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着独特的魅力,正是这些文化汇集成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对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进行研究都非常必要。与之相适应,众多的民族音乐也各有千秋,音乐行为的形式多样,音乐表现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当今党和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对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促进其发扬光大,显得尤为必要。而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就是云南,当地的音乐有着较强的典型特征。因此本文就以云南省为例研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背景下的音乐人类学标准与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音乐人类学
一、问题引入
民族音乐对于我国来说是音乐文化的关键成分,他们能够代表该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当地人民的智慧浓缩而成,是民族音乐进一步发展极为关键的沃土。我国是具有多个民族的大国,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包括形式、表达方式、作品风格、相应窍门等,这些独有的音乐行为展现出独特的音乐艺术追求和民族精神面貌。例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侗族的大歌等等。在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快,保护音乐文化多样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对于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促进其发扬光大显得尤为必要。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乐器曲调只是其外在工具和表达手段,其背后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塑造才是音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精髓。我国共有55个少数名族,每个民族的聚居地与聚居方式不同,其地理位置,地貌条件都有着较大的差别,生活方式、文化和宗教背景也有很大差别,因此相应的也发展出了适合本民族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历史和民旗性格的独特音乐文化。例如蒙古族长期生活于我国北方寥阔的草原地区,以游牧生活为主,相应的也就发展出了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的音乐文化,乐器上以马头琴为代表,音色悠长,造型将马融入其中,乐声上喜欢以长调或短调进行歌唱,长调主要表现草原宽广以及蒙古族儿女胸襟开阔,短调则主要表现蒙古族儿女昂扬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再比如藏族人民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因此其音乐中的佛教元素也十分浓厚,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喇嘛所唱的无词和歌颂的曲调,乐曲旋律优美婉转,意境辽阔,与藏传密宗佛教所主张的修行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决定各民族选取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也是基于各种民族特色考虑的不同音乐艺术形式选择标准与音乐艺术形式选择策略。因此,结合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思考各民族的音乐文化选择,比较其中的异同之处,對于准确理解民族音乐的深层文化内涵,推动其弘扬光大显得十分必要。所以这也是音乐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本文之所以以云南省为例进行音乐人类学的标准与策略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云南省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民族音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便于对不同民族的民族音乐文化选择进行比较性研究。其次,云南省的许多民族民族音乐特色十分鲜明音乐表达形式和内容独特,这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民族自给自足性强,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闭塞,文化开发和文化干涉也比较少,各民族能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保持自己独有的音乐文化传统,包括民族音乐唱法,民族音乐乐器,民族舞蹈等等,而地处中原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例如满族、回族虽然曾经也有自己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但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已渐渐被其他民族音乐所同质化,因此研究的代表性不强,研究困难程度也较大。另外,云南的每个民族的音乐成长状况并不统一,有的民族音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形式已经比较规范,也有发展相对不完善的民族音乐类型,这就便于在研究过程中对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选择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也便于研究后续工作的开展。最后,作者本身就生活在云南地区,对当地的音乐文化等了解比较深入,开展走访等业相对比较方便。
