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旅游可持续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分析了旅游可持续教育的理论的价值贡献,针对其价值贡献,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可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提高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效果,确保旅游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强化人们旅游生态意识和共同美化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美化旅游资源环境,切实保护目前和未来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旅游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美的深化和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高层次地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共同进化,确保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和旅游经济产业的高效运转与持续发展。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确保当代人和世代人都能享有优美的旅游环境、高效的旅游经济效益和充分满足的旅游需求;确保各国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鼓励各国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资源类型和旅游产品互补机率,共同保护、美化旅游环境,共同为各国各地区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共同享受全世界的自然美景和人类文明,并通过旅游活动,实现旅游资源互和旅游消费更加多样化和高级化。
3.正确理解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树立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忧患意识,合理确定旅游容量,适度控制旅游发展规模,切实保持旅游容量动态平衡,高效地利用旅游资源,不断地推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高水平地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在不冲击环境生态效益和不损害下一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旅游经济的高效益和旅游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协调,保证旅游业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运行和旅游地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继承发展。
三、旅游可持续教育的理论价值贡献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贡献
受教并秉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资源的公平分配方面,旅游开发要适度合理并高效利用各种资源,给后代也享有公平参与旅游资源分配的机会。在生态系统维系方面,推行适宜的土地利用办法,使旅游资源的消耗速率在其再生速率年限之内,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的告诉发展。在旅游与环境的整体性方面,既要以吸引地为核心关联带动周边板块的发展,使收益在区域之间,相关人群之间合理分配,同时又要在尊重各国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协调发展。
2.合作博弈理论的可持续教育价值贡献
旅游业是一个多行业的集合体,横跨多个部门,涉及众多利益主体,在旅游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与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博弈,在整个价值链上的主体既要在约束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要在与其他主体的合作中存在广泛的冲突与矛盾,那么通过博弈分析得出各价值主体的适当目标并通过科学的博弈分析,比如权力让渡,构建相对稳定的纳什均衡状态,能有效避免博弈失控,矛盾加剧而出现的恶性竞争,有利于构建旅游业相对稳定,健康的发展秩序,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受教并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能使价值主体在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按照科学博弈的原则和方式来协调不一致的冲突,找出让各方相对满意的方案来。
3.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可持续教育价值贡献
企业不仅仅是追寻纯粹财富利益的经济人,更是一个社会人,责任人,伦理人,因其生存和发展还要靠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生态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等。自身战略的制定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主方向,但在社会中显性和隐形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都影响着企业发展,若企业无视他们的存在,仍以狭隘传统的经营观扩充财富,必然招致整个利益链的冲突与失衡,受教并秉持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必然以社会,集体,自身共同利益最大化作为自身经营理念,主动厘清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将他们吸纳参与企业的规划经营活动中来,以改善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同时提醒企业注意利益相关者角色的动态变化,敏感把握主要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潜在利益相关者三者之间的角色互变,最终建立起多利益主体共同利益追求和协商体制的可持续发展经营体系。
4.系统论的可持续教育价值贡献
从系统论视角看,国内外学者习惯将旅游地划分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将旅游业划分为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和媒介系统。主体系统主要指旅游者,客体系统主要指旅游目的地,媒介系统指的是旅游企业或政府,以系统眼光来把握旅游地或旅游业是一种整体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握系统内要素的运行模式,厘清系统内要素的运行规律,协调整理系统内不和谐的因子,从而建立长效和谐的可持续系统,受教并秉持可持续理念,使得既要重视企业的整体性良好运营,又要分析系统内要素的层次性和个别性特质,在系统与环境的动态互动中找到最佳适应点,从而建立起和諧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系统。
四、教育与可持续旅游有着必然的互动联系及其对策
1.教育——旅游产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社会进步依靠物质生产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共同推动,社会文明包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而精神文明具体体现在文化与思想道德两个方面,这就必然涉及教育——文化是教育的结果,今天的文化源于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必然促成明天文化的延续。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并重的活动,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果,更是精神文明的源泉和体现。因而,旅游活动必蕴涵巨大的社会教育功能:首先,学习和教育始终是旅游活动的内在需求。中国古人就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充分认识到了旅游与学习的文化共同性。从欧洲历史上的“大巡游”,到如今国际流行的“修学旅游”,古今中外,旅游的初衷原本就是接受教育、开拓视野、交流与沟通。再者,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开发重点更是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化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使旅游作为一种“户外教育”方式,功能作用更为明晰和显著,无论对个人、企业或国家,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而日受青睐。因此,旅游产业的使命不仅是满足人们吃、喝、玩、乐的需求,也不仅是承担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更担当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必需的知识、文明、人文精神的传承和教育职责。
