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 央行打出“组合拳”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与此同时,央行还宣布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央行意外降息和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出于何种原因?将产生什么影响?本文试图予以分析。
  原因分析
  尽管5月CPI小幅回落,但仍高达3%,中国房地产调控仍处于僵持阶段,房价依然高不可攀,政策效果相当有限,中国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双重威胁。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更可能运用轻车熟路的数量型货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而不大可能运用价格型工具——利率,但央行还是出人意料地非对称降息。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迈出了步伐。本文认为央行此举的原因如下:
  经济下滑的幅度超过预期,降息成为稳增长的措施之一。一季度GDP下滑至8.1%,连续八个季度回落,直抵政府“保八”目标的底线,如果经济下滑趋势不扭转,二季度“破八”将毫无悬念。从经济先行指标——汇丰PMI看,中国经济已处于收缩之中。
  由汇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PMI指标已连续七个月低于50这一经济荣枯的分水岭,由于汇丰PMI指数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因此,PMI指数长期低于50可以推断中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正在恶化,未来投资将收缩(如图1所示)。
  与汇丰PMI的悲观图景不同,以重要的国企和大型企业为样本的中国官方PMI显示经济仍处于扩张之中,但5月官方PMI下滑至50.4,仿佛也预示着大型企业的投资信心也在降低(如图2所示)。
  从钢铁业全行业出现亏损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速下滑的风险。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汇丰银行专家估算相对应的GDP增速在7.5%的年度增长目标以下,与此同时,投资增速开始放缓。前五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幅从前四个月的20.2%放缓至20.1%。其中政府投资仅增长了10%,民间资本投资从前四个月的27.3%回落至前五个月的26.7%,1至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速也比1至4月份回落了0.2个百分点。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低于预期,同比增速从4月份的14.1%放慢至5月份的13.8%,表明依靠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并不现实。经济增速下滑可能引发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央行此次降息希望通过降低企业和大型项目的融资成本来推动投资,扭转经济增速放缓的颓势。
  降息和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旨在配合本轮经济刺激政策,降低项目融资成本。5月21日发改委批准了近百个投资项目,被市场认为是政府实行新一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先兆。尽管发改委对新经济刺激说法进行澄清,但湛江市长因投资700亿元的千万吨级钢铁项目获批而在发改委门前上演的“吻增长”的一幕使市场相信,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不惜投资产能过剩行业的坚定信心。連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业都可以投资,那些效益不确定的机场、高铁、公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投资更不在话下,估计本轮刺激经济增长措施投资总额在2万亿元左右。
  地方政府、铁道部这些上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急先锋”已债台高筑,近十万亿元的债务使其承担着巨额的利息成本,通过降息,尤其是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由0.9倍调整为0.8倍,有望减轻基础设施投资的利息负担,提高项目的收益。
  理论上讲,将贷款利率的下限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8倍,银行的利差将大大压缩,银行并不具有实施的积极性。但国有银行在执行国家政策方面不计成本的激进做法可能在政策支持项目贷款方面大幅下浮利率。
  意外降息表明政府将“稳增长”置于“控通胀”之上。理论上讲,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国政府历来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常常提到“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而币值稳定,即通胀目标很少提及,通常认为通胀目标是3%。由于目前政府强调将“经济增长置于更重要的地位”,“控通胀”目标显然被淡化——5月CPI为3%,加之本届政府任期将满,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高铁、钢铁及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在稳增长方面可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通胀对政府的收入和政绩影响甚微,因此,央行实施非对称降息——存款利率上浮1.1倍后实质上是对贷款降息,彰显出“经济增长压倒一切”的意图和魄力。在食品、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当今,央行降息使市场预期其未来可能推出更宽松的货币政策。
  降息通过降低刚需购房成本促进地产商去库存,降低了房地产泡沫短期破裂的风险。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一直很纠结,不调控(或2008年的不救市)房地产泡沫会很快破裂,这样会损害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引爆。因此,政府调控房地产的目标与其说是“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还不如说是实现房地产经济的软着陆。本轮降息使所谓“刚需”购房者和存量房贷的利息负担有所降低,从而引导更多家庭在房价高位置业,同时避免房地产市场的恐慌性抛售,实现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降息已被市场解读为放松房地产调控的信号,房地产商和投机炒房客信心受到鼓舞,对进一步的放松政策翘首以待,房价短期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下降,从而可以避免地产泡沫在短期内破裂。
  意图分析
  本次降息与历次降息最大的不同在于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其实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由0.9倍调整至0.8倍,并无什么创意可言,因为2008年政府拯救房地产时曾将房贷利率下浮区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但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10%却是历史上首次,因此,市场和研究机构均将此举视为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我们不完全赞同上述说法,我们观点如下:   允许存款利率小幅上浮主要目的在于稳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副产品而不完全是主动改革。市场和部分学者认为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甚至预测如果此次改革成功,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将彻底取消,中国将成为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国家。但是考虑当前国内经济下滑和资产泡沫并存的不乐观现实,此时并不是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想时机,股票市场上市银行平均只有6倍左右的市盈率反映出投资者对银行业未来的悲观,如果此时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银行面临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利差收窄等多重冲击,彻底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不符合政府“稳定压倒一切”的执政理念。因此,本文认为,允许银行存款利率上浮10%仅是一次性举措,年内不会再出台扩大存款浮动区间的新政策。