二、何谓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从字面意思上来讲便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自我觉醒,首先这种觉醒必须是一种内在的觉醒,其次这种觉醒必须是针对国家或者民族文化方面。可以说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群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特征,一些动物社群,例如蚂蚁、蜜蜂,虽然也能形成一个等级森严、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但这却是一种先天性为,动物并不清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也不能自主选择是否结成社群,以及结成怎样的社群关系。而人类则不然,人类知道对社群行为进行反思形成一种文化,并根据文化自觉对社群行为进行选择,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自觉。其现实意义主要分为下列几大类:其一,对文化进行充分了解与认知能够推动历史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必须要知道对文化的认知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这只是文化自觉的基本要求,文化自觉还要求必须正确、深刻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人类早期文明和文化的产生是一种自发性生成的过程,只有了解了文化的重要作用才可以把文化的自发性转变成自觉性,并且在其成长的进程中持续性反省整理,进一步促进文化自觉性的高速成长。以这一条件为基点,文化自觉还需要人们承担起与之相关的责任,把文化成长的相关事项付诸于现实,而不能纸上谈兵,进一步承担起促进文化成长的重担。因为首先特定的人即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因此一个人对文化的发展也必须植根于自身所生长的本民族文化环境之中,其次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文化交流的节奏不断加快,但是保持民族文化特性和世界文化多样性也显得更加必要,保持民族文化精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发展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只有自觉的了解文化对文明的成长起到的影响,对文化成长的趋势进行把控,担负起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才能够满足文化自觉所给定的相关标准。
文化自信和自觉之间的关联非常密切,前者主要是说一种文化之中对自身特有的文化的认同以及确定,坚信自身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既对文化共同体内已有文化保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坚持已有的文化传统,又对文化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认识和清醒地把握,并以此指导民族音乐文化未来。这种文化共同体可以是诸如国家、民族等这样大型的文化共同体,也可是某类特定人群所形成的小型文化共同体。对于音乐人类学的研究领域而言,所说的文化共同体主要是指某一民族。文化自觉是同一文化体内部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的不竭源泉,是文化体认形成的根本因素,也是同一文化体内部以文化为内部向心力的根本性因素。一个优秀的文化共同体也必定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靠强大的文化自信,既保持自身共同体文化特色,同时又能广泛吸收其他文化共同体的文明精华,从而将自身文化发扬光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一个文化共同体内部只有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和领悟文化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主导性作用,才能建设强大的共同体内部文化。特别是在大力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当今世界文明背景之下,拥有文化根基才能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找到自身文化发展基础,才能将文化发展与文化选择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本共同体内部。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背景下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既避免文化一家独大的错误倾向,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加强文化融合,又不至于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迷失自我。云南省的各种民族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重要的便是处理好民族音乐坚守与开放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保持民族共同体内部对于民族音乐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便对未来云南省民族音乐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不断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自身机制,这也符合音乐美学研究所提出的一切艺术均是在一定外在环境作用下的内生长,也就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外在的因素,但是音乐文化自身却有明确的目的因指向性和内在动力因。 三、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暨音乐行为与文化自觉和自信之间的联系
