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自2007年开行万吨列以来,运输任务不断持续增长,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工务部门坡度大、曲线多、轨道结构强度弱的线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运营与设备的矛盾,实现增运上量的目标,本文结合线路维修现状,浅议线路维修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发展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机车车辆不断作用于铁路线路,再加上其长时间处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使得铁路线路出现较大的机械磨损,路基、道床逐步地变形铁路轨道的几何尺寸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因此,对于铁路线路进行维修与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线路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务部门传统的养路工区管理跨度小,维修组织方式小而散,对运输的影响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紧迫要求不相协调。尤其是天窗修制度实施后,传统分散的作业方式效率低、资源浪费大,与低成本跨越发展不相匹配,维修管理与实际工作存在许多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时利用率低。工区是独立的最小的作业单位,每天的出勤、出工、收工及纯上道作业时间等情况领工区不能准确掌握。其次,由于天窗修的实施。大多数工区每天完成天窗内的作业项目后,其它工作项目很难再去组织,工时浪费比较严重。
(二)安全监控力度不够。工务是点多线长,根据作业项目的不同,安全注意事项也不同,工区虽有工长、安全员在早点名会上说出当日作业安全事项,但到现场后有的工区为抢任务而把安全工作置之脑后,领工区由于人员、交通的限制对管内的各工区安全工作又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尤其线路上分散作业点多线长,施工作业负责人业务水平的不同也很难保证每次作业都能取得好的效果。随着列车提速、三级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区管辖范围的扩大,这种矛盾表现的日益突出。
(三)管理模式不适应现状要求。在工区各种需填写的管理台账达5项31种,工长大多时间忙于管理资料的填写,忙不过来还找人来帮忙,这样必然牵扯工长相当一部分精力,使之既不能到现场作用又不能真正搞好管理。
(四)作业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检养修合一体制下,工区各自为战,多数情况下是班长带领职工去现场作业,至于现场作业方法、作业过程,作业质量及作业回检等情况,只是班长回来后向工长汇报就完事,现场作业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2006年,工务线路维修管理工作要坚持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方针,围绕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和工务修理制度的改革。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铁路第六次提速的顺利实现。
二、铁路线路常见的病害
(1)铁路线路冻起、不均匀下沉、线路横向位移、轨距缩小或扩大、线路纵向爬行等一系列在空间位置上铁路线路出现的改变;(2)钢轨出现疲劳或者磨损等;(3)道床脏污、轨枕损坏等。铁路线路病害对于列车运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系统检查铁路线路,发现病害和潜在的隐患,查清其原因,将病害影响尽量消除或者缩小,以便能够使得铁路线路处于完好状态,能够让列车不间断地、安全地、平稳地运行。
三、线路状态检查维修方式
(1)专门检查,定期检查线路平面、线路纵断面、线路动态、钢轨状态等情况。(2)定期检查,每年秋、春两季都全面检查铁路线路设备,特别是秋季检查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下一年度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的计划方案。(3)日常检查,日常有计划地检查铁路线路的运行状态。在搞好线路施工,合理组织作业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线路养护质量,激发班组战斗力,还可以在班組中开展线路养护质量班组竞赛活动,根据各班组在线路作业中的精准度、重复作业次数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确保每名职工、每个岗位、每个班组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线路养护任务。
四、铁路线路养护维修重点
(一)主要作业有:(1)整修线路标志和道口标志;(2)补充石碴和清筛作业,保证线路弹性和石碴密实度,又有利于排水;(3)对防护加固设备、排水沟、路基进行整修和保养;(4)整修铁路轨道的几何状态,包括调整防爬锁定线路、调整轨缝、顺平线路、矫正轨底坡、改正轨距、拨正方向等;(5)对联结零件、轨枕、钢轨进行定期更新和保养;(6)做好补修轨枕、整修联结零件、焊补辙叉、焊补钢轨等工作。铁路线路养护修理工作大多都是以周期性修理为主,包括重点补修和经常性巡检、周期性轨道综合维修、周期性轨道更新或大修。
(二)建立“检、养”分开维修模式
以推进维修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检修”分开的指导意见,改革现行的生产组织模式,变零散修为集中修,变分散型为集约型,按检养分开的模式应加强各车间检查工区力度,配备相对精准的仪器,加强检查工区的管理。使检、养各司其职。
