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The Help”分析20世纪50、60年代黑人在美国的状况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是一个分布有多种族的国家,自美国建立甚至在建立之前,美国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状况就一直存在。虽然随着美国历史的不断发展,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的地位和状况得到些许的改善,但是在相关法案确立之前,这种改善是十分细微而不易察觉的。本文通过电影“The help”并结合当时的历史,分析在20世纪50、60年代,即黑人人权解放运动高潮的时候,密西西比州的黑人状况是怎样的。通过对密西西比州这个缩影,来反应整个美国当时的黑人状况。
  【关键词】:种族隔离;the help;密西西比;民权法;黑佣
  说到黑人,我们往往会想到好莱坞,因为他们已经成为好莱坞荧幕上的常客。那么,这些现在活跃在荧幕上的人种在过去的美国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呢?其实,黑人在美国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尽管如此,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南北战争之后,虽然奴隶制被废除,黑人爭取到了公民权,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尤其是189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定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该原则使得种族隔离具备了法律依据。此后,许多州开始在居住、交通、教育等方面对黑人实行公开隔离,尤其以密西西比州严重。
  一、结合电影The Help分析美国黑人运动
  美国历史不断发展,黑人解放运动也从未停止,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黑人运动风起云涌,这股浪潮逐渐席卷美国,成为一种趋势。这个运动风暴从酝酿、积蓄力量到爆发、取得胜利,其过程漫长而艰辛。而“The Help”这部电影成功将这段时期的黑人运动用2小时的画面展现出来,真实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密西西比州种族歧视状况和黑人白人为改变这种状况作出的努力。
  1.The Help的故事梗概和分析
  电影以黑佣艾比丽恩和米妮讲述为视角,讲述了在黑人女佣承受的侵犯人权的不平等遭遇。电影中,密西西比大学毕业生斯基特是一位女记者,是支持黑人运动的代表,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让人们了解黑人的生存状况。而希利则是反面教材,力主黑佣不可以享受和白人同等的待遇。在电影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平权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些线条和脉络为整个电影真实再现上个世纪60年代的密西西比州提供的良好的背景支持,并且以密西西比州为缩影,窥探当时整个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情节值得推敲和研究,下面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就电影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镜头进行分析。
  2.影片中人称的分析
  首先,我要分析黑人对于他们白人雇主的称呼,因为称呼往往能够反映出谈话双方的关系。在电影中,黑人女佣对于白人女雇主的称呼是“yes, ma’am”,对于男雇主是“sir”。“ma’am”一般被用来称呼上级,表示尊敬,带有服从的意味。尤其是在香港警匪片中,警察往往称呼上级(如督查)为“ma’am”。在这部电影中,当斯基特同艾比丽恩交流的时候,艾比丽恩习惯性的称呼斯基特为“ma’am”,斯基特告诉她,你不用这样称呼我。这前后称呼的对比清晰的反映出了以斯基特为代表的崇尚平等人士反对这种不平等称谓,而且要实现真正的平等,要首先从改变称谓做起。
  3,影片中的细节分析
  正如上文中提到:189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定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影片通过几个镜头将这个原则体现的淋漓尽致。首先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许多白人女士在一起聚会,打牌,聊天。这时希利(种族隔离制度的拥护者)想去卫生间,但是因为这家的女主人和黑佣共用一个卫生间,所以希利宁愿忍着也不去卫生间。另一个镜头是发生在黑佣米妮身上:一天,外面下着瓢泼大雨。米妮想在室内上厕所,然而她的雇主希利反对,说“外面的雨也不是很大,况且这对你也是一种考验和锻炼”。由于雨实在是太大了,米妮偷偷上楼用了室内的厕所。希利发现后,解雇了她并且制造谣言,说她解雇米妮是因为她偷东西。这样一来,没有人再愿意雇佣米妮,米妮失业了。为了偿还房租,她只好让自己的大女儿休学,继续去做女佣来补贴家用。这些只是日程生活中非常细小的情节,也许有人会说种族隔离不过如此。但是正是无数类似的细小情节叠加,让黑人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尊重和人的待遇。让几代黑人痛恨的“种族隔离制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将黑人的生活肢解分离,让他们看不到希望。
  4.结合种族隔离法分析电影内容
