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当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推进的具体实践,从其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效能提升的难点分析出发,对实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型改革的必要性和价值作必要的阐述,并对应用型国际贸易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作进一步地讨论,以此为基础,着重对实现课程体系应用型改革的具体策略作详细地探讨与阐释,旨在为现实发展提供借鉴。
为了全面迎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带来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及教学工作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多的维提升,国际贸易课程体系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推进应当且必须统筹面向对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由于专业课程发展目标的单一以及在理论型人才培养上的过度注重,使得当前高校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难以有效满足现实发展的多元需求,进而也就严重阻碍了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健康、可持续、现代化的发展及其价值的可靠发挥。
一、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及教学组织的问题
首先,课程发展目标没有全面落实于对学生实践行为的导向和发展能力的塑造。当前很多课程体系的组织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和学科理论素养的养成为核心,学生的学习也就更加倾向于服从教师思维与文本内容的理论强化记忆,进而也就造成了课程价值的普遍弱化。其次,当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内容组织体系与现实发展存在脱节,不仅很多学习内容与专业思维滞后于现实的发展,而且课程组织的生活化、实践化严重不足,没有将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理念以及先进实用的方法论有机融入。
再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组织模式机械而单一, 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专业理论以外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有效培养,致使学生无法去那面符合当前国际贸易对专业型复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最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基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系统性的规划,更不具时代性和发展性,进而造成其课程体系全面围绕于国际贸易的传统领域,而对国际贸易在互联网、物流、服务、教育、人资、心理、个人规划等方面的渗透没有有效地涉足,也就导致了人才培养单一化和同质化的严重。
二、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价值
第一,应用型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任何教育的发展都应围绕培养能为社会带来实质性贡献的人才而服务,如果教育失掉了实践的指导和对实践的推动,教育的价值就难以被有效定义,教育也就无法得到可靠地评价与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应用型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是转变专业发展思路, 优化专业发展资源,统筹规划专业发目标,进而科学化、现代化专业教学发展内容与模式的关键措施。应用型的改革能够逐步扭转单一学术理论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基调,使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更具行业的融入性和发展性。由此以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方向,更能与国际贸易行业的现实发展有机融合并相互推动,最终带来现实理论、技巧、模式、策略、思维在学术与现实应用中更加科学而精准地发展。
三、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基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当全面遵循(1)理论为基础,外销、跟单、国际商务师等岗位发展能力塑造为核心的原则.(2)专业课程为基本骨架,思政、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外语等外贸业务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为补充的原则。(3)应用型人才培育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可持续、现代化发展原则,即课程体系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准的同时,需要保持其专业课程必要的行业引领性以及发展规范性与前沿性,不能片面落入实用主义的窠臼。(4)外贸普适实用型人才与地区特色外贸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即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具有外贸行业的普遍适用性,同时还应结合地区外贸发展特色,达到对学生针对性的培养。
四、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基于工作工程对课程体系进行实用型规划
这需要将国际贸易课程体系的设置,有机建立在对真实工作过程及其所涉及关系与环境的分析建构基础之上。首先应以国际贸易典型工作任务、发展环境、行业趋向、能力适应需求的多维分析入手,将课程的规划落实到外贸整体及专项工作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上来。该过程需要具有国际贸易实操经验的专家参与,由他们提出现实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需要的外贸理论知识、业务综合技能、外语沟通水平及实用词汇与句式范围、业务外相关知识与能力,结合高校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目标,来统筹完善整个实用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结构框架。
此外,在課程结构的设置中,必须使其具备必要的反馈及评价功能,即在课程发展过程中,会有阶段化的学习和行动成果评价,可以是课堂的情境演练,也可以是课外的实践发展,以此来保证学生学习成就感的获得,并达到对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可靠推动。
(二)结合“六大员”的实用型培养完善课程设置
国际贸易的业务领域是以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外销员、保关员、报检员这“六大员”为主体的。因此在课程框架完善规划的基础之上,就可以基于这六大员的的工作方向、具体内容、发展前景进行课程的综合设置,也可以结合学校的资源及办学优势,在课程的组织体系中重点偏向某几个领域,进而达到对该领域中外贸人才的高质培养。在“六大员”的实用型课程体系设置中,应以现实的工作内容为导向,明确课程模块中的主攻方向(如外贸员中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法》、《中国对外国际贸易法》、《国际市场营销》、《外贸英语函电》等),砍掉对实操不具现实指导价值的理论及概念课程,而逐步增加与之相匹配的经管、国际电商、国际金融、外贸职业发展规划等选修课程,进而在给予学生方向指导、业务基础培育的前提下,实现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多层面武装。
(三)基于岗位分析,细化专业各类人才的选修课程结构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国际贸易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偏向与综合型和复合型,因此在基于“六大员”实用型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上,还应分析具体岗位的综合性需求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多样化相关选修课程的设置,逐步将互联网经济、物联网及物流发展、心理学、商务谈判、会展营销、组织行为、消费心理、自媒体营销等课程纳入外贸的选修课程体系之中,帮助学生实现岗位能力的多方位发展。
(四)结合地区优势,开发社会实践课程
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真实化的实践课程为辅助,学校要善于挖掘地区外贸资源的优势,强化与地区外贸企业的教研、实践合作,不仅可以定期由企业员工来对学生进行实操教学,还可以派遣学生在外贸企业进行参观和实践学习,从而促进地区外贸产、学、研的高度融合。
五、结语
