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写作时,总是感到迷茫:自己写的文章为何总是缺乏吸引力,让人读得乏味,其实,这是他的文章缺少亮点的缘故。纵观很多佳作,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篇成功的作品,总有一两处甚至几处亮点。那么在作文中怎样设置亮点呢?
1 选材新颖
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说到底还是一个选材关卡在面前,选材时,我们应克服三种不良症状,一是选择陈旧的材料,如让座、搀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借伞给同学等,陈旧的材料并不是绝对不可以用,但要用得有新意,或换一个角度,或换一个时空,或有特定的情境;二是编造不真实的材料,新大纲和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从写真人真事开始学作文,即使是想象作文中的材料也要合情合理;三是抄别人的材料,各种作文选成了他们取材的仓库。当然,作文选中的材料若与学生的直接生活积累、情感和思维产生碰撞,有了新的个性化意味之后,也可以成为学生们间接的生活积累,从而进入自己的选材库。为克服选材上的这些不良“病症”,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能多观察身边新鲜的、大家均关注的、有时代特色的事,并写观察日记;多体验并写体验感受,如“当家”体验、旅游体验、帮帮爸爸妈妈洗脚体验等;多阅读,特别是名家名作,优秀习作,并能感悟借鉴,这样在习作中选材时,才能有无穷无尽的素材,从你的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你的选材才能做到新颖。
选材的新颖还要求写作者能善于选好角度切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别具一格。如一位旅游者写自己到云南游戏的文章,他没有像一般游记那样去写景,而是把喝茶作为切入点,写了《一路喝茶》,作者以喝茶为线索,将老头茶、姑娘茶、老太茶三次喝茶穿起来,以此表达旅游景点处以请游客喝茶为幌子,让游客高价购物的这一主题,可谓令人叫绝。
2 构思独到
写好一篇文章,构思,即谋篇布局尤为重要,谋篇布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谋篇独到,才能不落俗套,才能更胜一筹。做到构思独到关键是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如何去组建这些材料?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如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就打破“赞颂——默哀——告慰”的形式,创设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模式;以《给××的诊断报告》的形式,模仿医生的诊断报告,写社会上的某种不良现象;以一组日记的形式写地球环境的变化;再如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书信体、戏剧体等这些特殊的文体都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在普通的记叙文体中,构思时也可选用适当的写作技法来增加文章的亮点,如设置小标题(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就以设置小标题的形式描绘出了西双版纳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安排首尾呼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开头点出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结尾在泪光中再现背影);巧设悬念(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开头写到:每当有船只过来时,父亲总会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要是于勒竟在这船上,那会该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就很好地设置了悬念,于勒是谁?为什么盼着于勒归来?不以此来吸引读者);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白杨礼赞》中写汽车在一望无垠的高原上行驶时,看到一排排的白杨树时产生“单调”、“恹恹欲睡”的感觉就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赞白杨蓄势);设问开头或设问作为线索贯穿全篇(如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就以设问句贯穿全篇,使文章脉络显得十分清晰);托物寓意(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借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表达作者洁身自好的崇高品质;余音缭绕(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处写韩麦尔先生用尽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至此,文章言尽而意未尽,韩麦尔先生那么种崇高爱国之情乃至他那高大的形象已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让读者久久不能平静……);曲折的情节(如《鲁滨孙漂流记》中“与狼共舞”一节情节尤为曲折引人)等。
3 想象丰富、合理
新《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谈到初中作文时有这样的指导意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就最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改革来看,也明显重视了创新思维的考查,这也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首先,注重成语的积累。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短语,有极高的知识涵盖力。因此掌握成语是积累记忆表象的一条捷径,对成语的掌握可分三步训练。①成语含义训练。教师通过设计让学生准确的说出、写出一些成语的含义。②成语积累训练。可进行成语归类比赛,也可以成语接龙比赛,通过比赛来让学生在联系中找到共性和个性。③成语新说训练。有意让学生“曲解”成语意义,跳出其原有约定俗成之框。此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注重诗词的积累。①诗词的补空训练。给上句补下句如“明月出天山, 。”给下句补上句如“,早有蜻蜓立上头。”②诗词归类训练。可把诗词按不同标准归类,这里主要是说把名句归类。如写梅花的可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等,还可分写月的、写月下怀乡的、写月下思人的、写春花的、写冬雪的等等。让学生在查阅归类中找到乐趣,积累材料。③再造诗境训练。可进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描述诗境比赛,诗境绘画比赛,古诗配新曲演唱比赛等兴趣活动,尤其是后两种形式让诗与画、诗与学生熟悉的流行曲相结合,效果很明显。
4 语言的优美、精炼、含蓄
不少同学写作时,用词单调重复,甚至茶壶煮饺子——有话说不出,就更谈不上语言的优美、精练、储蓄了。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在两方面加强训练。一是词语的训练,可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方式,如让学生写“笑”或“看”的种类,看谁写得多;也可通过语言密度的训练,如词语(或成语)接龙;二是语句的训练,可确定主题背古诗或名句、格言比赛;或确定主题进行语言表达竞赛。除了以上两语言训练外,还应在写作中运用一定的手法来提升语言品味,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总之,要去反复“推敲”语句,经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逐步达到语言的优美、精炼、含蓄。