2.文化教育内涵的缺失——旅游产业势必步入惟经济论的僵局
旅游对优秀文化、人文精神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教育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依托在具体蕴涵着自然和文化内在魅力及能够体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甚至是民族尊严的某些载体上。当秀丽的风景被玷污,当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被严重侵蚀而失去了美感、失去了原有价值和内在魅力,就难以激发人们探索和关心的动力,旅游的兴趣也就消失殆尽,“教”也就无源可寻。
3、“寓教于游”——在于培育和完善可持续旅游的教育体系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技术的迅速进步将提高旅游业各环节的竞争能力。有效的教育将变成一种具有竞争能力的必需品。旅游业界、政府和学术机构必须认识到,生产力和质量的提高均取决于从业者技能与知识的不断增加。如果旅游业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持续开发这些增值的技能,因为旅游业的不断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据我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中国整体国民素质偏低,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两项平均仍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
因此,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旅游业未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力,而且也包括对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各自文化素质及可持续理念的教育,以便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达成共识与统一。因此,培育和加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认同与默契的教育体系,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源动力。而且这种教育体系应是立体、多元并与旅游产业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的可持续教育体系。
第一,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与导向作用。根据我国人口素质情况,应尽快制定适合国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规划,并在国家层次上建立起协调与调控机制,统筹全局,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构筑符合国情的、适合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
第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应在各级教育阶段有计划的注入可持续教育理念,如在小学《自然》课程、中学《地理》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内容,在高等院校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特别是强化旅游专业可持续教育的力度,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于每个受教育者的头脑,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带有可持续发展“思维软件”的普通公民和适用的专业人才,为旅游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这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旅游资源可持续教育的相关理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指导我们国家的旅游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角度发展,提升我国旅游资源的质量,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贤君刘旺:旅游持续发展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12(3)
[2]林卫红: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大学报,2012(3)
[3]林漫亚.旅游与环保的现实冲突[J].改革与开放,2013,(2).
[4]赵楠.浅析我国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11,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提高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效果,确保旅游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强化人们旅游生态意识和共同美化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美化旅游资源环境,切实保护目前和未来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旅游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美的深化和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完美结合,高层次地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共同进化,确保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和旅游经济产业的高效运转与持续发展。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确保当代人和世代人都能享有优美的旅游环境、高效的旅游经济效益和充分满足的旅游需求;确保各国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鼓励各国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资源类型和旅游产品互补机率,共同保护、美化旅游环境,共同为各国各地区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共同享受全世界的自然美景和人类文明,并通过旅游活动,实现旅游资源互和旅游消费更加多样化和高级化。
3.正确理解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树立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忧患意识,合理确定旅游容量,适度控制旅游发展规模,切实保持旅游容量动态平衡,高效地利用旅游资源,不断地推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高水平地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在不冲击环境生态效益和不损害下一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旅游经济的高效益和旅游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协调,保证旅游业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运行和旅游地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继承发展。
三、旅游可持续教育的理论价值贡献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贡献
受教并秉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资源的公平分配方面,旅游开发要适度合理并高效利用各种资源,给后代也享有公平参与旅游资源分配的机会。在生态系统维系方面,推行适宜的土地利用办法,使旅游资源的消耗速率在其再生速率年限之内,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的告诉发展。在旅游与环境的整体性方面,既要以吸引地为核心关联带动周边板块的发展,使收益在区域之间,相关人群之间合理分配,同时又要在尊重各国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协调发展。
2.合作博弈理论的可持续教育价值贡献
旅游业是一个多行业的集合体,横跨多个部门,涉及众多利益主体,在旅游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与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博弈,在整个价值链上的主体既要在约束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要在与其他主体的合作中存在广泛的冲突与矛盾,那么通过博弈分析得出各价值主体的适当目标并通过科学的博弈分析,比如权力让渡,构建相对稳定的纳什均衡状态,能有效避免博弈失控,矛盾加剧而出现的恶性竞争,有利于构建旅游业相对稳定,健康的发展秩序,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受教并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能使价值主体在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按照科学博弈的原则和方式来协调不一致的冲突,找出让各方相对满意的方案来。
