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文探究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an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歌行》
   中国的诗词文化藏着国人的气度、志趣,最为明显的当属曹操的《短歌行》。此诗一直被后人广为传诵,可谓是曹操诗歌中最能体现中国人诗酒情怀的一首好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诗意的壮士人生。
   一、纵情诗歌,诗酒显壮志
   曹操的一生曲折而传奇。他既渴望收拢人才,又挥军百万企图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短歌行》一诗是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想趁着士气继续南下平定时所作,其气魄堪当一代霸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有多少年可以任我如此恣意在战场,还有多少年这统一天下的大业才能实现。《短歌行》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曹操这千古一问而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笔锋一转,曹操舍弃了那得不到答案的追问,将思慕人才的内心和完成天下统一的气魄直白地表达了出来,以至于后人在读到此诗时仍能够清晰地体会到曹操的铁骨铮铮。生不逢时的曹操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流离失所,心怀天下的他懂得成就霸业非一人之力可为,因此他招募人才,珍惜人才,尊重抬爱人才。在诗中,他甚至借用恋爱中女子对情人的那种爱恨离愁的心境来暗示自己对贤士的思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站在明月之下,忽而眼前走来了内心渴求已久的旷世奇才,他们风流倜傥,才富五车;他们内敛庄重,遗世独立。他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啊,于我,于世人,内心不禁平添了一抹忧愁,令人神伤不已。但是,即便曹操思慕人才不得,也没有削减他半分统一国家的壮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归心时就是霸业成就时,曹操借一首短诗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二、恣意诗歌,诗酒趁年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诗和酒总是不分家的。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醉酒写出了著名的《酒德颂》;欧阳修又在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中自称“醉翁”;诗仙李白更有斗酒百篇,称自己是“酒仙”,为后人留下许多和酒有关的诗歌。可见,诗酒里不仅藏着诗人的志趣,还透着诗人的才气。而曹操《短歌行》一诗畅快淋漓地展现了其内心对于人生短暂、人才难求、霸业未成的感慨。整首诗的铺排、用典、对仗都似神来之笔,每一句都凸显着曹操的才气。在诗歌的世界里,诗酒趁年华;在建功的时代下,壮志趁年华。
   三、徜徉诗歌,诗酒好言欢
   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身世和经历。曹操虽生不逢时,但是他心系民生大业的雄心支撑着他一步一步地靠近自己的目标,让他能够在有生之年挥师百万,驰骋沙场。不去管结果是好是坏,只要能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对曹操最好的慰藉。他思慕人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他恣意人生,诗酒年华,壮志报国,这一切都是曹操该得的,是在那个乱世中对一个饱含情怀的文人的最好回应。
   曹操的《短歌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诗酒情怀,还让我们在诗意中体会和认识了诗人的前世今生。自古以来,有酒就有诗,端着酒诵着诗,在诗酒的意境里品尽这人生百态。一首好的诗歌是需要一些适当的想象的,比如《短歌行》一诗中我们可以想象着曹操是如何将天下的人才看成是自己思慕的爱人,也可想象着曹操是怎样感慨时间短暂、人生苦短,又是怎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带着朦胧的诗意、酒意去看诗人的情怀,将诗中出现的意象统统化为一杯清酒,在灼热炽烈的酒意中用生命去体会万古诗情。
  《归园田居》
   在整首诗歌中,陶渊明不仅描写了田园风光的安宁,而且表现出了田园生活的安定。这样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此优美的自然环境,在诗人笔下,充满诗情画意,表现出自然纯朴的情趣,真诚地表达出了“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的思想内涵。
   首先,诗人是这样描述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即气韵风度。意思是说,年轻的我没有世俗交往的习惯,生性喜欢大自然。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本性是不能适应世俗及其官场生活的。诗人从本质上表明了自己归隐的原因,对陶渊明来说,归隐就是本性的表现。
   接着,诗人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就是说进入尘世如落网,这里用來比喻仕途。这里诗人说,自己不幸误入仕途,一别田园三十年了(据推算应该为十三年)。在陶渊明看来,官场对自己如同“罗网”一样。诗人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黑暗社会以及腐败官场的厌恶之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就是指束缚于笼中之鸟。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选择了两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形象地表明了自己对自然环境的崇尚,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是说自己的秉性愚直。这不但表现了诗人脱离尘网、返归田园的喜悦之情,而且同前面所表现的厌恶官场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着力描写了归隐后的情况。“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方”即“旁”义。“暧暧”即昏暗不明的意思。“依依”即隐约可辨的意思。“墟里”即村落。“虚室”即空虚寂静的居室。这里,诗人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了自己居住草屋及其周围的自然景物,十余亩田地、傍晚远处的村庄、缓缓飘散的炊烟以及深巷中的狗吠、桑树上的鸟鸣等。诗人不但抓住了农村的自然特点,透露出自己对生活环境的喜爱,而且借着这一细致描写,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华,安于简朴,厌恶官场,追求平静、闲淡的感情。
   因而,诗人在最后尽情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意思是说,我再次回归大自然,归耕田园,就如同长期关在笼中的鸟兽重返山林一样,心中充满喜悦之情。结尾两句,不但与诗歌开始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照应,而且点题,更好地表现出了诗人冲出束缚自己本性的“樊笼”,重返自然,内心充满了欣喜舒畅的情感。