该学说是把音乐文化当成首要的研究目标,相关的音乐探索领域极为宽广,既包含音乐作品、音乐背景、音乐创作、乐理、音乐人等的研究,但是又不同于对音乐某一单独方面的研究。而在研究方法上,音乐人类学广泛借鉴了人类学的一些文化研究方法,诸如田野调查法等等,将人类学的实证与分析与音乐文化研究相结合。音乐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可以说与人类音乐发展历史基本保持一致,既有对最初的原始社会音乐现象的关注,例如文字出现以前的音乐现象的关注,也有对世界各个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丰富音乐文化和音乐遗产的研究,此论文就是针对这一点进行研究,进而该学说的研究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现今该学说已然演变成了对社会所有与音乐相关现象的探索。传统的音乐学研究重在回答实然性问题,也就是音乐是什么的问题,而音乐人类学则将音乐作为文化共同体内部文化的一部分,从诸如文化共同体所处地域、文化共同体信仰与典型文化等内外部因素综合入手研究文化共同体内部音乐文化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音乐是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对于和谐与美不懈追求的产物。人类历史上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佳作,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给予了全人类以灵魂滋养和不竭的精神力量。可以说音乐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和精神结晶,所以将音乐至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视野下进行研究才能还原整个音乐现象发展全貌,不至于将音乐现象与整个文明体系相割裂,才符合人类音乐发展演进特点。同时将音乐至于整个文明发展的高度进行研究和思考所总结出的经验思想也远比单单进行音乐研究要丰富的多。对于文明共同体的最小因子个人来说音乐具有十分丰富的意义,音乐是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对于和谐与美不懈追求的产物。人类历史上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佳作,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给予了全人类以灵魂滋养和不竭的精神力量。欣赏音乐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环境下,音乐更是成为了许多人放松精神的重要寄托。对音乐教育作用的重视在我国更是历史悠久,早在孔子的儒家时期,音樂便被视为儒家的“六艺”之一。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而言,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语言的升华,这一点上音乐与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人类对理想化精神以及世界的最理想化表达。因此,民族是文化衍生的基点,其音乐自然就是人类音乐学所注意的焦点,国外的Merial’s所作的《音乐人类学》内,清楚的道明了其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联系,同时对音乐人类的探索需要与民族音乐进行对照,因此,本论文也主要以民族音乐为探究的重心。对于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也是当前以人为本理念在文化研究领域的渗透,音乐行为本就是人的行为,音乐文化也是人的文化,音乐行为文化研究的操作主体虽然是人本身,但人不应成为音乐行为文化研究的奴隶,而应以音乐行为文化研究服务于人。
四、以云南省为例文化自觉和自信环境下的音乐文化发展准则与方案
音乐行为的特殊性在于音乐主体与文化主体的重合,所以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它简化了重合构建的阶段,集音乐、文化于一身的地位,抑或音乐主体属于自己,抑或与民俗文化不同,往往表现“大胆自由”,音乐行为、文化自觉、自信三者间相互作用,存在着较为奇妙的关系。个体、族群在音乐行为中由于受强烈的“自我表达”心理所驱动,主要受到主观世界和客观现实的影响,普遍表现出以融合受众期待视野,忠实传统文化的行为标准,一方面音乐创作主体既然进行了音乐创作就是在进行一种音乐表达,进行了音乐表达则必然是以自我主体精神为外界所接受为目的,所以表达的效果必然或多或少要受到外界接受度的影响。这在云南省的传统民族音乐中十分常见,例如云南省彝族、傣族等许多民族歌舞强调全员的参与性,歌唱技巧和舞蹈技巧本身并不复杂,但是这种简单贴合民族特点的歌舞却有极大的接受优势,又因广泛接受所以其音乐表达效果也往往得以实现。比如说我们被云南省民族歌舞欢快热烈的气氛打动就是这个道理。同时音乐创作者进行音乐创作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我,但是出于接受度的考虑必然要加入易接受的音乐元素,对于云南省的民族音乐而言,这种易接受的音乐元素便是民族共同的文化元素,例如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民族共同服饰等等民族传统性因素,甚至广义上讲民族共同语言也是一种忠实传统文化的体现,所以忠实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云南省民族音乐行为的一条重要标准。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以融合受众期待视野,还是忠实传统文化音乐行为标准,其实都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敢于在以自我表达为主要目的的音乐中加入共同性的传统音乐元素本来就是一种将个体精神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文化自觉,忠实于民族文化往往以其对民族文化发扬的自觉性与对相关文化的自信进行体现。
因享有音乐行为表达的自由度,往往更加灵活自如多样,通常采用回避和过度诠释两种策略。其实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任何艺术创作所采取的两种基本的艺术思想路径和策略,虽然我们讲云南省的民族音乐如同许多音乐一样,既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同时也有现实主义的作品,而且在民族音乐作品中现实主义的音乐作品占的比重更大,但是无论是回避还是过度诠释这两种常用的音乐行为策略都与音乐的浪漫主义追求是相一致的。例如云南省的彝族音乐代表作《阿诗玛》虽然大部分是以写实的手法讲述阿诗玛不屈不挠的与强权恶霸斗争的故事,但是很明显采取了回避和过度诠释的音乐行为策略,首先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会有意回避一些悲剧性结局,例如曾有许多阿诗玛一样的人物没有取得斗争胜利甚至最终身遭不幸,作者为了表现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必然会在阿诗玛身上回避这样的结局,而受众同样会在这一表演中有所回避地接受,更多接受正义战胜邪恶的痛快结局而回避过程的苦难性。同样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会根据自身的主题表达需要进行过度诠释,接受者也会根据个人经验等等采取过度诠释,联系自身经历等等。所以,作品最终一旦诞生便是一部独立于创作者和受众的作品,既在创作者和受众精神之外保持独立性,又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与创作者和受众主体精神相统一,主要依赖与对文化进程、趋势的把控,对将来发展的责任意识,和文化直觉与自信直觉的较为精密的关联。