(1)优化劳动组织
本着强化车间、强化一线的原则,应加强一线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各工建制,按各工区等级划分人员配置。
(2)界定工作职责
线桥车间负责生产组织和设备管理。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指标,组织完成作业验收,合理组织劳力对管内设备病害进行集中整治,结合季节特点适时开展“三防”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落实车间制定的各项巡查、巡检计划,负责管辖线路的巡道、道口、重点病害看守工、设备的临时补修和设备故障临时处理等工作;机械化维修工区主要负责线路经常保养、故障的永久处理等工作,并负责所配置的养路机械的保养和检修。检查监控车间负责全段线桥设备检查、生产计划编制和作业质量验收。组织轨道、桥隧检测工区进行专业化集中检查分析;编制年度、月度生产维修建议计划,参与段级组织的月度维修、保养质量验收,季度设备状态质量评定,重点病害整治验收等工作;组织探伤工区完成全段管内钢轨、岔心、焊缝等线路设备的周期检查、复合、鉴定等任务。负责全段检查测量工具的配置管理、定期校验工作。
(三)不断改进维修管理手段和修理方法
一是认真开展了线路质量源头治理,通过加强道床及边坡清筛,全面恢复道床断面,重点改善了道床弹性;通过强化钢轨专业修理机构,加强钢轨修理工作,大力改善了轮轨接触状态。二是认真落实准确修、精确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线路检查检测数据的分析,设备病害处理程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三是大力提高线路设备修理质量,全面推广维修设计,加强作业质量的验收和考核,促进了修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是加强了维修计划管理,线路车间加强了对维修计划制定,审核的管理,加强了对结构的修理,全年围绕晃车进行修理的局面基本得到了改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线路的维修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各个时期铁路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而确定的。这就要求各级铁路管理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找出最适应铁路改革发展需要、解放生产力需要、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把铁路各项工作全面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蒲巍.铁路线路现代化机械养护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87+194.
[2]钱亮.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
[3]严健.线路养护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铁路。2004。11:15-19+10.
关键词: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发展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机车车辆不断作用于铁路线路,再加上其长时间处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使得铁路线路出现较大的机械磨损,路基、道床逐步地变形铁路轨道的几何尺寸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因此,对于铁路线路进行维修与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线路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务部门传统的养路工区管理跨度小,维修组织方式小而散,对运输的影响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紧迫要求不相协调。尤其是天窗修制度实施后,传统分散的作业方式效率低、资源浪费大,与低成本跨越发展不相匹配,维修管理与实际工作存在许多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时利用率低。工区是独立的最小的作业单位,每天的出勤、出工、收工及纯上道作业时间等情况领工区不能准确掌握。其次,由于天窗修的实施。大多数工区每天完成天窗内的作业项目后,其它工作项目很难再去组织,工时浪费比较严重。
(二)安全监控力度不够。工务是点多线长,根据作业项目的不同,安全注意事项也不同,工区虽有工长、安全员在早点名会上说出当日作业安全事项,但到现场后有的工区为抢任务而把安全工作置之脑后,领工区由于人员、交通的限制对管内的各工区安全工作又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尤其线路上分散作业点多线长,施工作业负责人业务水平的不同也很难保证每次作业都能取得好的效果。随着列车提速、三级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区管辖范围的扩大,这种矛盾表现的日益突出。
(三)管理模式不适应现状要求。在工区各种需填写的管理台账达5项31种,工长大多时间忙于管理资料的填写,忙不过来还找人来帮忙,这样必然牵扯工长相当一部分精力,使之既不能到现场作用又不能真正搞好管理。
(四)作业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检养修合一体制下,工区各自为战,多数情况下是班长带领职工去现场作业,至于现场作业方法、作业过程,作业质量及作业回检等情况,只是班长回来后向工长汇报就完事,现场作业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2006年,工务线路维修管理工作要坚持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方针,围绕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和工务修理制度的改革。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铁路第六次提速的顺利实现。