3.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可持续教育价值贡献
企业不仅仅是追寻纯粹财富利益的经济人,更是一个社会人,责任人,伦理人,因其生存和发展还要靠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生态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等。自身战略的制定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主方向,但在社会中显性和隐形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都影响着企业发展,若企业无视他们的存在,仍以狭隘传统的经营观扩充财富,必然招致整个利益链的冲突与失衡,受教并秉持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必然以社会,集体,自身共同利益最大化作为自身经营理念,主动厘清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将他们吸纳参与企业的规划经营活动中来,以改善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同时提醒企业注意利益相关者角色的动态变化,敏感把握主要利益相关者,次要利益相关者,潜在利益相关者三者之间的角色互变,最终建立起多利益主体共同利益追求和协商体制的可持续发展经营体系。
4.系统论的可持续教育价值贡献
从系统论视角看,国内外学者习惯将旅游地划分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将旅游业划分为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和媒介系统。主体系统主要指旅游者,客体系统主要指旅游目的地,媒介系统指的是旅游企业或政府,以系统眼光来把握旅游地或旅游业是一种整体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握系统内要素的运行模式,厘清系统内要素的运行规律,协调整理系统内不和谐的因子,从而建立长效和谐的可持续系统,受教并秉持可持续理念,使得既要重视企业的整体性良好运营,又要分析系统内要素的层次性和个别性特质,在系统与环境的动态互动中找到最佳适应点,从而建立起和諧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系统。
四、教育与可持续旅游有着必然的互动联系及其对策
1.教育——旅游产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社会进步依靠物质生产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共同推动,社会文明包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而精神文明具体体现在文化与思想道德两个方面,这就必然涉及教育——文化是教育的结果,今天的文化源于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必然促成明天文化的延续。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并重的活动,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果,更是精神文明的源泉和体现。因而,旅游活动必蕴涵巨大的社会教育功能:首先,学习和教育始终是旅游活动的内在需求。中国古人就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充分认识到了旅游与学习的文化共同性。从欧洲历史上的“大巡游”,到如今国际流行的“修学旅游”,古今中外,旅游的初衷原本就是接受教育、开拓视野、交流与沟通。再者,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开发重点更是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化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使旅游作为一种“户外教育”方式,功能作用更为明晰和显著,无论对个人、企业或国家,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而日受青睐。因此,旅游产业的使命不仅是满足人们吃、喝、玩、乐的需求,也不仅是承担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更担当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必需的知识、文明、人文精神的传承和教育职责。
2.文化教育内涵的缺失——旅游产业势必步入惟经济论的僵局
旅游对优秀文化、人文精神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教育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依托在具体蕴涵着自然和文化内在魅力及能够体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甚至是民族尊严的某些载体上。当秀丽的风景被玷污,当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被严重侵蚀而失去了美感、失去了原有价值和内在魅力,就难以激发人们探索和关心的动力,旅游的兴趣也就消失殆尽,“教”也就无源可寻。
3、“寓教于游”——在于培育和完善可持续旅游的教育体系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技术的迅速进步将提高旅游业各环节的竞争能力。有效的教育将变成一种具有竞争能力的必需品。旅游业界、政府和学术机构必须认识到,生产力和质量的提高均取决于从业者技能与知识的不断增加。如果旅游业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持续开发这些增值的技能,因为旅游业的不断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据我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中国整体国民素质偏低,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两项平均仍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
因此,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旅游业未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力,而且也包括对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各自文化素质及可持续理念的教育,以便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达成共识与统一。因此,培育和加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认同与默契的教育体系,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源动力。而且这种教育体系应是立体、多元并与旅游产业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的可持续教育体系。
第一,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与导向作用。根据我国人口素质情况,应尽快制定适合国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规划,并在国家层次上建立起协调与调控机制,统筹全局,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构筑符合国情的、适合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
第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应在各级教育阶段有计划的注入可持续教育理念,如在小学《自然》课程、中学《地理》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内容,在高等院校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特别是强化旅游专业可持续教育的力度,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于每个受教育者的头脑,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带有可持续发展“思维软件”的普通公民和适用的专业人才,为旅游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这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旅游资源可持续教育的相关理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指导我们国家的旅游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角度发展,提升我国旅游资源的质量,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贤君刘旺:旅游持续发展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12(3)
[2]林卫红: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大学报,2012(3)
[3]林漫亚.旅游与环保的现实冲突[J].改革与开放,2013,(2).
[4]赵楠.浅析我国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