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不甚理想, 笔者立足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找出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能提高高校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大学生应具备坚定的爱国信念,让学生能够时刻谨记基本的道德观以及法律认识,这门课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也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阶段多数高校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自主能动性低,教学效果欠佳。在這种形势下,如何增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是当下学术界的关注点。笔者就学校近几年开展的本门课程网络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具体存在的问题,探寻影响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进而提出解决措施,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近几年,各高校都在逐步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教学,但归根究底,多数学校仍然只是将传统的说教方式通过录制的方式在课堂上放映出来,教学效果并不好。再加之这门课以及这门课教师在高校的尴尬地位, 师生对于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老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失去了兴趣,上完课就走,也很少布置课外作业;但是网络课程教学由视频中的各种小问题、章节测试以及期末测试几大块组成,外加还需要花时间准备见面课的讨论以及发言。学生会认为过多地占用了他们的时间,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有:学生对于作业马虎应付,很多作业都是直接网上抄袭,甚至不做作业的也大有人在。直播互动课可能因为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话题不感兴趣,玩手机、睡觉的大有人在。另外,存在课程平台设计的互动性不强诸如此种的问题,并未达到预期中教学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影响因素
(一)学生方面
对于任何课程而言,学生的态度都是影响其教学实效性的首要因素,而学生对此门公共课程的态度不甚理想,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对“基础课”认识不准;第二, 对“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缺乏学习此门课程的动力。有学者指出,知行脱节是该网络课程教学的最大问题。当下多数大学生功利实用心态过多,学习兴趣不够,更加不注重知行转化,因而无法准确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的性质,忽视了知行转化的教学要求。
(二)教师方面
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此门公共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直接因素,包括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个人的责任感及事业心等。教师对待该网络课程的热情与职业道德也影响其教学实效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教师能否主动扩展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教师能否做到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教育;第三,教师能否做到创新教学,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寻求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最后,教师能否做到正视自身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时常进行教学反思。
(三)学校方面
高校在该基础网络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也直接影响其教学实效性,表现在:1. 教育教学方法落后。2. 对学生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不够。3. 对“基础课”教学的认识不准。4. 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大。
三、增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结合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虽然现在高校正在逐步推动教学改革,加大网络课程建设力度,但仍然是以教材为本,教师与学生仍未改变拿着教材上课的方式。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需要进行融合,而教材也要顺应新的教学要求,结合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作出相应的改变。教师需要把握基本知识点,融入网络教学的元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学生兴趣,扩展教学内容
照本宣科早已引起多数学生的反感,网络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当下的大学生对很多网络资源都兴趣颇浓,教师可从此类兴趣点出发, 寻求影视、新闻、游戏等适用该门课程的教育题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包括运用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演讲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等。
第一,案例教学法。学生对于实际案例的兴趣比纯理论知识要浓厚许多,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特点,遵循“三贴近” 的原则,从网络资源中寻求经典案例,融入网络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与讨论,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这样的过程更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第二,辩论式教学法。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推动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一味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是相关影片,甚至是直接下载一些名师的授课视频让学生学习,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并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片或者是视频,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分组讨论,最终以辩论的方式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能把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在推动网络课程建设的时候要意识到其与传统教学的不同,要做到从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拍摄一些理论知识相关的影片进行上传,并在微博中或者是贴吧进行讨论,最终再回归课堂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也是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做好该门网络课程的建设,提高其教学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及一线教师都需要做出努力,融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改变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式,将学生积极纳入到课程学习中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大学生应具备坚定的爱国信念,让学生能够时刻谨记基本的道德观以及法律认识,这门课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也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阶段多数高校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自主能动性低,教学效果欠佳。在這种形势下,如何增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是当下学术界的关注点。笔者就学校近几年开展的本门课程网络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具体存在的问题,探寻影响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进而提出解决措施,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近几年,各高校都在逐步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教学,但归根究底,多数学校仍然只是将传统的说教方式通过录制的方式在课堂上放映出来,教学效果并不好。再加之这门课以及这门课教师在高校的尴尬地位, 师生对于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老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失去了兴趣,上完课就走,也很少布置课外作业;但是网络课程教学由视频中的各种小问题、章节测试以及期末测试几大块组成,外加还需要花时间准备见面课的讨论以及发言。学生会认为过多地占用了他们的时间,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有:学生对于作业马虎应付,很多作业都是直接网上抄袭,甚至不做作业的也大有人在。直播互动课可能因为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话题不感兴趣,玩手机、睡觉的大有人在。另外,存在课程平台设计的互动性不强诸如此种的问题,并未达到预期中教学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影响因素
(一)学生方面
对于任何课程而言,学生的态度都是影响其教学实效性的首要因素,而学生对此门公共课程的态度不甚理想,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对“基础课”认识不准;第二, 对“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缺乏学习此门课程的动力。有学者指出,知行脱节是该网络课程教学的最大问题。当下多数大学生功利实用心态过多,学习兴趣不够,更加不注重知行转化,因而无法准确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的性质,忽视了知行转化的教学要求。
(二)教师方面
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此门公共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直接因素,包括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个人的责任感及事业心等。教师对待该网络课程的热情与职业道德也影响其教学实效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教师能否主动扩展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教师能否做到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教育;第三,教师能否做到创新教学,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寻求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最后,教师能否做到正视自身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时常进行教学反思。
(三)学校方面
高校在该基础网络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也直接影响其教学实效性,表现在:1. 教育教学方法落后。2. 对学生发展规律的调查研究不够。3. 对“基础课”教学的认识不准。4. 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大。
三、增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结合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虽然现在高校正在逐步推动教学改革,加大网络课程建设力度,但仍然是以教材为本,教师与学生仍未改变拿着教材上课的方式。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需要进行融合,而教材也要顺应新的教学要求,结合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作出相应的改变。教师需要把握基本知识点,融入网络教学的元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学生兴趣,扩展教学内容
照本宣科早已引起多数学生的反感,网络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当下的大学生对很多网络资源都兴趣颇浓,教师可从此类兴趣点出发, 寻求影视、新闻、游戏等适用该门课程的教育题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包括运用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演讲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等。
第一,案例教学法。学生对于实际案例的兴趣比纯理论知识要浓厚许多,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特点,遵循“三贴近” 的原则,从网络资源中寻求经典案例,融入网络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与讨论,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这样的过程更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第二,辩论式教学法。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推动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一味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是相关影片,甚至是直接下载一些名师的授课视频让学生学习,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并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片或者是视频,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分组讨论,最终以辩论的方式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能把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在推动网络课程建设的时候要意识到其与传统教学的不同,要做到从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拍摄一些理论知识相关的影片进行上传,并在微博中或者是贴吧进行讨论,最终再回归课堂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也是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做好该门网络课程的建设,提高其教学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及一线教师都需要做出努力,融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改变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式,将学生积极纳入到课程学习中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