五、总结
借助上文内容不难得出,文化直觉与自信就是发扬云南当地民族音乐的基准与方案的核心。无论是普遍表现出以融合受众期待视野,忠实传统文化的行为标准,还是回避与过度诠释的音乐行为策略其实都是云南省各民族内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结晶。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音乐人类学
一、问题引入
民族音乐对于我国来说是音乐文化的关键成分,他们能够代表该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当地人民的智慧浓缩而成,是民族音乐进一步发展极为关键的沃土。我国是具有多个民族的大国,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包括形式、表达方式、作品风格、相应窍门等,这些独有的音乐行为展现出独特的音乐艺术追求和民族精神面貌。例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侗族的大歌等等。在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快,保护音乐文化多样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对于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促进其发扬光大显得尤为必要。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乐器曲调只是其外在工具和表达手段,其背后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塑造才是音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精髓。我国共有55个少数名族,每个民族的聚居地与聚居方式不同,其地理位置,地貌条件都有着较大的差别,生活方式、文化和宗教背景也有很大差别,因此相应的也发展出了适合本民族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历史和民旗性格的独特音乐文化。例如蒙古族长期生活于我国北方寥阔的草原地区,以游牧生活为主,相应的也就发展出了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的音乐文化,乐器上以马头琴为代表,音色悠长,造型将马融入其中,乐声上喜欢以长调或短调进行歌唱,长调主要表现草原宽广以及蒙古族儿女胸襟开阔,短调则主要表现蒙古族儿女昂扬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再比如藏族人民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因此其音乐中的佛教元素也十分浓厚,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喇嘛所唱的无词和歌颂的曲调,乐曲旋律优美婉转,意境辽阔,与藏传密宗佛教所主张的修行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决定各民族选取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也是基于各种民族特色考虑的不同音乐艺术形式选择标准与音乐艺术形式选择策略。因此,结合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思考各民族的音乐文化选择,比较其中的异同之处,對于准确理解民族音乐的深层文化内涵,推动其弘扬光大显得十分必要。所以这也是音乐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本文之所以以云南省为例进行音乐人类学的标准与策略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云南省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其民族音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便于对不同民族的民族音乐文化选择进行比较性研究。其次,云南省的许多民族民族音乐特色十分鲜明音乐表达形式和内容独特,这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民族自给自足性强,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闭塞,文化开发和文化干涉也比较少,各民族能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保持自己独有的音乐文化传统,包括民族音乐唱法,民族音乐乐器,民族舞蹈等等,而地处中原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例如满族、回族虽然曾经也有自己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但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已渐渐被其他民族音乐所同质化,因此研究的代表性不强,研究困难程度也较大。另外,云南的每个民族的音乐成长状况并不统一,有的民族音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形式已经比较规范,也有发展相对不完善的民族音乐类型,这就便于在研究过程中对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选择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也便于研究后续工作的开展。最后,作者本身就生活在云南地区,对当地的音乐文化等了解比较深入,开展走访等业相对比较方便。
