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推进,将世界带入信息时代,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好的处理方法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所代替,教育也是如此。在这种背景下,数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也不能墨守成规,仅仅采用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来学习“预先确定的知识”不再合适,必须按特征和变化的特点,在教育中充实新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即创设一种变化的、学生还未知晓其内容或规律的情景,让学生主动设问和探究,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各种体验,从中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判断、解析、应用,从中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这种学习方式称为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学中实施这种学习的最好形式是活动课。
一、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
初中数学活动课应付诸实施。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希望自己成为研究者、发现者、胜利者,并能常常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我们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这种心理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时时处于心理兴奋状态,使他们开足马力,调动一切活跃因素,积极探索和研究。当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小组的力量解决某些数学上的问题时,不但对数学问题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对数学的再认识达到“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程度,兴趣又和认识、情感密切联系着,有了初步的认识,就会对它有情感,也就会对它有兴趣,认识愈深刻,情感愈强烈,兴趣愈浓厚。兴趣伴随着愉快的情感,这种愉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数学活动课对于满足学生这种兴趣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活动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的人格意识,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活动课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好组织形式
这是因为在现行学校课程中落实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知识急剧变化的今天,让学生完全通过自己探索来获取知识也是不现实的,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活泼的形式,调动所有感官以获取数学知识、研究数学方法,体会数学乐趣,提高数学素养的课程模式。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亲自体验、发现、探究来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数学讲演、数学游戏、数学论文、数学板报、数学手抄报等活泼的形式搭建活动的平台,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突出趣味性、实践性、活动性以及强烈的参与意识。例如:学完三角形中位线后,可以提出顺次连接一般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可得什么图形?其他四边形呢?让学生独立画图、研究,通过小组讨论,证明讨论,形成数学小论文,然后宣读小论文。这可大大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数学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也就有了较好的结合点。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意义
1.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特点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以开发。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从中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而且可以获得许多好的心理体验。例如:学习的艰辛,解决疑难问题的坚强意志,学数学的严谨,获得成功时的成就感,学数学的乐趣,这种体验的积累会使学生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意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倾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让学生参与活动,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活动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联系周围的实践、周围的热点事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一般可采取个人独立准备,小组合作探讨,全班共同研讨,形成结论的程序。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要去研究学生的思路,理解学生的思路,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究,对学生的思路提出质疑,指导学生提出更好的思路,真正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即要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这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一个较高目标。
总之,在人类教育走向一个新世纪时,整个世界教育着眼于明天的发展,以增强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时代的竞争力,我们的教育应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的较好结合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和较强的生命力,能积极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新陂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
初中数学活动课应付诸实施。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希望自己成为研究者、发现者、胜利者,并能常常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我们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这种心理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时时处于心理兴奋状态,使他们开足马力,调动一切活跃因素,积极探索和研究。当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小组的力量解决某些数学上的问题时,不但对数学问题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对数学的再认识达到“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程度,兴趣又和认识、情感密切联系着,有了初步的认识,就会对它有情感,也就会对它有兴趣,认识愈深刻,情感愈强烈,兴趣愈浓厚。兴趣伴随着愉快的情感,这种愉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数学活动课对于满足学生这种兴趣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活动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的人格意识,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活动课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好组织形式
这是因为在现行学校课程中落实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知识急剧变化的今天,让学生完全通过自己探索来获取知识也是不现实的,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活泼的形式,调动所有感官以获取数学知识、研究数学方法,体会数学乐趣,提高数学素养的课程模式。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亲自体验、发现、探究来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数学讲演、数学游戏、数学论文、数学板报、数学手抄报等活泼的形式搭建活动的平台,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突出趣味性、实践性、活动性以及强烈的参与意识。例如:学完三角形中位线后,可以提出顺次连接一般四边形的四边中点可得什么图形?其他四边形呢?让学生独立画图、研究,通过小组讨论,证明讨论,形成数学小论文,然后宣读小论文。这可大大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数学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也就有了较好的结合点。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意义
1.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特点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以开发。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从中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而且可以获得许多好的心理体验。例如:学习的艰辛,解决疑难问题的坚强意志,学数学的严谨,获得成功时的成就感,学数学的乐趣,这种体验的积累会使学生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意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倾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让学生参与活动,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活动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联系周围的实践、周围的热点事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一般可采取个人独立准备,小组合作探讨,全班共同研讨,形成结论的程序。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要去研究学生的思路,理解学生的思路,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究,对学生的思路提出质疑,指导学生提出更好的思路,真正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即要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这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一个较高目标。
总之,在人类教育走向一个新世纪时,整个世界教育着眼于明天的发展,以增强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时代的竞争力,我们的教育应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的较好结合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和较强的生命力,能积极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新陂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