  另外,之所以扩大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主要功能在于对冲此次降息对储户利息收入下降的影响。在通胀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食品价格大幅攀升(5月食品价格上涨6.4%)之际,降低存款利率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银行存款的流失。资料显示5月前20天四大行存款就下降了2700亿元,其中一半为保险资金,因此,通过存款利率上浮10%,一年期存款利率将由降息前的3.5%上升到3.575%,工商银行目前就将一年期存款利率维持3.5%不变,并将活期存款利率由0.4%上调至0.44%,希望据此防止存款流失的进一步加剧。而政府实施基本对称(同时降低存贷款利率)的降息,可以避免投资者将银行业绩下滑归咎于不对称降息政策,也不会给上市银行海外投资者批评的把柄,从而使政府可以行不对称降息之实而不必担不对称降息之名。
  通过扩大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稳定人民币存款收益可避免加剧“热钱”的外逃。近期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在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更加引起世人侧目,美元兑欧元持续升值,近一个月升值高达5.7%。美元对非美货币的走强,加上中国当前通胀仍处较高水平,人民币兑美元开始贬值,5月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高值1美元兑6.3355元人民币较最低值1美元兑6.267元人民币高出1%,美元兑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6月8日也升至6.42,表明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未来的看空。
  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富人移民欧美的影响,4月尽管贸易顺差为84亿美元,实际FDI为184亿美元,但外汇占款反而减少606亿元人民币,据此推算,热钱流出金额约为364亿美元(约合2300亿元人民币)。如果在通胀未有效控制的背景下贸然降低存款利率,极可能导致热钱的大量逃逸,对人民币汇率稳定造成冲击。
  影响
  由于本轮降息实质上属于不对称降息,市场普遍认为会收窄银行业息差,使银行业未来业绩下滑,6月8日银行股大跌即印证了这一点。但在利率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尤其是在贷款利率普遍上浮的当前,降息的影响还需具体分析。
  此次降息使银行短期存贷款利差收窄。此次降息和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同时进行,使銀行业的利差变化因机构而异。理论上讲,银行可以不上浮存款利率,甚至可以下浮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不仅不必下浮至0.8倍,而且可以大幅上浮,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形下,存贷款定价能力强的银行可以扩大利差,提升盈利能力。
  由于此次降息后五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几乎同时上浮了活期存款利率和一年期及以下各定期存款利率,而对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实行基准利率,而其他银行除了存款定价除跟随大行之外,别无选择,否则会导致存款的流失。
  表1和表2的数据显示,短期存贷款利率此次降息后收窄了25个基点,而中长期存贷款利差反而有所扩大,因而对银行的业绩影响会因其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同而异。
  降息使银行业未来利息收入整体下降,行业利润增速放缓。目前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约60万亿元,静态测算,降息25个基点将减少利息收入1500亿元(对利率上浮贷款影响更大),占2011年银行业利润的12%,从而使银行业利润增速从2011年的39%回落至30%以下。
  由于长期存贷款利率调整通常有滞后性,短期内对银行利润不会产生影响,但银行业高达30万亿元的短期贷款,其利率调整时滞较短,由于短期存款利率因上浮而保持不变,因此,银行业短期贷款利息年收入将减少750亿元。理论上讲,短期贷款占比越高的银行受到的影响越大。
  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考验银行的定价能力。此次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表明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正在提高,也赋予了银行更大的定价权,目前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至4倍,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理论在0至基准利率1.1倍(目前大型银行对小额存款账户收取管理费实际上就是0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因此,未来银行间存贷款利差可能进一步拉大。
  由于大型国有银行的存款市场占有率超过50%,因此,未来它们的存款利率将成为新的基准利率,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只能高于大型银行,否则存款将流失无疑。假定贷款定价能力相同,这会导致中小银行利差将小于大型银行。短期内大型银行在存款方面的优势不可动摇,因此,中小银行只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通过提升贷款定价能力,扩大存贷款利差。
  此次降息和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对银行业经营风险影响有限。利率市场化已在欧美等国家实施数十年,并不像洪水猛兽那么可怕,更何况此次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仅为基准利率的1.1倍。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大银行排名靠前的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控股、富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桑坦德银行和巴克莱银行9家国际大银行,净息差平均水平为2.88%,与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利差水平相当。
  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并不是利率市场化,而是宏观经济恶化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只要中国经济不会迅速恶化,贷款不良率不会大幅反弹,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就是可控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膜泡对牙龈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炎中的致病作用.方法:以Real-time RT-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膜
目的探讨早期(术后3个月)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后3个月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技术检测接受LEEP术的134例宫
目的:探讨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美国Focus Surgery公司生产的第三代HIFU Sona
Pay Close Attention to Monetary Policy Adjustment  編者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本次政策调整的同时扩大了存贷款利率浮动的上下限,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次货币政策调控被认为是配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稳增长”口号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进入2012年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显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均有所放缓,制造业景气程度持续回落,财政收入、用电量、铁路货运周转量等经济景气指标均不容乐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内外需不振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从外需角度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债危机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外需疲弱。2012年年初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速均出现大幅下降,2011年一季度出口增长率为2
期刊
2019年11月28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稀土合金分会2019年会暨稀土在金属材料中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召开.来自稀土金属、合金及其上下游产业的生产企业、科
期刊
目的分析孕早期25羟维生素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产前检查孕妇于孕早期检测25羟维生素D及CRP水平,于孕中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