  (摘编自网络)
  蒿里行
  ◎[东汉]曹 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
   D.“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E.全诗使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用明快有力的语言来表达,风格质朴,豪放飘逸,引人慨叹。
   2.钟嵘评曹操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分析诗人的情感。
  
  咏贫士
  ◎[晋]陶渊明
   万族①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②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③,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④,未夕⑤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①万族,自然界众多的事物。②暧暧:目光昏暗的样子。③宿雾:夜间的雾气。④翮(hé):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作为贫士的诗人。⑤未夕:比喻年龄未老。陶渊明归隱时只四十一岁。
   1.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孤云”自喻,与各有所托的“万族”形成对比。
   B.中间四句用独鸟比况,表示与逐队群飞的“众鸟”的区别。
   C.由“未夕复来归”可推知本诗当作于《归去来兮辞》之前。
   D.“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说的是量力而行,遵守大道,宁愿忍受饥寒,可见诗人志趣高洁。
   2.关于末句“已矣何所悲”有以下两种说法,请评析之。
   【甲】世无“知音”,与前文“万”“众”“孤”的对比呼应。“何所悲”说明寓愤于中,悲不自胜。
   【乙】举世皆依乘风云,而己独无攀援飞翻之志。宁忍饥寒以守志节,纵无知此意者,亦不足悲。
  
其他文献
文题呈现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   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本题考查“文学短评”写作,评
期刊
如何突破议论文写作思辨性不强的这一瓶颈呢?一个切实的做法就是用剪贴摘抄的方法来给自己“充电”。为了提升剪贴摘抄内容的新颖性和鲜活度,同学们应注意“三新”。  一、新锐见解  要想从众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不去说“正确的废话,严谨的套话”,就必须“补脑”,以摆脱思维的惯性,提升思维的品质。其路径有二:一是学习深刻的见解。其特点是能比常人多想一步、两步甚至N步,见人之所未见,读之受驱动
期刊
我是一只蜻蜓。   我生活在美丽的乡下,这里有肆意生长的野花,有遍地乱窜的小草,有随处可见的大树。一个个连接着的村庄散布在田野四周,看似混乱却乱中有序。   这一天,我照常飞到外边去觅食,顺便四处逛逛。飞着飞着,我突然闻到一股极香的气味,伴着风的味道,我仿佛整个身子都置身于一个美好的世界中。我惬意地靠在其中一片树叶上,享受这静谧却又充满活力的美好时光。   可很快地,这种美好被打破了。耳边的风声变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材料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劝学》《师说》这两篇经典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我们知道,《劝学》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主要集中
期刊
写作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服读者,名人故事的说服力会很强大。但引用名人故事也有讲究,这里强调两个注意点。  一、要把握好人物故事叙述的侧重点  一个人物故事,可能对多个话题有论证的价值,所以我们在叙述人物故事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请大家阅读下里面这则故事:  2019年7月16日在日本北海道的机场,上海市小白鸽舞蹈团的45名小朋友在带
期刊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5月10号,西安一餐馆苏福记厨师往炒菜的锅里吐口水的事件,引发了人民对食品安全卫生的强烈反应。事件大概起因是顾客要求菜品重做,没想到在重新端上的菜里面发现了烟头,查看厨房摄像头竟然发现更为可怕的一幕——厨师不仅不戴口罩,還竟然往炒菜的锅里吐口水。这引起了广泛热议。   请就此事写出自己的看法。   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我们在写作时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我们的生命总是在“完成”和“未完成”的状态中行进。回家卸下行囊,是一次旅行的完成;高中毕业,是一段学业的完成;书稿付梓,是一次写作任务的完成;走进婚姻,是一场恋爱的完成。但我们又时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未完成”。   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完成”或“未完成”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期刊
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的一线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华坪教育战线上辛勤奉献22年,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着新篇章。她就是张桂梅。   一、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   2008年9月1日,在张桂梅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捐助下,
期刊
赛跑未到终点,大楼尚未竣工,学习没有结束,作品還没有完成……世上有种种未完成的状态,那么赛跑到终点,大楼竣工,学业结束,作品完成……这些就可以算完成态吗?不!这些仍然是未完成态。其实,完成和未完成,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孪生兄弟,没有绝对的完成,也没有绝对的未完成。人一直都是在路上,永远都是在远方……   运动员跑到终点,等待他的是下一站的拼搏;大楼的竣工,仍需要装修及维修才能矗立不倒;学业结束,莘莘学
期刊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每个或大或小的岗位上,我们都可以大放异彩,但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拼搏、奋发向上,更需要的是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否则你将一无所得。   其美多吉,一名平凡又不平凡的邮递员,他每天面對的是12吨的油车以及“死亡线路”,坚持了整整30年。2012年其美多吉在运送过程中遭遇歹徒,一个人与一帮歹徒搏斗,身负重伤。是什么驱使着他如此勇敢呢?正是他内心的那份职业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