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Mari:整理魔法让人生美好

来源 :女友·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zhang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收纳也是一门美学。它的要旨并不在于腾出多少空间藏起多少物品,而在于能够恰当合理地让每一件小对象各得其所,并安于其所。
  满屋杂物,这是现代人的魔咒?
  我们以逛街购物来抚慰疲劳的身心。上一代人为“需要”而买,我们为拥有的愉悦而买。但在拥有之后,却又无限烦恼:杂物堆满我们的房间与生活,如果不能好好对待已拥有的东西,买买买也并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美好……也许是意识到这一点,“整理收纳”这件事变得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甚至变成一个江湖,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流派。但无论哪门哪派,收纳都不只是单调的家务,而是暗藏生活哲学的重要功课。
  近藤麻理惠说:“我想收拾整个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东西需要整理,我都愿意去。”她的名字“KonMari”现在变成了一种哲学。她的著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卖出近600万册,她除了帮助人们整理家里,也提供近藤麻里惠整理法(KonMari)的培训。
  重点不在扔什么,而在留什么
  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整理法”的宗旨是,“只留下让自己心动的物品和让空间充满幸福感的物件”。她认为真正的收纳不是采购大量收纳装备,而是根据空间的需要,丢弃不必要的东西。她的整理法最让人称道的部分是: “只要整理一次就绝对不会恢复到原来杂乱的状态”。
  近藤麻理惠爱家务与整理,几乎看遍收纳书籍并一一实验。自从 15 岁那年发现“丢弃”的奥妙以后,她整天都在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丢”,但不管怎么丢还是觉得不整齐。而且挑出要扔掉的东西这件事带给她很大压力。有一天,她在整理房间时崩溃到晕了过去。当她醒来的时候,突然醒悟到自己过去只专注于“要丢掉什么”,却忽略了“要留下什么”,而后者才是重点所在。
  根据这个顿悟,她渐渐归纳出“是否怦然心动”这样的标准。
  以往的整理术都教大家用一个数字作为判断标准,比如“两年没使用就丢掉”。但这未必符合每个人的内心,相反地,若用专属于自己的“心动”标准,便能永久维持整齐舒适的环境。
  从东京女子大学毕业后,她进入日本知名人力中介公司,工作中她发现不少客户都有收纳整理方面的困扰,就利用周末时间帮助他们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她突然发现自己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于是创业成为职业的整理咨询顾问。
  所谓整理顾问,就是亲身到客人的家或办公室,花几天时间协助对方丢东西,并传授收纳方法。“人们真正拥有的,往往是他所想象的三倍”,在整理过程中丢掉三四十个垃圾袋则是等闲事。
  一生一次的整理马拉松
  过去KonMari主力单对单的整理,近年则更偏重于教育。她的课程提供的是“指导整理”,她会让客户自行整理,并从旁观察、指导,找出属于他们的整理基准和方法。近藤麻理惠的客户回流率几乎是0,因为按照她的整理方法,一旦收拾整齐,就绝对不会再乱。
  KonMari说“整理有终点”,但随着我们买进更多东西,收纳空间也跟着减少,还是得继续整理吧?对于这个问题,KonMari的观点是:整理分两种,一种是大整理,像节庆一样较长时间才出现一次;剩下是日常整理,每天记得物归原位、将新买的东西定位,就可以了。
  做大整理时,先将同类物品一次全部集中,用“心动与否”来判断去留,再决定所有物品的定位,那一瞬间,就是整理的“终点”——一定要彻底,只要有一个漏掉没定位,变乱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对KonMari来说,整理不简单存在于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当事人的态度。正式动手前,她会花很多时间跟客户仔细沟通,确认对方期望在怎样的环境下生活,以及是否下定决心改变。
  她认为整理房间也是“检视自己过往”的好时机。与房间里的每样东西对话,与过去的自己坦诚相见。她观察到,当人们面对“怦然心动”的物件,他们的眼神通常会突然变得温柔,或是瞬间变得很开朗,这是相当明显的。除了整理东西,这种“怦然心动”法则,还可以用在工作或一般的计划上,只是目的不同而已。
  KonMari的秘密武器
  ◎记准“心动原则”:这个东西让你觉得安心、温暖、喜悦……整理时,将物品一个个拿在手中,好好感受一下,这件物品是否让你心动。心动的保留,不心动的扔掉。跟贵不贵、能不能用、新的旧的、坏没坏没有关系。
  ◎停止犹豫和愧疚。那些你不想要的礼物、赠品、感到不合适的物品,已经不能给你带来快乐了,就果断舍弃吧。要么让它们给你自由,要么你给它们自由。不要贪婪。
  ◎一定要一口气完成整理的动作。当你开始整理的时候,就决心抽出整段时间开始整理。
  ◎把衣物竖着叠放。所有的衣物能够利用它的黄金分割点,折叠出漂亮的长方体。竖着放置在收纳空间里,再也不用担心看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件衣物而调乱了整个衣柜。
