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作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各科教育应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根本,一方面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尊老爱幼互相团结;另一方面培养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以,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教育的主渠道,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而直接的共产主义教育,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它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又充分体现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一、教师本身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并且要以身作则
  教师不仅要以高尚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而且要有一颗爱心。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亲近你,尊敬你,有了爱心还要有耐心。这种爱心和耐心常常体现在教学上。同时责任心是一名教师的责任感,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许有少数教师自认为自己的责任心够强了:我兢兢业业教好自己负责的本学科就好了,仅仅把教育看成是完全等同于传授知识,其实教育本身的内涵是丰富的,决非仅仅是传授知识即使不是班主任,但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而且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荫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教学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住教材的中心观点,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一认识角度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为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教材。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宽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走出低谷。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要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难点教材采取前有孕伏,减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把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生动感人,既可增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記得牢。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只要我们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四、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们学校联合周边村干部,开展了“碧水”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小学阶段的品德和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实现学生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对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小学的社会品德课有着自己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只是依据考试的成绩是看不出学生学习的效果的,关键在于能让学生领会到如何说、如何做。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存在教育不足现象,教育不足现象的产生,说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未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致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不能满足该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产生教育不足现象。我国教育不足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试对教育不足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措施。对教育不足问题的不断探究,对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完善教育体系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于2003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4月上市。这是2004年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的事件。此书公布了四种战国楚竹书,
一、学科历史及前沿动态rn我国商法学科的发展较为迅速,这与我国商事立法的建设进程息息相关.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商法学科并没有完整形成,仅有少量的论文、教材以及
行政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管理者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没有认识到激励理念的重要性。尽管多数事业单位大都采用了一套激励管理措施,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缺
期刊
文献计量学产生于20世纪初,20年代到40年代形成了构成其主要理论框架的几个经典定律。1969年出现“文献计量学”这个名词,成为情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文献计量学已成为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小学语文是基础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语教育是生命奠基工程。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关注“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小语教育应由外铄
石油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石油企业的既定发展战略能否圆满完成也多半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影响。本文挖掘了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