二、何谓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从字面意思上来讲便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自我觉醒,首先这种觉醒必须是一种内在的觉醒,其次这种觉醒必须是针对国家或者民族文化方面。可以说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群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特征,一些动物社群,例如蚂蚁、蜜蜂,虽然也能形成一个等级森严、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但这却是一种先天性为,动物并不清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也不能自主选择是否结成社群,以及结成怎样的社群关系。而人类则不然,人类知道对社群行为进行反思形成一种文化,并根据文化自觉对社群行为进行选择,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自觉。其现实意义主要分为下列几大类:其一,对文化进行充分了解与认知能够推动历史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必须要知道对文化的认知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这只是文化自觉的基本要求,文化自觉还要求必须正确、深刻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人类早期文明和文化的产生是一种自发性生成的过程,只有了解了文化的重要作用才可以把文化的自发性转变成自觉性,并且在其成长的进程中持续性反省整理,进一步促进文化自觉性的高速成长。以这一条件为基点,文化自觉还需要人们承担起与之相关的责任,把文化成长的相关事项付诸于现实,而不能纸上谈兵,进一步承担起促进文化成长的重担。因为首先特定的人即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因此一个人对文化的发展也必须植根于自身所生长的本民族文化环境之中,其次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文化交流的节奏不断加快,但是保持民族文化特性和世界文化多样性也显得更加必要,保持民族文化精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发展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只有自觉的了解文化对文明的成长起到的影响,对文化成长的趋势进行把控,担负起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才能够满足文化自觉所给定的相关标准。
文化自信和自觉之间的关联非常密切,前者主要是说一种文化之中对自身特有的文化的认同以及确定,坚信自身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既对文化共同体内已有文化保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坚持已有的文化传统,又对文化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认识和清醒地把握,并以此指导民族音乐文化未来。这种文化共同体可以是诸如国家、民族等这样大型的文化共同体,也可是某类特定人群所形成的小型文化共同体。对于音乐人类学的研究领域而言,所说的文化共同体主要是指某一民族。文化自觉是同一文化体内部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的不竭源泉,是文化体认形成的根本因素,也是同一文化体内部以文化为内部向心力的根本性因素。一个优秀的文化共同体也必定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靠强大的文化自信,既保持自身共同体文化特色,同时又能广泛吸收其他文化共同体的文明精华,从而将自身文化发扬光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一个文化共同体内部只有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和领悟文化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主导性作用,才能建设强大的共同体内部文化。特别是在大力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当今世界文明背景之下,拥有文化根基才能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找到自身文化发展基础,才能将文化发展与文化选择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本共同体内部。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背景下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既避免文化一家独大的错误倾向,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加强文化融合,又不至于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迷失自我。云南省的各种民族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重要的便是处理好民族音乐坚守与开放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保持民族共同体内部对于民族音乐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便对未来云南省民族音乐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不断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自身机制,这也符合音乐美学研究所提出的一切艺术均是在一定外在环境作用下的内生长,也就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外在的因素,但是音乐文化自身却有明确的目的因指向性和内在动力因。 三、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暨音乐行为与文化自觉和自信之间的联系
该学说是把音乐文化当成首要的研究目标,相关的音乐探索领域极为宽广,既包含音乐作品、音乐背景、音乐创作、乐理、音乐人等的研究,但是又不同于对音乐某一单独方面的研究。而在研究方法上,音乐人类学广泛借鉴了人类学的一些文化研究方法,诸如田野调查法等等,将人类学的实证与分析与音乐文化研究相结合。音乐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可以说与人类音乐发展历史基本保持一致,既有对最初的原始社会音乐现象的关注,例如文字出现以前的音乐现象的关注,也有对世界各个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丰富音乐文化和音乐遗产的研究,此论文就是针对这一点进行研究,进而该学说的研究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现今该学说已然演变成了对社会所有与音乐相关现象的探索。传统的音乐学研究重在回答实然性问题,也就是音乐是什么的问题,而音乐人类学则将音乐作为文化共同体内部文化的一部分,从诸如文化共同体所处地域、文化共同体信仰与典型文化等内外部因素综合入手研究文化共同体内部音乐文化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音乐是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对于和谐与美不懈追求的产物。