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时代的主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素养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呢?
善于挖掘文本内涵,找准思想教育切入点
“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祖国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技巧,感受语言之美,还要重视思想教育的渗透,达到学教合一,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又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教育的目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文本内涵,找准文章中思想教育的切入点,让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和谐、统一。
1.事迹激励——对学生进行自我发展、远大志向教育。
领袖、名人的光辉事迹,为教育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切入点。我们可利用如《一夜的工作》等语文教材,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录像、阅读相关课外书籍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领袖、名人的成长历程,像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周恩来等杰出人物那朴实而感人的事迹、闪光的思想品质,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现实的人生向导,会激励着学生树立从小立志、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把学习与品德情感构建联系起来,最终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2.榜样引导——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传统文化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而巨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文章都塑造了不同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悟革命人那种勇敢、不惧生死的大无畏精神,让他们在这些榜样的带领下,接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将相和》《晏子使楚》《草船借箭》等文章学习中带领学生认识祖国悠久历史长河中有勇有谋、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机敏善辩的晏子,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一个个鲜活的榜样形象会定格在学生脑际,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为他们成长的楷模,引领他们茁壮成长。
3.范例助力——对学生进行人间真善美思想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通常是以外在的行为或语言体现出来的,日常行为能直接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文字的品味思辨让学生明析是非,知道对错,坚守思想道德的底线,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明白制度约束的重要性,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明白虽然放弃了“诱人的大鲈鱼”,但得到的却是思想的净化与升华。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贴近生活的好文章,教学就是要发挥育人无痕的优势,教学生学会甄别真善美、假丑恶。
多种形式兼顾拓展,选准思想教育借力点
思想教育最忌讳的是“生拉硬拽”,所以教师应该巧用学生喜爱的、乐于接受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育人作用,通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兼顾使用故事法、参观法、讨论法等生动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到做人的道理,践行于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达到教书育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效果。
1.激情朗读中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激发。
真情最能打动人心。好的朗读不仅能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思想情感的激发。比如教学《桥》一文时,在山洪暴发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一次次变化正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文章后,聚焦“泼”“倒”“咆哮”“狂奔”“势不可当”等关键词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或观看视频影像资料,想象、体会洪水的来势凶猛,势不可当。创设情境讨论体会之后送入本文,再进行具体朗读指导,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激情朗读呈现。“老汉”——这位平凡的共产党员,在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千钧一发之际,果决沉稳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之桥。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学生,激发情感共鸣。当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后,再读课文最后一段话时,语气变得低沉、哽咽……眼眶也不禁湿润了……
2.语言交流中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碰撞。
在《猎人海力布》一课教学中,海力布听到大山崩塌,乡亲们的居住村庄将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后,焦急地催促大家搬家,可是鄉亲们都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海力布心里会想些什么?又为什么“急得掉下了眼泪”?此时让学生结合上下文,通过指名说、同桌相互说、全班展示说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在说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能深刻感悟海力布那种心里只想着乡亲们的安危、热心助人的良好品质,从而产生思想教育情感上碰撞的火花。
3.习作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情感认同。
如《慈母情深》一文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是什么原因使“我鼻子一酸”这一疑惑展开教学,学生从母亲的低矮、潮湿、闷热的工作环境,从母亲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等场景描写及母亲那疲惫、布满血丝的眼睛、佝偻的背、龟裂的手等细节描写感受到了母亲对作者学习无怨无悔的支持,感受慈母那份深深的爱。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是否也有让你鼻子一酸的经历或难忘的事情,通过“我手写我心”的文字表达,让学生感触到母爱的伟大,亲情的重要,达到思想教育情感上的认同,进而潜移默化为具体行动为家庭分忧。
实践体验延伸,沐浴思想教育阳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有效的实践体验可以让学生知、行、情、意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得到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从而推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在《少年中国说》一文教学后,就安排学生做手抄报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对中国的爱国优秀人物进行收集整理,查找、整理、排版、抄写、绘画……在学生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华罗庚,还有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人跃然纸上,明白正是这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自强不息,才让中国强大起来。对学生而言,制作手抄报的过程就是接受爱国教育的实践,在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中进一步理解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再如《养花》教学后,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请大家选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养一养,并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花的成长经过及自己的收获。这样的作业绝不仅仅是一次习作练习。长寿花、喇叭花、绿萝、吊篮……不同的花不同的养殖方法,学生在课外实践过程中,会产生不少真切体会,体验到的有新芽破土而出土的惊喜、花蕾绽放的兴奋……在体验劳动创造美的快乐同时,也有看到花枯萎的伤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原来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生活也有风有雨,要正确看待成功,正确看待失败,要不断积累经验。
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开展参观、走访、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民族自豪感。不同形式的思想实践教育,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尽情沐浴思想教育阳光。
总之,思想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每位教师树立常抓不懈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用力、用心、用智慧,去不断探索,创新新路径,就会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个性化,为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而迈进。
