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与概况
秉承办典雅之校、行博雅之教、育儒雅之人的“三雅”教育办学理念。我校数学科组自2013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了“构建基于《数学学习导纲》的‘探究/对话/体验’式教学新体系”的实践探索,重心聚焦数学课堂,将教改的视角调整为课前、课中、课后一起抓,每一环节有相应的任务驱动和学习指导,以培养学生在问题引领下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以下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资源缺乏,自主学习的自觉与能力较弱,课前学习任务大量拖欠。如何使学生的课前学习得到老师的及时指导与管理亟待解决
(2)教师很难在上课前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课前学习的情况,课堂教学设计依然是经验加估计的粗放型预设。如何使教师能在教学实施前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把脉学情,在正式教学前进行二次备课,是一个急需探索的问题。
(3)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多局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常常是少数优等生为主角与教师唱双簧,以教师讲解为主,多数同学是配角或者观众。如何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和学生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尚缺乏应有的平台和机制,
(4)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很难得到教师及时的、针对性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疑问只能等到上课时才得以解决。如何推进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把因材施教落在实处是当前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实践与研究
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以该项目的培育推广为抓手,对教与学进行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模式重建,旨在建立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关系、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推动日常的教与学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一是教师的教材观:由盲目“教”教材转向自觉整合多种教学资源“用”教材教,提高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统整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中心的主观设计和先讲后练转向以“学”为导向的“二次备课”与依学施教,提高教师研究学情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個性化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听、盲目的记、反复的练转向主动进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对话/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课后应用的自觉意识和能力
四是学科教学价值:由单纯的知识能力取向转向学科核心素养取向,提高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主要实践研究
1.理念重塑:通过专题培训、学习交流、实践探索等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变革教学方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为本的智慧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结构重组: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引进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推动了教学资源结构、教学逻辑结构和教学活动结构的重组。
(1)教学资源结构重组:由课本 + 练习册的简单组合转向用教材教理念下的教材与校本开发的《数学学习导纲》、前置学习的学情、现实生活实际的有机整合。特别是近两年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了多个数学学科网络学习APP。
(2)教学逻辑结构重组:由过去的平均用力、匀速推进的点状知识教学,转变成基于单元育人价值的知识结构整体备课。引导学生围绕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变换和统计与概率等几大初中数学主题,进行基于已有认识的建构式学习。
(3)教学活动结构重组:由只顾课堂、专注知识的平面线性教学转向课前、课中、课后相互融合、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互补充、探究/对话/体验有机结合复合教学,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持续学习。
3.流程再造:经过历时三年近50节典型数学课例的分课型研究,借鉴全国智慧课堂联盟兄弟学校成功经验,学校总结形成了 “探究/对话/体验”式学科数学教学全过程操作流程。
三、成果与效应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与初中数学融合的“探究/对话/体验”式教学实践,有效推动了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1.教师主动发展。经过近三年的实验探究,全校20多名数学实验教师100%能独立进行基于教育云的“探究/对话/体验”式教学的备课、上课与在线辅导。学校先后培养了伍杰豪和郭常静两位佛山市禅城区数学名教师和多名数学区骨干教师。黄伟松、李景顺、张力行等多位数学老师多次应邀到兄弟市区相关学校上示范课。整个数学科组的老师在近三年在全国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了两个部级优课、六个省级优课和十多个市级优课的优秀课例。
3.学生健康成长。基于互联网的学校转型性变革与信息融合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数学竞赛、科技创新比赛中我校学生屡获佳绩。学校中考成绩也年年攀升,今年毕业班学生被全市提前批示范高中录取率由三年前的16.8%上升到33.2%,普通高中录取率有三年前的52.6%提高到88.6%。
改革是困难的,但改革又是必须的,我们坚信,信息化教育教学是未来中国教育所必须面对的大趋势,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多学习,多总结,坚持采取示范教学、试点探索、校内外研讨、区域交流、经验分享、课例展示、教学赛课等形式,在实践中研究、在推广中提升,以发挥网络教学效能的最大化,一定会成功实现传统教学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改变,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希贵.《学校转型》. 教育科学出版社
