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学习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逐步转到以学生、活动和兴趣为中心的观念上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更加明确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这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新课标下,教师要转变“一言堂”的 教学观念,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观察、分析和思考,营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灵活应变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样上这堂课,怎样教学生才能学会,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读了朱永新老师理想的智育第二条后,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朱永新老师谈道:充满民族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在备课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旧知识的生成点。教学中,我们要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感受、联想、质疑、钻研、讨论中主动探究知识。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交流与争鸣的机会,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解疑释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还要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课堂上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更需要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让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以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营造和谐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句谚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取得最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这样做学生既主动获取了知识,也从中得到了快乐与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课程改革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既道出了教学的首要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才能自主获取知识并寻求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指导学生设疑、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一把金钥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总之,“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终身受益的学习技能,才能不断地自主地获取知识。
五、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加强指导,及时鼓励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以分组的形式,使师生、生生之间能进行交流活动。小组成员合理地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让每个小组同时兼顾不同性格与性别、成绩有梯度、认识问题不尽相同的学生,从而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得到帮助,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分享资源、共同提高的目的,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活动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并帮助困难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教师在参与中就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最后针对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与反馈,对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热情的鼓励,使每个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欲望。
六、教师精讲解疑
教师在课堂上力求做到精讲精练,教师的拓展、点拨要“点到为止”,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教师进行引申精讲,并灵活设计变式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在演练中巩固、运用和完善知识。
總之,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有兴趣,它不仅能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逐步转到以学生、活动和兴趣为中心的观念上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更加明确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这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新课标下,教师要转变“一言堂”的 教学观念,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观察、分析和思考,营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灵活应变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样上这堂课,怎样教学生才能学会,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读了朱永新老师理想的智育第二条后,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朱永新老师谈道:充满民族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在备课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旧知识的生成点。教学中,我们要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感受、联想、质疑、钻研、讨论中主动探究知识。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交流与争鸣的机会,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解疑释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还要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课堂上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更需要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让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分层要求,分层设问,分层练习,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以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营造和谐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句谚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取得最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这样做学生既主动获取了知识,也从中得到了快乐与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课程改革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既道出了教学的首要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才能自主获取知识并寻求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指导学生设疑、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一把金钥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总之,“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终身受益的学习技能,才能不断地自主地获取知识。
五、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加强指导,及时鼓励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以分组的形式,使师生、生生之间能进行交流活动。小组成员合理地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让每个小组同时兼顾不同性格与性别、成绩有梯度、认识问题不尽相同的学生,从而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得到帮助,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分享资源、共同提高的目的,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活动中,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并帮助困难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教师在参与中就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最后针对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与反馈,对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热情的鼓励,使每个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欲望。
六、教师精讲解疑
教师在课堂上力求做到精讲精练,教师的拓展、点拨要“点到为止”,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教师进行引申精讲,并灵活设计变式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在演练中巩固、运用和完善知识。
總之,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有兴趣,它不仅能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