如果我们在写作中能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几处亮点,你就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你的文章也就一定能够受到读者的青睐。
1 选材新颖
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说到底还是一个选材关卡在面前,选材时,我们应克服三种不良症状,一是选择陈旧的材料,如让座、搀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借伞给同学等,陈旧的材料并不是绝对不可以用,但要用得有新意,或换一个角度,或换一个时空,或有特定的情境;二是编造不真实的材料,新大纲和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从写真人真事开始学作文,即使是想象作文中的材料也要合情合理;三是抄别人的材料,各种作文选成了他们取材的仓库。当然,作文选中的材料若与学生的直接生活积累、情感和思维产生碰撞,有了新的个性化意味之后,也可以成为学生们间接的生活积累,从而进入自己的选材库。为克服选材上的这些不良“病症”,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能多观察身边新鲜的、大家均关注的、有时代特色的事,并写观察日记;多体验并写体验感受,如“当家”体验、旅游体验、帮帮爸爸妈妈洗脚体验等;多阅读,特别是名家名作,优秀习作,并能感悟借鉴,这样在习作中选材时,才能有无穷无尽的素材,从你的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你的选材才能做到新颖。
选材的新颖还要求写作者能善于选好角度切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别具一格。如一位旅游者写自己到云南游戏的文章,他没有像一般游记那样去写景,而是把喝茶作为切入点,写了《一路喝茶》,作者以喝茶为线索,将老头茶、姑娘茶、老太茶三次喝茶穿起来,以此表达旅游景点处以请游客喝茶为幌子,让游客高价购物的这一主题,可谓令人叫绝。
2 构思独到
写好一篇文章,构思,即谋篇布局尤为重要,谋篇布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谋篇独到,才能不落俗套,才能更胜一筹。做到构思独到关键是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如何去组建这些材料?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如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就打破“赞颂——默哀——告慰”的形式,创设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模式;以《给××的诊断报告》的形式,模仿医生的诊断报告,写社会上的某种不良现象;以一组日记的形式写地球环境的变化;再如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书信体、戏剧体等这些特殊的文体都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在普通的记叙文体中,构思时也可选用适当的写作技法来增加文章的亮点,如设置小标题(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就以设置小标题的形式描绘出了西双版纳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安排首尾呼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开头点出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结尾在泪光中再现背影);巧设悬念(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开头写到:每当有船只过来时,父亲总会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要是于勒竟在这船上,那会该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就很好地设置了悬念,于勒是谁?为什么盼着于勒归来?不以此来吸引读者);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白杨礼赞》中写汽车在一望无垠的高原上行驶时,看到一排排的白杨树时产生“单调”、“恹恹欲睡”的感觉就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赞白杨蓄势);设问开头或设问作为线索贯穿全篇(如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就以设问句贯穿全篇,使文章脉络显得十分清晰);托物寓意(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借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表达作者洁身自好的崇高品质;余音缭绕(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处写韩麦尔先生用尽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至此,文章言尽而意未尽,韩麦尔先生那么种崇高爱国之情乃至他那高大的形象已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让读者久久不能平静……);曲折的情节(如《鲁滨孙漂流记》中“与狼共舞”一节情节尤为曲折引人)等。
3 想象丰富、合理
新《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谈到初中作文时有这样的指导意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就最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改革来看,也明显重视了创新思维的考查,这也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首先,注重成语的积累。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短语,有极高的知识涵盖力。因此掌握成语是积累记忆表象的一条捷径,对成语的掌握可分三步训练。①成语含义训练。教师通过设计让学生准确的说出、写出一些成语的含义。②成语积累训练。可进行成语归类比赛,也可以成语接龙比赛,通过比赛来让学生在联系中找到共性和个性。③成语新说训练。有意让学生“曲解”成语意义,跳出其原有约定俗成之框。此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注重诗词的积累。①诗词的补空训练。给上句补下句如“明月出天山, 。”给下句补上句如“,早有蜻蜓立上头。”②诗词归类训练。可把诗词按不同标准归类,这里主要是说把名句归类。如写梅花的可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等,还可分写月的、写月下怀乡的、写月下思人的、写春花的、写冬雪的等等。让学生在查阅归类中找到乐趣,积累材料。③再造诗境训练。可进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描述诗境比赛,诗境绘画比赛,古诗配新曲演唱比赛等兴趣活动,尤其是后两种形式让诗与画、诗与学生熟悉的流行曲相结合,效果很明显。
4 语言的优美、精炼、含蓄
不少同学写作时,用词单调重复,甚至茶壶煮饺子——有话说不出,就更谈不上语言的优美、精练、储蓄了。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在两方面加强训练。一是词语的训练,可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方式,如让学生写“笑”或“看”的种类,看谁写得多;也可通过语言密度的训练,如词语(或成语)接龙;二是语句的训练,可确定主题背古诗或名句、格言比赛;或确定主题进行语言表达竞赛。除了以上两语言训练外,还应在写作中运用一定的手法来提升语言品味,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总之,要去反复“推敲”语句,经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逐步达到语言的优美、精炼、含蓄。
如果我们在写作中能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为自己的文章增添几处亮点,你就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你的文章也就一定能够受到读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