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实用型改革是符合国贸人才培养本质,并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其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领域及需求发展为基准,以岗位分析为辅助,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强化,以此才能带来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育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质实现。(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为了全面迎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带来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及教学工作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多的维提升,国际贸易课程体系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推进应当且必须统筹面向对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由于专业课程发展目标的单一以及在理论型人才培养上的过度注重,使得当前高校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难以有效满足现实发展的多元需求,进而也就严重阻碍了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健康、可持续、现代化的发展及其价值的可靠发挥。
一、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及教学组织的问题
首先,课程发展目标没有全面落实于对学生实践行为的导向和发展能力的塑造。当前很多课程体系的组织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和学科理论素养的养成为核心,学生的学习也就更加倾向于服从教师思维与文本内容的理论强化记忆,进而也就造成了课程价值的普遍弱化。其次,当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内容组织体系与现实发展存在脱节,不仅很多学习内容与专业思维滞后于现实的发展,而且课程组织的生活化、实践化严重不足,没有将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理念以及先进实用的方法论有机融入。
再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组织模式机械而单一, 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专业理论以外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有效培养,致使学生无法去那面符合当前国际贸易对专业型复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最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基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系统性的规划,更不具时代性和发展性,进而造成其课程体系全面围绕于国际贸易的传统领域,而对国际贸易在互联网、物流、服务、教育、人资、心理、个人规划等方面的渗透没有有效地涉足,也就导致了人才培养单一化和同质化的严重。
二、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价值
第一,应用型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任何教育的发展都应围绕培养能为社会带来实质性贡献的人才而服务,如果教育失掉了实践的指导和对实践的推动,教育的价值就难以被有效定义,教育也就无法得到可靠地评价与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应用型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是转变专业发展思路, 优化专业发展资源,统筹规划专业发目标,进而科学化、现代化专业教学发展内容与模式的关键措施。应用型的改革能够逐步扭转单一学术理论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基调,使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更具行业的融入性和发展性。由此以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方向,更能与国际贸易行业的现实发展有机融合并相互推动,最终带来现实理论、技巧、模式、策略、思维在学术与现实应用中更加科学而精准地发展。
三、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基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当全面遵循(1)理论为基础,外销、跟单、国际商务师等岗位发展能力塑造为核心的原则.(2)专业课程为基本骨架,思政、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外语等外贸业务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为补充的原则。(3)应用型人才培育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可持续、现代化发展原则,即课程体系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准的同时,需要保持其专业课程必要的行业引领性以及发展规范性与前沿性,不能片面落入实用主义的窠臼。(4)外贸普适实用型人才与地区特色外贸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即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具有外贸行业的普遍适用性,同时还应结合地区外贸发展特色,达到对学生针对性的培养。
四、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基于工作工程对课程体系进行实用型规划
这需要将国际贸易课程体系的设置,有机建立在对真实工作过程及其所涉及关系与环境的分析建构基础之上。首先应以国际贸易典型工作任务、发展环境、行业趋向、能力适应需求的多维分析入手,将课程的规划落实到外贸整体及专项工作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上来。该过程需要具有国际贸易实操经验的专家参与,由他们提出现实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需要的外贸理论知识、业务综合技能、外语沟通水平及实用词汇与句式范围、业务外相关知识与能力,结合高校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目标,来统筹完善整个实用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结构框架。
此外,在課程结构的设置中,必须使其具备必要的反馈及评价功能,即在课程发展过程中,会有阶段化的学习和行动成果评价,可以是课堂的情境演练,也可以是课外的实践发展,以此来保证学生学习成就感的获得,并达到对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可靠推动。
(二)结合“六大员”的实用型培养完善课程设置
国际贸易的业务领域是以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外销员、保关员、报检员这“六大员”为主体的。因此在课程框架完善规划的基础之上,就可以基于这六大员的的工作方向、具体内容、发展前景进行课程的综合设置,也可以结合学校的资源及办学优势,在课程的组织体系中重点偏向某几个领域,进而达到对该领域中外贸人才的高质培养。在“六大员”的实用型课程体系设置中,应以现实的工作内容为导向,明确课程模块中的主攻方向(如外贸员中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法》、《中国对外国际贸易法》、《国际市场营销》、《外贸英语函电》等),砍掉对实操不具现实指导价值的理论及概念课程,而逐步增加与之相匹配的经管、国际电商、国际金融、外贸职业发展规划等选修课程,进而在给予学生方向指导、业务基础培育的前提下,实现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多层面武装。
(三)基于岗位分析,细化专业各类人才的选修课程结构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国际贸易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偏向与综合型和复合型,因此在基于“六大员”实用型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上,还应分析具体岗位的综合性需求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多样化相关选修课程的设置,逐步将互联网经济、物联网及物流发展、心理学、商务谈判、会展营销、组织行为、消费心理、自媒体营销等课程纳入外贸的选修课程体系之中,帮助学生实现岗位能力的多方位发展。
(四)结合地区优势,开发社会实践课程
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真实化的实践课程为辅助,学校要善于挖掘地区外贸资源的优势,强化与地区外贸企业的教研、实践合作,不仅可以定期由企业员工来对学生进行实操教学,还可以派遣学生在外贸企业进行参观和实践学习,从而促进地区外贸产、学、研的高度融合。
五、结语
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实用型改革是符合国贸人才培养本质,并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其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领域及需求发展为基准,以岗位分析为辅助,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强化,以此才能带来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育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质实现。(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