  ◎建议上班族先从自己的房间开始整理,之后整理办公环境更能得心应手。
  ◎收纳的原则其实很单纯:将同类东西放在一起,不要分散,以此你可以掌握自己的所有物,避免过度购买。而买了新东西,就依据类别将它定位,并找出该让哪些同类物品“毕业”,收纳空间就不会不够用。
其他文献
1.以不解之缘 与您不见不散  Buddha主题 中8楼上海首店 盛大开幕  2002年,缘起创始人对彩云之南的顾念,中8楼诞生于北京三里屯。14年过去,弹指之间,至纯至美的云南之味,至真至善的亲和之道,让一众知味之客,都已成知己之交。2016年9月,中8楼外埠首店落地上海。满怀谦恭和热忱,把对云南的爱,对美食的执著,以及对美感的理解,浓缩释成美味的菜肴,这是属于中8楼的风尚。中8楼也将以此,在上
期刊
用右手的视角看世界,比眼睛看出去的更加有趣。眼睛只注意新鲜事物,右手见证的却是生活的常态。  日记是储存记忆的好方法, 但在阿里波托·弗里格之前,可能没人想到,即使是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生命历程。  2004 年起,这位24 岁的意大利艺术家便开始用左手握一台笔状照相机,为右手拍照。照片中的右手,正在一本正经地工作——拿着不同的生活用具,摆着不一样的造型,从早上握着牙刷到睡前按下台
期刊
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效应使大分子类物质和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中具有选择性,因此纳米药物(nanomedicines,NMs)可作为一种改善常规小分子抗癌药物治疗指数的有利工具。然而,将NMs用于临床转化还存在肿瘤区域积累欠佳和渗透不良等问题。此外,肿瘤的乏氧微环境也会降低纳米药物治疗效果甚至产生治疗耐受。因此,本文
藤田裕也正弯着腰,在案板上聚精会神地忙活着。他用一把大号厨师刀将甜豆荚切丝,动作缓慢而细致;接着还要把胡萝卜、生姜、藕切成薄片,整齐划一地码在一起。他身后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收音机,还有食物加工器和其他厨具。此时收音机正轻轻放着碧昂斯的歌,直到厨房里的一声铃响打破了这份安静。他冲向微波炉,取出一碟烤香鱼——这是日本特产的一种淡水鱼,也是藤田准备的最后一道食材。乍一看来,以上场景与任何一家餐厅的厨房并无
期刊
收集·触动人心的力量  “某一天可能我的产品会出现在古着店铺中,20年后也被像我一样的人喜欢,并且希望一直使用下去。这就是我热衷的东西。”——中村世纪  主打复古元素的潮流品牌其实不少,但很少有人像日本潮牌 Visvim 的创始人中村世纪一样,把收藏复古物件当作人生最大爱好,又不断从中汲取设计的灵感,创造出无法取代、跨越古今的独特风格。  写进基因的“收集癖”  在成为潮牌 Visvim的主理人很
期刊
今秋,烟熏眼装、鲜艳红唇、金属系妆容……统统OUT,精致而自然的裸妆继续主导秋冬彩妆,又自然又精致,听起来很难?做到以下这几点就能精致入秋。  暖色指彩  红色和裸色是今年秋冬大热的指甲颜色,这两种颜色几乎与所有秋冬的穿搭都相衬,而红色有经典的味道,裸色则有自然的妆感,两者加起来,就是今年秋冬的重点。  醒目下眼线  今年秋冬的眼妆重点不在眼影,而在下眼线。利用眼线笔在下眼眶的位置画出与上眼眶粗度
期刊
在正式成为艺术家之前,Eugenia Loli曾经做过各种职业,包括护士、程序员、记者等等。她长年饱受慢性病之苦,医生也找不出原因,只能任由身体逐渐虚弱,好几次更在鬼门关前和死神交战。在2011年奇迹般地康复之后,Loli只要闭上眼睛便会看到幻觉,她开始尝试制作拼贴画,将旧杂志和科学书籍上的图片扫描进电脑,用它们呈现自己脑海中的超现实世界。通过创作拼贴艺术品,Eugenia Loli得以让世人看到
期刊
经过一个夏天的酝酿,世间所有能领略的美都开始变得成熟而甘美,浓郁又鲜艳。穿上最丰美跳跃的色彩,方不负这样的饱满时节。  红色+蓝色,打造法式时髦风情  红色配蓝色是很法式的配色,直接带给人一种既高级又时髦的感觉。尤其是红色与蓝色牛仔裤的碰撞,穿一次就会让人爱不释手。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颜色过于杂乱,红蓝单品外,其他单品的颜色最好选择黑白灰来搭配。  蓝色+黄色,碰撞最高吸睛度  蓝黄配色是亮度最高
期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个人捡起了飞过纽约街头的无数纸飞机。现在,这些纸飞机在美术馆展出,人们通过它们,似乎能看到那些已过去的时光。  人对于物品始终拥有非同寻常的热情。今年7月,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一场名为“收藏者”(The Keeper)的展览将“收藏”这一普通行为转化为独具匠心的艺术。这场占据了四层楼的展览收集了成千上万的小物品,是从30位艺术家的收集品中整理的。这些物品有些是收
期刊
Lauren是“零废弃生活”的实践者也是推广者。她用自己的生活证明,不随意丢弃的生活可以成立,而且会很快乐。  你相信一个人可以停止制造垃圾,同时仍旧享受城市生活吗?这与其说是环保实践,不如说是一种人与物质相处的新方式。  不丢垃圾,生活就快乐  有个女孩尝试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两年中没有丢掉一件垃圾——这期间产生的所有不可降解垃圾,都存在一个350ml的梅森玻璃罐中,包括实在忍不住吃掉的零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