让我们用心耕耘,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汉中市北关小学
善于挖掘文本内涵,找准思想教育切入点
“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祖国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技巧,感受语言之美,还要重视思想教育的渗透,达到学教合一,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又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教育的目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文本内涵,找准文章中思想教育的切入点,让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和谐、统一。
1.事迹激励——对学生进行自我发展、远大志向教育。
领袖、名人的光辉事迹,为教育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切入点。我们可利用如《一夜的工作》等语文教材,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录像、阅读相关课外书籍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领袖、名人的成长历程,像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周恩来等杰出人物那朴实而感人的事迹、闪光的思想品质,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现实的人生向导,会激励着学生树立从小立志、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把学习与品德情感构建联系起来,最终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2.榜样引导——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传统文化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而巨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文章都塑造了不同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悟革命人那种勇敢、不惧生死的大无畏精神,让他们在这些榜样的带领下,接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将相和》《晏子使楚》《草船借箭》等文章学习中带领学生认识祖国悠久历史长河中有勇有谋、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机敏善辩的晏子,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一个个鲜活的榜样形象会定格在学生脑际,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为他们成长的楷模,引领他们茁壮成长。
3.范例助力——对学生进行人间真善美思想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通常是以外在的行为或语言体现出来的,日常行为能直接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文字的品味思辨让学生明析是非,知道对错,坚守思想道德的底线,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明白制度约束的重要性,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明白虽然放弃了“诱人的大鲈鱼”,但得到的却是思想的净化与升华。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贴近生活的好文章,教学就是要发挥育人无痕的优势,教学生学会甄别真善美、假丑恶。
多种形式兼顾拓展,选准思想教育借力点
思想教育最忌讳的是“生拉硬拽”,所以教师应该巧用学生喜爱的、乐于接受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育人作用,通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兼顾使用故事法、参观法、讨论法等生动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到做人的道理,践行于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达到教书育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效果。
1.激情朗读中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激发。
真情最能打动人心。好的朗读不仅能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思想情感的激发。比如教学《桥》一文时,在山洪暴发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一次次变化正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文章后,聚焦“泼”“倒”“咆哮”“狂奔”“势不可当”等关键词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或观看视频影像资料,想象、体会洪水的来势凶猛,势不可当。创设情境讨论体会之后送入本文,再进行具体朗读指导,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激情朗读呈现。“老汉”——这位平凡的共产党员,在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千钧一发之际,果决沉稳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之桥。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学生,激发情感共鸣。当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后,再读课文最后一段话时,语气变得低沉、哽咽……眼眶也不禁湿润了……
2.语言交流中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碰撞。
在《猎人海力布》一课教学中,海力布听到大山崩塌,乡亲们的居住村庄将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后,焦急地催促大家搬家,可是鄉亲们都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海力布心里会想些什么?又为什么“急得掉下了眼泪”?此时让学生结合上下文,通过指名说、同桌相互说、全班展示说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在说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能深刻感悟海力布那种心里只想着乡亲们的安危、热心助人的良好品质,从而产生思想教育情感上碰撞的火花。
3.习作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情感认同。
如《慈母情深》一文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是什么原因使“我鼻子一酸”这一疑惑展开教学,学生从母亲的低矮、潮湿、闷热的工作环境,从母亲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等场景描写及母亲那疲惫、布满血丝的眼睛、佝偻的背、龟裂的手等细节描写感受到了母亲对作者学习无怨无悔的支持,感受慈母那份深深的爱。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是否也有让你鼻子一酸的经历或难忘的事情,通过“我手写我心”的文字表达,让学生感触到母爱的伟大,亲情的重要,达到思想教育情感上的认同,进而潜移默化为具体行动为家庭分忧。
实践体验延伸,沐浴思想教育阳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有效的实践体验可以让学生知、行、情、意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得到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从而推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在《少年中国说》一文教学后,就安排学生做手抄报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对中国的爱国优秀人物进行收集整理,查找、整理、排版、抄写、绘画……在学生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华罗庚,还有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人跃然纸上,明白正是这一代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自强不息,才让中国强大起来。对学生而言,制作手抄报的过程就是接受爱国教育的实践,在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中进一步理解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再如《养花》教学后,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请大家选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养一养,并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花的成长经过及自己的收获。这样的作业绝不仅仅是一次习作练习。长寿花、喇叭花、绿萝、吊篮……不同的花不同的养殖方法,学生在课外实践过程中,会产生不少真切体会,体验到的有新芽破土而出土的惊喜、花蕾绽放的兴奋……在体验劳动创造美的快乐同时,也有看到花枯萎的伤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原来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生活也有风有雨,要正确看待成功,正确看待失败,要不断积累经验。
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开展参观、走访、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民族自豪感。不同形式的思想实践教育,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尽情沐浴思想教育阳光。
总之,思想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每位教师树立常抓不懈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用力、用心、用智慧,去不断探索,创新新路径,就会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个性化,为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而迈进。
让我们用心耕耘,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汉中市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