人类历史上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佳作,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给予了全人类以灵魂滋养和不竭的精神力量。可以说音乐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和精神结晶,所以将音乐至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视野下进行研究才能还原整个音乐现象发展全貌,不至于将音乐现象与整个文明体系相割裂,才符合人类音乐发展演进特点。同时将音乐至于整个文明发展的高度进行研究和思考所总结出的经验思想也远比单单进行音乐研究要丰富的多。对于文明共同体的最小因子个人来说音乐具有十分丰富的意义,音乐是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对于和谐与美不懈追求的产物。人类历史上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佳作,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给予了全人类以灵魂滋养和不竭的精神力量。欣赏音乐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环境下,音乐更是成为了许多人放松精神的重要寄托。对音乐教育作用的重视在我国更是历史悠久,早在孔子的儒家时期,音樂便被视为儒家的“六艺”之一。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而言,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语言的升华,这一点上音乐与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人类对理想化精神以及世界的最理想化表达。因此,民族是文化衍生的基点,其音乐自然就是人类音乐学所注意的焦点,国外的Merial’s所作的《音乐人类学》内,清楚的道明了其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联系,同时对音乐人类的探索需要与民族音乐进行对照,因此,本论文也主要以民族音乐为探究的重心。对于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也是当前以人为本理念在文化研究领域的渗透,音乐行为本就是人的行为,音乐文化也是人的文化,音乐行为文化研究的操作主体虽然是人本身,但人不应成为音乐行为文化研究的奴隶,而应以音乐行为文化研究服务于人。
四、以云南省为例文化自觉和自信环境下的音乐文化发展准则与方案
音乐行为的特殊性在于音乐主体与文化主体的重合,所以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它简化了重合构建的阶段,集音乐、文化于一身的地位,抑或音乐主体属于自己,抑或与民俗文化不同,往往表现“大胆自由”,音乐行为、文化自觉、自信三者间相互作用,存在着较为奇妙的关系。个体、族群在音乐行为中由于受强烈的“自我表达”心理所驱动,主要受到主观世界和客观现实的影响,普遍表现出以融合受众期待视野,忠实传统文化的行为标准,一方面音乐创作主体既然进行了音乐创作就是在进行一种音乐表达,进行了音乐表达则必然是以自我主体精神为外界所接受为目的,所以表达的效果必然或多或少要受到外界接受度的影响。这在云南省的传统民族音乐中十分常见,例如云南省彝族、傣族等许多民族歌舞强调全员的参与性,歌唱技巧和舞蹈技巧本身并不复杂,但是这种简单贴合民族特点的歌舞却有极大的接受优势,又因广泛接受所以其音乐表达效果也往往得以实现。比如说我们被云南省民族歌舞欢快热烈的气氛打动就是这个道理。同时音乐创作者进行音乐创作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我,但是出于接受度的考虑必然要加入易接受的音乐元素,对于云南省的民族音乐而言,这种易接受的音乐元素便是民族共同的文化元素,例如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民族共同服饰等等民族传统性因素,甚至广义上讲民族共同语言也是一种忠实传统文化的体现,所以忠实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云南省民族音乐行为的一条重要标准。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以融合受众期待视野,还是忠实传统文化音乐行为标准,其实都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敢于在以自我表达为主要目的的音乐中加入共同性的传统音乐元素本来就是一种将个体精神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文化自觉,忠实于民族文化往往以其对民族文化发扬的自觉性与对相关文化的自信进行体现。
因享有音乐行为表达的自由度,往往更加灵活自如多样,通常采用回避和过度诠释两种策略。其实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任何艺术创作所采取的两种基本的艺术思想路径和策略,虽然我们讲云南省的民族音乐如同许多音乐一样,既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同时也有现实主义的作品,而且在民族音乐作品中现实主义的音乐作品占的比重更大,但是无论是回避还是过度诠释这两种常用的音乐行为策略都与音乐的浪漫主义追求是相一致的。例如云南省的彝族音乐代表作《阿诗玛》虽然大部分是以写实的手法讲述阿诗玛不屈不挠的与强权恶霸斗争的故事,但是很明显采取了回避和过度诠释的音乐行为策略,首先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会有意回避一些悲剧性结局,例如曾有许多阿诗玛一样的人物没有取得斗争胜利甚至最终身遭不幸,作者为了表现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必然会在阿诗玛身上回避这样的结局,而受众同样会在这一表演中有所回避地接受,更多接受正义战胜邪恶的痛快结局而回避过程的苦难性。同样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会根据自身的主题表达需要进行过度诠释,接受者也会根据个人经验等等采取过度诠释,联系自身经历等等。所以,作品最终一旦诞生便是一部独立于创作者和受众的作品,既在创作者和受众精神之外保持独立性,又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与创作者和受众主体精神相统一,主要依赖与对文化进程、趋势的把控,对将来发展的责任意识,和文化直觉与自信直觉的较为精密的关联。
五、总结
借助上文内容不难得出,文化直觉与自信就是发扬云南当地民族音乐的基准与方案的核心。无论是普遍表现出以融合受众期待视野,忠实传统文化的行为标准,还是回避与过度诠释的音乐行为策略其实都是云南省各民族内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