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是社会的弱势人群,他們本是值得公众施以援手的对象,他们本也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选择了用暴力解决,而最终也身陷囹圄……
他们被公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抑或被叫做“农民工”,而让他们失去理智的事情,却是被拖欠工资。
2011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行为入刑,引来一片喝彩之声,公众对此也充满期待,希望法律的出台能有效遏制欠薪现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如今,一年过去了,当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而铤而走险时,业内人士呼吁,应该加强恶意欠薪入刑的可操作性。
通过对2009年至2011年办理的多起因务工人员讨薪引发的刑事案件进行分析,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认为,面对恶意拖欠薪金,务工人员诉之无门,并因过激的讨薪行为引发了种种刑事犯罪。对于这种现象,相关主管部门应根据案件特点,妥善解决劳资双方矛盾,有效维护弱势人群的利益。
讨薪引发恶性事件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长期以来,拖欠工资的情况在各地各行业都时有发生,在个别行业如建筑行业甚至成为常态。
西城区检察院的相关办案人员向记者介绍,因讨薪而实施暴力行为的外来务工人员,多在建筑行业从事基础性工作,而且文化程度较低。
“其中涉案的建筑项目一般均被多次分、转、拆包,建筑工人大多数只与施工队有口头约定,而未与发包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是,施工队也仅与直接转包方签订合同或只有口头约定。”西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向记者介绍说,正因为工程被层层转包,导致欠薪行为无法及时、有效得到解决,容易引发一些纠纷,而当民警出警解决纠纷时,甚至出现民警被殴打受伤的恶性事件。
办理上述案件的检察官告诉记者,高中文化水平的犯罪嫌疑人罗德,是重庆某劳务公司的负责人,他在此类案件中属于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员。罗德劳务公司的施工队在2009年承包了北京西单某工地的外架项目,该项目是罗德从该工程的一个分包商处获得,因罗德的劳务公司并未与发包方、总包方或分包商签订书面合同,其施工队在被强制清场后,罗德的公司未拿到工钱,只得选择向总包方索要,但因未签订书面合同,缺乏证据,讨薪无果。结果,罗德选择了带领大量农民工前往,试图制造声势。
2009年11月22日,罗德带领公司职员罗文等30余名工人到北京市西城区宏庙胡同某工地,向项目部项目经理朱某讨要工资,其间与朱某发生争执。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两名民警接警后到现场维持秩序,在民警执行公务过程中,罗德让多名农民工围住经理朱某,一名民警上前劝解时被罗文弄伤手指,致民警的小指骨折,罗德则在混乱中踢了另一名民警腿部。
最终,法院以妨害公务罪判处罗德等人相应刑罚。
检察官向记者介绍说,讨薪农民工为人多势众,集结数十人集中前往,也成为此类恶性事件的相应特征。
“在上述案件中,罗德带领30余人讨薪,在其他的一些案件中讨薪农民工也均达到了10人。讨薪农民工与在场人员发生一定程度的肢体冲突,极易引发恶性事件。”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说,由于讨薪未果,有的被欠薪农民工甚至持工地的消防器具进行自卫,后对峙演变为殴斗,导致他人轻伤,讨薪人成为实施故意伤害罪的暴力者。
恶意欠薪或为根源
对于欠薪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邱小平曾坦言,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来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在建设领域,很多施工企业强调工程款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因此不能按月发放工资。出现拖欠工资后,实际上是合同承包纠纷与劳动纠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很长的债务链,增加了解决欠薪的难度。
“恶意欠薪正是引发过激讨薪行为的根本原因。”西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向记者介绍说,以讨薪恶性事件频发的建筑领域为例,建筑领域中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分包、转包环节过多,建筑工人权益易受侵害,“当前建筑行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较低,普遍存在总包方将项目分包,分包方将项目多次转包的现象,工人处在整个建筑项目的最后一环,发包环节任何一方拖欠薪金,都会导致建筑工人的薪金无法落实,而未签订书面合同也使农民工讨薪时缺乏有力证据,讨薪渠道匮乏,难免采用过激手段”。
此外,讨薪行为之所以时常引发恶性事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讨薪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冲动之下容易引发犯罪。
“讨薪工人受教育程度低,从事基础性工作,缺乏对合理维权途径的了解,当辛苦劳动却得不到报酬时,往往不知所措,只能采取私力救济维护个人权益,或因发泄不满而引发犯罪。”办案检察官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在西城区检察院曾办理的李某故意毁坏财物一案中,李某所在的北京某保安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拖欠其3个月工资未付,李某与保安队长到公司要求偿付后仍得不到解决,李某一怒之下将其负责的地下车库内停放的他人车辆车窗玻璃砸碎泄愤。
对于农民工因讨薪引发的刑事案件,在判决时能否从轻处理?这一问题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对此,西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认为,针对此类案件应灵活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从妥善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防止矛盾升级,根据嫌疑人在犯罪中的不同作用和主观恶性,分别处理、区别对待,在合法合理的限度内为其争取权益,防止引发嫌疑人的抵触情绪和仇视社会心理。
此外,检察官还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行业监管,特别加强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履约情况、劳动环境及各类劳动者基本保险金缴纳的检查力度,提高用工企业的违法成本;并积极鼓励工人加入工会组织,提高工会与用工方在薪资谈判、工人权益保障等各方面的作用,切实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系统,拓宽其维权渠道。(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他们被公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抑或被叫做“农民工”,而让他们失去理智的事情,却是被拖欠工资。