  根据当时密西西比州种族隔离法案的规定,没有人能够要求一位白人女士去一个有黑人的房间或者病房里当看护;白人和有色人种的学校不准进行书籍交换;没有黑人理发师能够为白种女人或女孩服务;任何人若印刷、出版或传阅手写资料,以图促进公众接纳黑人或黑白人种平等,就会被处以监禁。这些严厉的规定和处罚制度使得没有人敢激进的朝着平等迈进,黑人也忍气吞声的接受这种不平等的事实。当女记者斯基特看到种种不平等现象,决定为黑人写一本书的时候,黑佣艾比丽恩坚决不参与。并不是艾比丽恩不想让自己的种族实现平等,而是因为之前有人做过类似的尝试,然后被人残忍的暗杀了。除此之外,这样做也违反相关法律。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黑人是没有人权可言的。他们惧怕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他们只能在白人面前服从,强颜欢笑,做一个听话的佣人。但是,当艾比丽恩的好友接连受到白人的伤害却无处寻求帮助的时候,艾比丽恩忍无可忍。她选择站起来,将自己的和他人的故事告诉女记者。一开始,参与其中的只有他们两个人。发展到后来,几乎所有的女佣都成为了这本书的消息来源。就在图书的写作如火如荼的进行时,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解放运动也展开了,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总结影片的现实意义
  我认为,影片中“写书”的情节就是20世纪50、60年代黑人解放运动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在1955年公共汽车罢乘运动之前,黑人人权运动力量比较分散,黑人处于敢怒而不敢言的阶段。在电影中与之相对应的情节是女记者走访黑人家里,希望她们帮助完成书籍的写作,但是她们惧怕“3k”党(一个奉行白人至上的民间组织)等民族主义者,拒绝帮助女记者。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1955年公共汽车罢乘运动开始,此后十多年里民权运动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个发展的阶段在电影中的表现形式是由于一系列不平等和伤害事件的发生,女黑佣无法忍受当前的不平等状况,决定帮助女记者,将她们的故事发表。随着加入书籍写作的人数的增加,黑佣团体的力量不断扩大,书籍的写作和出版逐渐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让我们再次回到现实:黑人通过一次次的抗争斗争,对美国的法律和政治体系施加了充分的压力,迫使联邦政府限购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黑人权益的法令。其中,1964年的“民权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正是宣告种族隔离制度在美国的寿终正寝。这部分在电影中的对应表现形式则是书籍顺利出版,阅读它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包括大量的白人在内,开始关注黑佣(黑人)的生存状况,反对种族隔离的呼声越来越高。女记者也因为这本书的原因成功的被纽约报社录取。   虽然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黑人在争取平等权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赢得了种族隔离制在法律上的终结,但是黑人不平等问题远没得到解决。因为种族隔离制在法律上的废除并不意味这黑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实现了种族平等。这一部分在电影中也有预示。在电影中,书籍成功发表,让以希利为代表的种族主义者气急败坏,她通过卑鄙的手段,让自己的白人朋友把主要参与书籍写作的艾比丽恩和米妮解雇,并且以偷窃为由败坏她们的名声,让她们无法找到工作。这表明,民权法虽然受到大部分人的拥护,但是仍然有人站在反对的这一边。因此,仅仅从制度上实现种族的平等还不够,还要通过教育等文化手段,将种族平等思想的种子种在广大的美国民众中,让种族平等不再是一句空话。
  那么,导致美国种族隔离和歧视如此严重的就是那几张法律条文吗?其实不然。在影片中我发现,习惯也是使种族不平等现象不断延续不断扩展的重大力量。影片中有一段是米妮送她的女儿去做女佣,她嘱咐了她女儿许多话,例如:不要和你的雇主顶嘴,和她们说话要永远保持微笑;不要直接将盘子递给他们,因为白人不能和黑人有身体接触;不能将自己的餐具和雇主的餐具摆放在一起,如果放在一起,雇主就会把自己的盘子扔掉,并且斥责你,因为他们认为黑人是不卫生的。这些嘱咐也许是米妮从自己做女佣的生活中总结的,但我认为更有可能是米妮的母亲传授给米妮的经验。当这些规矩和所谓的“经验”成为黑佣们工作的传统并代代相传时,即使白人不加干涉,他们也会“按规矩办事”。而这种习惯所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不平等的种族隔离法案可以被修改和消除,但是习惯对人的影响确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它不能直接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这种习惯不仅仅存在于黑人身上,也存在于白人身上。当白人已经习惯了公交车上分开坐,习惯了黑佣叫他们“ma’am”,即使法律消除了这种不平等的称呼,这根深蒂固的习惯仍然会趋势白人带着有色眼镜、不平等的眼睛看黑人。这也说明黑人真正意义上成为美国公民不是在民权法颁布后,而是在人们思想上认同了种族平等之后。
  三.当今美国的种族不平等现象
  现在的美国,种族不平等现象已经大大好转。奥巴马的当政让许多人真正看到了种族平等在美国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黑人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是,我认为,种族平等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样是有色人种的黄种人,在美国的地位要比黑色人种差的多,美国人仍对黄种人没有认同感。我在分析这部片子的时候,曾经想过为什么这部片子只关注黑色人种,而不关注同样在美国人种种占有巨大比例的拉美人(即黄种人)。现在想来,应该是因为黄种人仍然没有话语权。在这个“以力量论英雄”的时代,好莱坞怎么会为没有话语权的黄种人“作传”呢?
