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综合学科的教育中,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为学生充分创造了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自然和文化中领会到美的真谛,从而增强其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借形想象美术活动时,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美术材料,也要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活动资源,通过课程引导等方式,促进借形想象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借形想象美术活动概述,其次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借形想象;美术活动;支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211
引言
借形想象美术活动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结合实际生活实践对物体展开各种想象,最终促进学生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身所思所想,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也在使新时代有了变化和发展。美术教学发展方向越来越朝向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借形想象美术活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中材料单一、教学死板的现象,它的出现,让传统的教育理念重点从教师转向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借形想象美术活动概述
从发展源头的角度出发,借形想象活动是人类最原始,最自然的一种想象模式。借形想象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体现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物体和图形进行充分想象,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从而提升美术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乐趣。从现实发展的角度出发,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对学生展开借形想象的美术教育时要减少对于学生的影响和教导,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因此这个活动中不需要教师多加参与。但这样的防范,这样的想法具有片面性,借形想象美术活动提倡幼儿自由创作绘画,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起到引导、支持、辅助的作用,不能让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而是要遵从一定的美术创作思路,结合具体实际,采用合理的创作方法进行美术创造。想象力是人的本能,因此借形想象教学法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作更多美术作品[1]。
二、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
(一)丰富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借形想象的根本就是学生根据具体的物质形态来展开一系列联想,教师就要从生活中寻找常见的物体作为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首先可以从生活材料中进行选择,例如蔬菜、家电、学习用品、花、草、石、木等,这些物品既方便收集,也与人的生活联系紧密,可以通过这些物品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的形态做出拓印或临摹,通过合理想象将不同物品进行组合或排列,在这样美术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相应提升。同样,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也可以以颜料为基础展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滴画、滚画、吹画等操作,在现有的颜料形态上加以想象,根据其表现形态创作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美术创造工具和绘画材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提高学生主动表达和创造的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将美术活动扩展至学校的各个角落,设立专区来展示学生们的美术创作。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2]。
(二)教授想象方法,做出适当引导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运用借形想象进行艺术创作时,学生很难做到将现有的物质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物体,或将某种情节转化为另一种情节。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需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技巧传授,让学生抛去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习惯,灵活运用想象方法来找到艺术创作的途径。例如,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作为教学实例,例如一些有纹理的物体:形态各异的树叶、表面崎岖不平的石头、纹路清晰的花瓣,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综合感受物体的形态特征,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基本遵循。面对创作困難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提供较容易完成的题材或已经学过的内容作为引导,或者可以进行示范教学。但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注意将学生放在创作的主体地位,不能因为学生在创作遇到困难就将创作手法和内容教授地过于清晰具体,这样一方面会让创作性艺术创作变为命题画创作,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不利于其在日后美术创作中的独立思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中的借形想象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想象创作能力。教师应当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艺术手段大胆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教师要将这样的美术活动融入于教学日常,从综合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菲. 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的探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
[2]单琴雅. "借形想象"提高大班幼儿美工活动的创意性的策略探究[C]// 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 2020.
关键词:借形想象;美术活动;支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211
引言
借形想象美术活动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结合实际生活实践对物体展开各种想象,最终促进学生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身所思所想,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也在使新时代有了变化和发展。美术教学发展方向越来越朝向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借形想象美术活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中材料单一、教学死板的现象,它的出现,让传统的教育理念重点从教师转向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借形想象美术活动概述
从发展源头的角度出发,借形想象活动是人类最原始,最自然的一种想象模式。借形想象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体现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物体和图形进行充分想象,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从而提升美术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乐趣。从现实发展的角度出发,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对学生展开借形想象的美术教育时要减少对于学生的影响和教导,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因此这个活动中不需要教师多加参与。但这样的防范,这样的想法具有片面性,借形想象美术活动提倡幼儿自由创作绘画,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起到引导、支持、辅助的作用,不能让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而是要遵从一定的美术创作思路,结合具体实际,采用合理的创作方法进行美术创造。想象力是人的本能,因此借形想象教学法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作更多美术作品[1]。
二、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
(一)丰富教学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借形想象的根本就是学生根据具体的物质形态来展开一系列联想,教师就要从生活中寻找常见的物体作为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首先可以从生活材料中进行选择,例如蔬菜、家电、学习用品、花、草、石、木等,这些物品既方便收集,也与人的生活联系紧密,可以通过这些物品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的形态做出拓印或临摹,通过合理想象将不同物品进行组合或排列,在这样美术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相应提升。同样,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也可以以颜料为基础展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滴画、滚画、吹画等操作,在现有的颜料形态上加以想象,根据其表现形态创作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美术创造工具和绘画材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提高学生主动表达和创造的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将美术活动扩展至学校的各个角落,设立专区来展示学生们的美术创作。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2]。
(二)教授想象方法,做出适当引导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运用借形想象进行艺术创作时,学生很难做到将现有的物质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物体,或将某种情节转化为另一种情节。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需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技巧传授,让学生抛去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习惯,灵活运用想象方法来找到艺术创作的途径。例如,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作为教学实例,例如一些有纹理的物体:形态各异的树叶、表面崎岖不平的石头、纹路清晰的花瓣,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综合感受物体的形态特征,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基本遵循。面对创作困難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提供较容易完成的题材或已经学过的内容作为引导,或者可以进行示范教学。但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注意将学生放在创作的主体地位,不能因为学生在创作遇到困难就将创作手法和内容教授地过于清晰具体,这样一方面会让创作性艺术创作变为命题画创作,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不利于其在日后美术创作中的独立思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中的借形想象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想象创作能力。教师应当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艺术手段大胆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教师要将这样的美术活动融入于教学日常,从综合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菲. 借形想象美术活动中教师支持性策略的探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
[2]单琴雅. "借形想象"提高大班幼儿美工活动的创意性的策略探究[C]// 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