2011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行为入刑,引来一片喝彩之声,公众对此也充满期待,希望法律的出台能有效遏制欠薪现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如今,一年过去了,当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而铤而走险时,业内人士呼吁,应该加强恶意欠薪入刑的可操作性。
通过对2009年至2011年办理的多起因务工人员讨薪引发的刑事案件进行分析,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认为,面对恶意拖欠薪金,务工人员诉之无门,并因过激的讨薪行为引发了种种刑事犯罪。对于这种现象,相关主管部门应根据案件特点,妥善解决劳资双方矛盾,有效维护弱势人群的利益。
讨薪引发恶性事件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长期以来,拖欠工资的情况在各地各行业都时有发生,在个别行业如建筑行业甚至成为常态。
西城区检察院的相关办案人员向记者介绍,因讨薪而实施暴力行为的外来务工人员,多在建筑行业从事基础性工作,而且文化程度较低。
“其中涉案的建筑项目一般均被多次分、转、拆包,建筑工人大多数只与施工队有口头约定,而未与发包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是,施工队也仅与直接转包方签订合同或只有口头约定。”西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向记者介绍说,正因为工程被层层转包,导致欠薪行为无法及时、有效得到解决,容易引发一些纠纷,而当民警出警解决纠纷时,甚至出现民警被殴打受伤的恶性事件。
办理上述案件的检察官告诉记者,高中文化水平的犯罪嫌疑人罗德,是重庆某劳务公司的负责人,他在此类案件中属于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员。罗德劳务公司的施工队在2009年承包了北京西单某工地的外架项目,该项目是罗德从该工程的一个分包商处获得,因罗德的劳务公司并未与发包方、总包方或分包商签订书面合同,其施工队在被强制清场后,罗德的公司未拿到工钱,只得选择向总包方索要,但因未签订书面合同,缺乏证据,讨薪无果。结果,罗德选择了带领大量农民工前往,试图制造声势。
2009年11月22日,罗德带领公司职员罗文等30余名工人到北京市西城区宏庙胡同某工地,向项目部项目经理朱某讨要工资,其间与朱某发生争执。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两名民警接警后到现场维持秩序,在民警执行公务过程中,罗德让多名农民工围住经理朱某,一名民警上前劝解时被罗文弄伤手指,致民警的小指骨折,罗德则在混乱中踢了另一名民警腿部。
最终,法院以妨害公务罪判处罗德等人相应刑罚。
检察官向记者介绍说,讨薪农民工为人多势众,集结数十人集中前往,也成为此类恶性事件的相应特征。
“在上述案件中,罗德带领30余人讨薪,在其他的一些案件中讨薪农民工也均达到了10人。讨薪农民工与在场人员发生一定程度的肢体冲突,极易引发恶性事件。”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说,由于讨薪未果,有的被欠薪农民工甚至持工地的消防器具进行自卫,后对峙演变为殴斗,导致他人轻伤,讨薪人成为实施故意伤害罪的暴力者。
恶意欠薪或为根源
对于欠薪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邱小平曾坦言,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来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在建设领域,很多施工企业强调工程款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因此不能按月发放工资。出现拖欠工资后,实际上是合同承包纠纷与劳动纠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很长的债务链,增加了解决欠薪的难度。
“恶意欠薪正是引发过激讨薪行为的根本原因。”西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向记者介绍说,以讨薪恶性事件频发的建筑领域为例,建筑领域中劳动合同签约率低,分包、转包环节过多,建筑工人权益易受侵害,“当前建筑行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较低,普遍存在总包方将项目分包,分包方将项目多次转包的现象,工人处在整个建筑项目的最后一环,发包环节任何一方拖欠薪金,都会导致建筑工人的薪金无法落实,而未签订书面合同也使农民工讨薪时缺乏有力证据,讨薪渠道匮乏,难免采用过激手段”。
此外,讨薪行为之所以时常引发恶性事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讨薪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冲动之下容易引发犯罪。
“讨薪工人受教育程度低,从事基础性工作,缺乏对合理维权途径的了解,当辛苦劳动却得不到报酬时,往往不知所措,只能采取私力救济维护个人权益,或因发泄不满而引发犯罪。”办案检察官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在西城区检察院曾办理的李某故意毁坏财物一案中,李某所在的北京某保安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拖欠其3个月工资未付,李某与保安队长到公司要求偿付后仍得不到解决,李某一怒之下将其负责的地下车库内停放的他人车辆车窗玻璃砸碎泄愤。
对于农民工因讨薪引发的刑事案件,在判决时能否从轻处理?这一问题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对此,西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认为,针对此类案件应灵活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从妥善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防止矛盾升级,根据嫌疑人在犯罪中的不同作用和主观恶性,分别处理、区别对待,在合法合理的限度内为其争取权益,防止引发嫌疑人的抵触情绪和仇视社会心理。
此外,检察官还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行业监管,特别加强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履约情况、劳动环境及各类劳动者基本保险金缴纳的检查力度,提高用工企业的违法成本;并积极鼓励工人加入工会组织,提高工会与用工方在薪资谈判、工人权益保障等各方面的作用,切实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系统,拓宽其维权渠道。(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