  我认为,“The help”不仅仅是对黑人解放史的回顾,更是一种经验的借鉴。它提醒我们,种族问题虽然部分得到解决,但是,距离“完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黄种人的我们应该意識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人对黄种人的看法,必须自立自强,不断发展自身。这样,相信美剧中不会再出现贬低我们的镜头,也不会在荧幕上将黄种人塑造成反面人物的化身了。
  参考文献:
  [1] 楚树龙、方力维.The Demographic Chan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ir Impact-美国人口状况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J].美国研究.2009.4
  [2]王云飞、夏云珍.20世界50、60年代美国黑人社会状况浅析[J].世界民族.2005.4
  [3]顾兴斌.二战后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1
其他文献
【摘要】:大多数的电影中,通常都善于用因果关系一层一层的将情节推进,使一部电影能够完整的叙述一段故事。而香港电影知名导演王家卫却不这么做,他的电影极注重表达个性,经常使用长镜头、蒙太奇、手提式摄影使电影画面更加具有漂浮感,因此他的电影有着自己独特风格。  【关键词】:边缘人物;独白;个性化;真实;孤寂感;支离破碎  前言  王家卫喜爱将广泛的情绪融入个性化的电影之中,与传统电影有所不同。他是一位个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传统老字号更是具有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我国商标制度的完善,我国对商标权的保护更为有效、具体;但卻忽略了对老字号商号权的保护。正是由于老字号的经济价值导致一些商家利用不正当手段实施侵权行为,给老字号企业造成了损失,大量涉及商号权纠纷的案件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商号权的保护加以重视。  【关键词】:老字号;商号权;保护  一
期刊
【摘要】: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出版业的发展也愈加迅猛,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出版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对于维护著作人版权,促进人类文明成果的积累和发展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尤其对于数字化出版法律制度的研究,更是摆在有志于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学者或专家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出版;法律;制度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出版正日益引领着出版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日益占据
期刊
【摘要】:合同时代华丽来临,合同生存能力的历练早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与合同违约三个方面来简单阐述生活中与合同相关的一些注意事项,呼吁社会大众炼就“火眼金睛”,提高在合同时代的生存能力。  【关键词】:口头合同;法条竞合;合同违约;违约金标准  一听到合同,很多人会以为那完全是公司企业的事,只有商人才与合同形影不离。在他们眼里合同如高雅的艺术一般,远高于普通人的生活,但真的是这样吗?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测谎技术不断发展,测谎结论准确率大幅度提高,逐渐被应用到我国的司法实践当中,特别是在刑事侦查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众所周知,职务犯罪具有取证难、隐蔽性强等特点,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有效利用测谎技术可有助于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提高办事效率。因此,我们要在认清测谎技术的局限性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规范与完善测谎技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应用,以使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测试技
期刊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科技与新技术飞速发展,我国传媒行业正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革,其表现特征是新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快速发展。尤其是高校内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快,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需求。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参与度高,受众面广。但在高校新媒体传播实践当中,新媒体运用呈现出工具理性的趋向。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则被忽视,本文将基于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微信、微博新媒体平台新闻
期刊
【摘要】: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歌剧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普契尼是一位非常具有戏剧性而又充满激情的偏向现实主义的作曲家。因为普契尼一生所处的时代变化巨大,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也时刻体现这一点,所以他的音乐的意义也不仅仅是艺术上的贡献,更重要的,它也是一段历史的印记。普契尼的作品总是反映着当时人们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它们贴近现实生活,能够
期刊
【摘要】:电影音乐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通过音乐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部分或者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音乐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武侠电影音乐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电影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关键词】:电影配乐;艺术功能;谭盾“武侠三部曲”  一、营造意境氛围  谭盾曾说过:“如果说《卧虎藏龙》是我的女儿,
期刊
一、音乐的风格特征  1、伴奏织体的简洁性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声乐作品采用了几乎与旋律及其节奏同
期刊
【摘要】: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引发了社区概念的变化,社区不再是空间上被界定的地点,而是具有社会关系意义的网络。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催生出大量的网络社区,微信朋友圈便是其典型代表。作为基于社会网络的虚拟社区,微信朋友圈呈现出强连带与弱连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社会资本的培育。  【关键词】:微信社会;网络虚拟社区;强联系弱联系  一、社会理论概述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 20 世纪 30 年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