结束后的总结反思中进行质疑,此时的质疑往往能使探究的问题得以升华,也可能是另一个问题的延伸,无论是基于哪个层面的问题,都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有益的影响。
  (4)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进行质疑,实现对知识的反馈,通过反复的探究解决疑问。
  培养学生解疑能力。从质疑开始,最终要以解疑而结束。培养学生的解疑释疑能力,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教会学生倾听,尊重别人,能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有疑义或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在别人对自己提出疑问时,要观点鲜明有逻辑地进行表达。
  (2)教会学生合作,乐于交流,在讨论中敢于陈述自己的想法,评判他人的观点,利用合作学习不断相互补充修正彼此,从而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结论。
  (3)教会学生思考,有独立的见解,精彩的讨论交流必须基于充分的独立思考之上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否则便容易使某些学生产生懒惰和依赖心理,丧失最基本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疑问是人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有质疑才会去思索,有思索才会进一步探究,然后才会有所得。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和基本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11-01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综合载体,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的任务。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16-01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1)”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通过参加这次培训,聆听了众多专家教授的讲座,看了众多专家教授的PPT,我的收获与启发良多,悟出了以教师需求为导向,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的教师培训才是有效的教师培训。  一、有效教师培训的理念  传统的培训模式,优点是“计
【摘要】教学设计应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能力训练项目、项目教学过程控制、职业活动素材、《课堂教学方案》编制等基本内容,重点是项目教学过程控制和职业活动训练素材。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教机职字[2009]267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摘要】教学日志是英语反思教学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学日志的记录可以让大学英语教师清醒地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教学日志 大学英语 反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2-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堂既是推进英语改革的实验
【摘要】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和高职院校合作进行“订单培养”为连锁企业在短时间获取大量人力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当前的“订单培养”也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不容忽视。  【关键词】连锁企业 高职院校 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4-02  连锁作为一种经营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经过近几年的酝酿和发
【摘要】针对如何提高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我设计了“注重实际,引发兴趣;精心导学,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案。这一教学方案主要包括下列两个要点:一、注重实际,引发兴趣。1.创设氛围,引发兴趣。2.悬念设疑,攻破难点。二、精心导学,培养能力。1.精心指导阅读,提高自学能力。2.精心指导解题,提高阅读文段、解答问题的能力。3.注重口语训练,提高作文表达能力。总之,在语文课教学中,注重实际,引发兴趣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