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对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妇产科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收治行传统开腹术式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少,相比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剔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术式,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风险降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所受痛苦降低,耐受性较好。
关键词:妇产科 子宫肌瘤 腹腔镜剔除术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404-01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妇产科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具有极高的临床发病率,可达到近20%,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排于首位,好发于35~50岁的中老年妇女[1]。部分子宫肌瘤很小,对患者的机体没有严重影响,通常不会产生自觉症状而无需治疗;但对于较大的子宫肌瘤,尤其已经有明显临床症状对机体产生影响者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尚未生育或希望保有生育功能患者,临床上需要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而传统的开腹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对机体容易形成损伤而影响患者生育能力。本文作者对我院妇产科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对比传统开腹术式观察其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以作术式选择参考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妇产科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年龄平均为39.45±6.18岁;另选取同期收治行传统开腹术式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平均为40.26±5.93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辅助检查均已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数量不超过5个、体积不超过12cm,患者机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治疗且符合手术指征;排除伴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或内分泌疾病患者,合并有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近期有输血史或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等[2]。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组后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并进行术前准备,如禁食禁水、阴道清洁等。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在常规消毒麻醉后呈膀胱截石位,在脐环的正下方做直径10mm切孔,置入Tiocar管后常规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保持10mmHg,左右下腹分别选择适宜位置进行开孔,将手术器械随Tiocar管一并置入,对子宫肌瘤情况进行探查,在肌瘤切口处注射20U缩宫素,使用电凝电切将子宫浆肌层直到肌瘤的表面予以切开,用钳夹夹住瘤核向外牵拉,直到将肌瘤完整剥离出来,对肌瘤蒂部使用电凝止血,取出肌瘤后缝合。对照组按照临床常规术式标准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效果(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并对比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
1.4 数据处理。对两组患者数据应用SPSS软件17.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少,相比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最为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属于恶变率较低的激素依赖性多发性肿瘤,虽然不会对患者生命产生直接威胁,但会对其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其生育能力而引发一系列的身心问题,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继发性贫血、不孕症、流产以及腹盆腔压迫症状,临床检查可探及盆腔内包块,通过影像学辅助检查可以准确而清晰的知道肌瘤状况[3]。
以往临床上实施传统的开腹术式进行肌瘤剔除,虽然具有确切的疗效,但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风险较高,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对其机体或生育能力造成影响而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4]。随着微创理念及相关术式在外科临床上的开展,以及腹腔镜的辅助仪器的研发、应用,部分妇产科常规术式逐渐开始在显微内视仪器的辅助下发展为微创术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既是结合原有经典术式与现代辅助仪器所形成的新型微创术式。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少,相比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剔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术式,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风险降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所受痛苦降低,耐受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9):669-673
[2] 伍宗惠,彭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阻断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30):3143-3145
[3] 单莉,何菊仙,张卫文等.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手术效果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9):1221-1223
[4] 张建红,杨宝珍,胡玉玲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16):3066-3068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妇产科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收治行传统开腹术式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少,相比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剔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术式,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风险降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所受痛苦降低,耐受性较好。
关键词:妇产科 子宫肌瘤 腹腔镜剔除术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404-01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妇产科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具有极高的临床发病率,可达到近20%,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排于首位,好发于35~50岁的中老年妇女[1]。部分子宫肌瘤很小,对患者的机体没有严重影响,通常不会产生自觉症状而无需治疗;但对于较大的子宫肌瘤,尤其已经有明显临床症状对机体产生影响者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尚未生育或希望保有生育功能患者,临床上需要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而传统的开腹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对机体容易形成损伤而影响患者生育能力。本文作者对我院妇产科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对比传统开腹术式观察其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以作术式选择参考依据,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妇产科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年龄平均为39.45±6.18岁;另选取同期收治行传统开腹术式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平均为40.26±5.93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辅助检查均已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数量不超过5个、体积不超过12cm,患者机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治疗且符合手术指征;排除伴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或内分泌疾病患者,合并有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其他妇科疾病患者,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近期有输血史或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等[2]。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组后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并进行术前准备,如禁食禁水、阴道清洁等。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在常规消毒麻醉后呈膀胱截石位,在脐环的正下方做直径10mm切孔,置入Tiocar管后常规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保持10mmHg,左右下腹分别选择适宜位置进行开孔,将手术器械随Tiocar管一并置入,对子宫肌瘤情况进行探查,在肌瘤切口处注射20U缩宫素,使用电凝电切将子宫浆肌层直到肌瘤的表面予以切开,用钳夹夹住瘤核向外牵拉,直到将肌瘤完整剥离出来,对肌瘤蒂部使用电凝止血,取出肌瘤后缝合。对照组按照临床常规术式标准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效果(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并对比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
1.4 数据处理。对两组患者数据应用SPSS软件17.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少,相比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最为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属于恶变率较低的激素依赖性多发性肿瘤,虽然不会对患者生命产生直接威胁,但会对其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其生育能力而引发一系列的身心问题,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继发性贫血、不孕症、流产以及腹盆腔压迫症状,临床检查可探及盆腔内包块,通过影像学辅助检查可以准确而清晰的知道肌瘤状况[3]。
以往临床上实施传统的开腹术式进行肌瘤剔除,虽然具有确切的疗效,但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风险较高,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对其机体或生育能力造成影响而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4]。随着微创理念及相关术式在外科临床上的开展,以及腹腔镜的辅助仪器的研发、应用,部分妇产科常规术式逐渐开始在显微内视仪器的辅助下发展为微创术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既是结合原有经典术式与现代辅助仪器所形成的新型微创术式。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少,相比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剔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术式,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风险降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所受痛苦降低,耐受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9):669-673
[2] 伍宗惠,彭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阻断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30):3143-3145
[3] 单莉,何菊仙,张卫文等.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手术效果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9):1221-1223
[4] 张建红,杨宝珍,胡玉玲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16):3066-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