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实践体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为迎接社会需求的挑战,重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似乎成为了一种理性的、必然的做法。因此,高校对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热点。
  本文以徐州工程学院创新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为例,探讨该校“三方主体”+“三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实践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协同机制并进行新一步探索,从理论上整合归纳出适用于同类型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创新人才实践体系的几点值得借鉴和改善的地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体系  校企合作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241-02
  一、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
  随着高校自身创新的不断进步,高校自身创新与其培养创新人才逐渐演变成“互动”发展模式。一方面,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另一方面,高校的发展也需要各类各层次创新人才的涌入。
  建校以来,徐州工程学院紧扣为徐州经济服务、培养出具有实际应用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围绕“四大观”(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办学理念,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成果
  怎样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二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州工程学院在构建创新人才实践体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形成了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创新人才实践体系。
  (一)培养何种创新人才
  尊重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本校创新人才的社会运用能力,徐州工程学院从其他同类院校中积极吸取创新人才培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并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导致高校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原因:1.学校重视程度低;2.理论、实践教学分配不平衡;3.创新实践体系不完善。
  基于以上问题,徐州工程学院明确地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知识+技能”二者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优化理论知识教学
  提升内在的知识素养是一名学生在校时期丰富自己的最好的方式。学校开展的理论教育是学生知识获得的最佳途径。为给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徐州工程学院以优化教学环境为目标,围绕顶层设计、教师队伍、专业设置、课程资源、科研创新五个方面展开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根基”知识的能力,构建有效的校生互惠平台。提供专业顾问,徐州工程学院组建专业的领导团队,结合校内多年的就业状况与形式,给予大学生最好的就业建议,为学生自我制定目标、自我完成任务、自我评价反思提供专业化指导意见,使他们具有自主创新,不断总结的能力。强化师资队伍,學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教育口径,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学校建有校外兼职岗位,其中兼职人员涉及博士、硕士生导师等高端师资。设置特色专业,学校致力打造一批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全国领先的品牌专业,如管理学院的国家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学校为保证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能更好的发挥创新意识,学习创新技能主动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在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共享校内拥有的资源,涵盖:视频、图书、资料等多种形式。同时学校每年斥大笔花销投资于数据库的安装与购买。通过徐州工程学院网络图书馆同学们可以进入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所需创新的资料查询。徐州工程学院还在图书馆设置开放式的电子阅览室,为没有电子媒介的学生也提供阅读平台。建立教学反馈制度,学校利用教务处系统定期对让领导、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对教学、师资、课程等进行相关评估工作,实时了解教学发展状况,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以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流于形式、盲目开展教学。
  (三)“三机制”实践技能教学
  1.社会化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是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之地,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发展创新。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主动性寻求与本校人才教育有一定匹配度的企业开展合作,至今已经包括11个领域、48个研究方向,包含徐工集团、维维集团、中铁八建等徐州市知名企业。学校的创新人才教育为向企业提供创新人才提供了保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人才的进入也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发展。
  2.专业化机制
  相比较理论的教学,实践的运行更需要一套完备的机制支撑。专业化的领导集体、制度规范在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需要融合学校、企业二者的需求。徐州工程学院组织设立一支校企合作人才实践指导专业化领导团队,在整体上实行二者统管、企业组织实施、高校负责监管,企业、学校都在人才培养决策中具有引导权和话语权,避免后期实践过程中的利益倒向性。企业、学校二者相互制衡保证创新人才质量与合作稳定。
  3.项目化机制
  学生是贯穿人才培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如何积极调动学生创新兴趣,激励大学生主动参与创新也应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没兴趣,没有对自身素质提升的意识和要求,高校、企业的努力也只是事倍功半。个性化项目开展,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学校采取“素质拓展学分”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级别的创新类项目。学生自发组建团队,研究个性偏好、有价值的项目课题,通过实践调查、教师访谈等形式对所申请的项目进行后续研究。项目深化研究,学校紧密围绕学校“项目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截至2016年6月,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共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研发机构“食品安全工程实验室分中心”。充分利用资源建立了21个校内研究所,涉及“物流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区域金融”等多领域项目研究工作。
  三、地方本科院校培育创新人才实践体系的思考
  徐州工程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构建上,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理念
  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要提高重视程度,分析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国家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定位。
  (二)构建实践体系
  良好的体系能为实践的进行提供有效的保证。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涵盖师资、专业设置、网络教学、信息共享等多方面,以上都需要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支持。只注重实践育人可能也有成效,但离开“根基”理论的支持,实践成果难以得到长久的发展,教学理论与实践建设在实践体系构建时缺一不可。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实践操作提供平台,自身资源的利用是高校人才培养最便捷的方式。结合学校需求,寻找适合本校的校外合作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技能,最终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关少化.《我国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之特点、价值与理论期待》,《北京教育》高教,2015(5).
  [2]李德骏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纺织服装教育》,2014(4).
  [3]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4]陈劲.协同创新.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5]项子微.新疆综合性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对于中医骨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带教效果。方法:选择在中医骨伤科进行规培的6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情景模拟教学法组(以下简称:情景组)和传统教学组(以下简称:传统组)各30例,教学完成后,按照规培教学大纲要求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考核采用出科考试、反馈问卷满意度,比较两组学员的教学效果。结果:情景组规培学员综合能力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要想获得长期性的发展,就离不开一批同时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优异的实践操练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带领。因此,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是否能够打造出一个兼具这两大能力和素养的优秀教学团队,将会对其最终的教学水平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就双师型视域下机械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双师型 中职机械专业 优秀教学团队 实践能力  【中图
期刊
【摘要】《微积分》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它的内容源于生产、生活中,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极限思想通过有限认识无限,以不变应万变,转化思想可以培养人的灵活思维,实现难以转换,复杂到简单的转换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的趣味性哲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心理的成长、未来的发展,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微积分 哲理 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问题导向(PBL)教学法对改善大学生课堂投入度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选取82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40人采用问题导向(PBL)教学法,控制组42人采用讲授式(LBL)教学法,采用大学生课堂投入度问卷来反映学生课堂投入度的改善情况。结果:采用问题导向(PBL)教学法的班级课堂投入度显著高于采用讲授式(LBL)教学法的班级。结论:问题导向(PBL
期刊
【摘要】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近年来计算思维在医学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将计算思维通过程序设计课程引入到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基于问题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 计算思维 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高校专业课具有较强的育人优势,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强,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文化》课程为例,探索将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基础教学,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 育人  【基金项目】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SZ20180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针对“灾害地质学”课程部分教学内容枯燥的实际情况,为保障教学效果,尝试采用了地质灾害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引发地方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贵州燃煤型氟中毒的案例讲解了地球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以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例讲述了引发氟中毒的氟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灾害地质 地方病 地球化学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作为福利院的一名青年教师,从踏上这个岗位第一步起,就注定了我和这里的孩子们有了不解之缘。大家往往把这些特需孩子比作折翼的天使,我们班有9位小天使,班级里的三位老师给这9位小天使们建造了一个童话世界,这个世界的名字叫“海蓝之家”。  【关键词】福利院 特需儿童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185-02  一、爱的内涵  提及到“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信息化的变革也正在悄然发生,针对高层次、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工程制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现代机械工程制图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影响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和教育学规律,对新形势下教学理念和基于“大工程观”和“大图学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实践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工程制图教学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若干参考。  【关键词】工程图学 互联网+教育 大工程
期刊
【摘要】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林木繁育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材、实验内容、实验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初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林木繁育实验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改项目“林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的构建”,华南农业大学教改重点项目(JG1800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