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治疗“职场奴隶”症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职场,你经常觉得战战兢兢、畏首畏尾吗?那么,很可能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心理奴隶”。
  所谓“心理奴隶”,实际上是在形容一些职场人被某种死板认知或理念束缚后困顿不安的生存方式。他们将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中举步维艰又茫然无措。但这些“心理奴隶”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打破心灵上的重重枷锁,重新获得职场上的自由。
  
  枷锁一:缺乏自信 否定自我
  ◎心理症状:
  穿这套衣服上班,别人会不会认为我卖弄风情呢?今天加班,别人会不会认为我是故意表现呢?如果现在发言,会不会被别人嘲笑呢?太多的“别人”看法让高萍终日进退维谷,烦闷得喘不过气来。
  ◎专家把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当事人的自信心建立在依托“外界肯定”的幼儿模式,而不是基于“自身认可”的成人模式。因此像高萍这样“心理奴隶经常由于自我成就感的缺失而加倍在意外界的评判标准,在行为上经常犹豫不决,进退两难。
  ◎職业对策:
  改善这种情况的最根本方法就是使当事人建立起内在的自信心。第一步就是先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发现自己“优于别人”的价值。第二步则是要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地做一些生活中的小决定。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帮助你将行为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完成任务”的根本宗旨上来,从而一点点摆脱“别人”的掌控与束缚。
  
  枷锁二:恐惧失败 一蹶不振
  ◎心理症状:
  只要是没得到好结果的事情,宋雯都能从中吸取到“教训”并且铭记于心。昨天开会主动发言,结果被领导说想法片面,以后再也不吱声了、提交的方案完全不被采纳,以后再也不操心了。时间越长,“不能做”的事情就越多。
  ◎专家把脉:
  在心理学的“动机体系”中存在两种认知倾向,一种是“对于失败的恐惧”,另一种是“对于成功的需求”。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人会因为过多顾忌而逐渐丧失冒险精神及创造力,并通常在作为上平庸无奇。
  ◎职业对策:
  在找到了明确的心理症结后,应当尽量把握机会努力攻克症结。宋雯应当明确她需要强化的东西就是“发言”。她可以先尝试在同事之间的日常工作讨论中主动发表看法,因为即使遭遇到不同意见也没有“上级否定下级”的尴尬与灰心。等到她切实具备与人辩论的勇气后,就不再惧怕别人的质疑了,同时也具备了较为缜密的思维方式,进而可以重新尝试在领导面前表达主张。
  
  枷锁三:感叹“已经太晚了”
  ◎心理症状:
  在杨飒看来,自己错过了太多有意义的事情:26岁为什么没读硕士呢?29岁为什么没生孩子呢?30岁为什么没有竞聘部门经理呢?她真的很需要一颗“后悔药”。
  ◎专家把脉:
  “爱后悔”是杨飒这样的心理奴隶最显著的特征。他们经常由于当时判断上的疏忽大意或者盲目乐观而致使种种的职业预期与职业理想不能变为现实,而又在事后“追悔不已”的心态下悲观绝望,他们一旦错过最佳时机便回天无术,只能听天由命。
  ◎职业对策:
  这些容易后悔的人,可以考虑尝试心理学上的“三栏技术法”来缓解一味消极的悲观情绪。首先找一张白纸划分为三栏,分别命名为“后悔的事”、“思维误区”和“合理反应”。首先在第一栏中将自己认为后悔或错过的事详细充分地写出来,尽情宣泄情绪;然后在第二栏中与自己所写的内容逐一进行辩论,并将所有盲目的后悔与绝望逐一批判;而后在第三栏中总结出自己与该事件相关的现有资源,认真思考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尽量使现实得以最大程度的挽回,并将各项打算与计划按步骤写清。这种方法会帮助你在将笼统“后悔”落到实处,同时也看清自己现存的优势,并暗示自己积极应对。
其他文献
本文从材料科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几方面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对新形势下的材料科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种阻碍。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权威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学习局限于解答问题,却忽视提出问题,以及主要通过考试分数评价人才的
混合式学习理论是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融合,本文在研究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应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
近几年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很大,“三农”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说财政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近几年有三个特征:  一是“三农”的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从2001到2005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总量是超过1万亿,平均每年是2260亿。2006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是3397亿,比上年增加422亿。今年安排是3917亿,比去年增加520亿。这两年的增长幅度都是14%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