二、铁路线路常见的病害
(1)铁路线路冻起、不均匀下沉、线路横向位移、轨距缩小或扩大、线路纵向爬行等一系列在空间位置上铁路线路出现的改变;(2)钢轨出现疲劳或者磨损等;(3)道床脏污、轨枕损坏等。铁路线路病害对于列车运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系统检查铁路线路,发现病害和潜在的隐患,查清其原因,将病害影响尽量消除或者缩小,以便能够使得铁路线路处于完好状态,能够让列车不间断地、安全地、平稳地运行。
三、线路状态检查维修方式
(1)专门检查,定期检查线路平面、线路纵断面、线路动态、钢轨状态等情况。(2)定期检查,每年秋、春两季都全面检查铁路线路设备,特别是秋季检查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下一年度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的计划方案。(3)日常检查,日常有计划地检查铁路线路的运行状态。在搞好线路施工,合理组织作业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线路养护质量,激发班组战斗力,还可以在班組中开展线路养护质量班组竞赛活动,根据各班组在线路作业中的精准度、重复作业次数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确保每名职工、每个岗位、每个班组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线路养护任务。
四、铁路线路养护维修重点
(一)主要作业有:(1)整修线路标志和道口标志;(2)补充石碴和清筛作业,保证线路弹性和石碴密实度,又有利于排水;(3)对防护加固设备、排水沟、路基进行整修和保养;(4)整修铁路轨道的几何状态,包括调整防爬锁定线路、调整轨缝、顺平线路、矫正轨底坡、改正轨距、拨正方向等;(5)对联结零件、轨枕、钢轨进行定期更新和保养;(6)做好补修轨枕、整修联结零件、焊补辙叉、焊补钢轨等工作。铁路线路养护修理工作大多都是以周期性修理为主,包括重点补修和经常性巡检、周期性轨道综合维修、周期性轨道更新或大修。
(二)建立“检、养”分开维修模式
以推进维修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检修”分开的指导意见,改革现行的生产组织模式,变零散修为集中修,变分散型为集约型,按检养分开的模式应加强各车间检查工区力度,配备相对精准的仪器,加强检查工区的管理。使检、养各司其职。
(1)优化劳动组织
本着强化车间、强化一线的原则,应加强一线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各工建制,按各工区等级划分人员配置。
(2)界定工作职责
线桥车间负责生产组织和设备管理。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指标,组织完成作业验收,合理组织劳力对管内设备病害进行集中整治,结合季节特点适时开展“三防”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落实车间制定的各项巡查、巡检计划,负责管辖线路的巡道、道口、重点病害看守工、设备的临时补修和设备故障临时处理等工作;机械化维修工区主要负责线路经常保养、故障的永久处理等工作,并负责所配置的养路机械的保养和检修。检查监控车间负责全段线桥设备检查、生产计划编制和作业质量验收。组织轨道、桥隧检测工区进行专业化集中检查分析;编制年度、月度生产维修建议计划,参与段级组织的月度维修、保养质量验收,季度设备状态质量评定,重点病害整治验收等工作;组织探伤工区完成全段管内钢轨、岔心、焊缝等线路设备的周期检查、复合、鉴定等任务。负责全段检查测量工具的配置管理、定期校验工作。
(三)不断改进维修管理手段和修理方法
一是认真开展了线路质量源头治理,通过加强道床及边坡清筛,全面恢复道床断面,重点改善了道床弹性;通过强化钢轨专业修理机构,加强钢轨修理工作,大力改善了轮轨接触状态。二是认真落实准确修、精确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线路检查检测数据的分析,设备病害处理程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三是大力提高线路设备修理质量,全面推广维修设计,加强作业质量的验收和考核,促进了修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是加强了维修计划管理,线路车间加强了对维修计划制定,审核的管理,加强了对结构的修理,全年围绕晃车进行修理的局面基本得到了改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线路的维修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各个时期铁路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而确定的。这就要求各级铁路管理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找出最适应铁路改革发展需要、解放生产力需要、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把铁路各项工作全面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蒲巍.铁路线路现代化机械养护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87+194.
[2]钱亮.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
[3]严健.线路养护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铁路。2004。11:1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