秉承办典雅之校、行博雅之教、育儒雅之人的“三雅”教育办学理念。我校数学科组自2013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了“构建基于《数学学习导纲》的‘探究/对话/体验’式教学新体系”的实践探索,重心聚焦数学课堂,将教改的视角调整为课前、课中、课后一起抓,每一环节有相应的任务驱动和学习指导,以培养学生在问题引领下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以下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资源缺乏,自主学习的自觉与能力较弱,课前学习任务大量拖欠。如何使学生的课前学习得到老师的及时指导与管理亟待解决
(2)教师很难在上课前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课前学习的情况,课堂教学设计依然是经验加估计的粗放型预设。如何使教师能在教学实施前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把脉学情,在正式教学前进行二次备课,是一个急需探索的问题。
(3)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多局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常常是少数优等生为主角与教师唱双簧,以教师讲解为主,多数同学是配角或者观众。如何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和学生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尚缺乏应有的平台和机制,
(4)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很难得到教师及时的、针对性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疑问只能等到上课时才得以解决。如何推进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把因材施教落在实处是当前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实践与研究
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以该项目的培育推广为抓手,对教与学进行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模式重建,旨在建立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关系、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推动日常的教与学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一是教师的教材观:由盲目“教”教材转向自觉整合多种教学资源“用”教材教,提高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统整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中心的主观设计和先讲后练转向以“学”为导向的“二次备课”与依学施教,提高教师研究学情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個性化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听、盲目的记、反复的练转向主动进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对话/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课后应用的自觉意识和能力
四是学科教学价值:由单纯的知识能力取向转向学科核心素养取向,提高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主要实践研究
1.理念重塑:通过专题培训、学习交流、实践探索等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变革教学方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为本的智慧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结构重组: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引进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推动了教学资源结构、教学逻辑结构和教学活动结构的重组。
(1)教学资源结构重组:由课本 + 练习册的简单组合转向用教材教理念下的教材与校本开发的《数学学习导纲》、前置学习的学情、现实生活实际的有机整合。特别是近两年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了多个数学学科网络学习APP。
(2)教学逻辑结构重组:由过去的平均用力、匀速推进的点状知识教学,转变成基于单元育人价值的知识结构整体备课。引导学生围绕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与变换和统计与概率等几大初中数学主题,进行基于已有认识的建构式学习。
(3)教学活动结构重组:由只顾课堂、专注知识的平面线性教学转向课前、课中、课后相互融合、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互补充、探究/对话/体验有机结合复合教学,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持续学习。
3.流程再造:经过历时三年近50节典型数学课例的分课型研究,借鉴全国智慧课堂联盟兄弟学校成功经验,学校总结形成了 “探究/对话/体验”式学科数学教学全过程操作流程。
三、成果与效应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与初中数学融合的“探究/对话/体验”式教学实践,有效推动了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1.教师主动发展。经过近三年的实验探究,全校20多名数学实验教师100%能独立进行基于教育云的“探究/对话/体验”式教学的备课、上课与在线辅导。学校先后培养了伍杰豪和郭常静两位佛山市禅城区数学名教师和多名数学区骨干教师。黄伟松、李景顺、张力行等多位数学老师多次应邀到兄弟市区相关学校上示范课。整个数学科组的老师在近三年在全国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了两个部级优课、六个省级优课和十多个市级优课的优秀课例。
3.学生健康成长。基于互联网的学校转型性变革与信息融合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数学竞赛、科技创新比赛中我校学生屡获佳绩。学校中考成绩也年年攀升,今年毕业班学生被全市提前批示范高中录取率由三年前的16.8%上升到33.2%,普通高中录取率有三年前的52.6%提高到88.6%。
改革是困难的,但改革又是必须的,我们坚信,信息化教育教学是未来中国教育所必须面对的大趋势,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多学习,多总结,坚持采取示范教学、试点探索、校内外研讨、区域交流、经验分享、课例展示、教学赛课等形式,在实践中研究、在推广中提升,以发挥网络教学效能的最大化,一定会成功实现传统教学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改变,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希贵.《学校转型》.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