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习的基础,在这期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实践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的具体化要求。探究性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为了灵活应用课堂教学格局,必须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入手,考虑到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对探究性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将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模式 探究性教学 小学数学
一、创建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创建教学情境,兼顾教学模式的具体变化。教师可以从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建教学情境。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到《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以学生为基础,让学生向东西南北运动,增加对位置变化的理解。例如,向北走10米,向西走3米,向南走4米后确定位置。采用情境教学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有效掌握新知识。
二、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针对学生学习形式的特殊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范围,增加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阶段性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强化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要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和激励学生,增加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到《长度单位》,在阶段性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厘米、分米、毫米和米有一定的了解,结合长度单位的转化要求,实现单位的转换。桌子的长度是80厘米,用分米表示为多少分米?如果学生对知识界定范围缺乏一定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用格尺量一量桌子的实际长度,论证知识点。
三、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希望老师尽快公布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下降,无法主动思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结合自身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数学教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活动类型趋于多样化,在具体教学阶段,要在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其中以小组活动为主,在活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在4~6人左右,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的均衡性,避免出现组员综合能力差距大的情况。此外在交流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合作。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到《多边形的面积》,很多学生对图形面积的计算存在混淆的情况,因此可以开展小组活动的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探究多个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很多多边形是由梯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学生可以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及三角形面积计算方式对问题进行解析。在活动教学中学生能用多种思维学习知识,自身学习效率比较高。
四、数学知识联系生活
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必须由教师引导,确定切入点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习的能动性,挖掘自身创新性思维。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和生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实践阶段,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附属关系,对各类知识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不理解,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文具盒是长方体,紫菜饭团是三角体,魔方是正方体等。让学生结合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生活中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对个体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灵活应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最后阶段可以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的形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多方位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以评价体系为基础,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自我教育、自我鼓励和自我完善的目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探究性教学模式符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要求,其中涉及到创新思维、有效性分析和教学案例的模拟等。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当前实际学习情况,以探究性教学形式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将具体教学方式落实到实处。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习效果有必然的影响,要从当前学习现状入手,在具体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有效的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形式,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向阳,王美英,蒋爱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2012,(8):93-95.
[2]吴慧伶,李丹梅,蒋红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09,(4):139-140.
[3]林丽丹,黄子龙,王志勇.浅析如何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能力[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0(01):59-60.
关键词:思维模式 探究性教学 小学数学
一、创建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创建教学情境,兼顾教学模式的具体变化。教师可以从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建教学情境。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到《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以学生为基础,让学生向东西南北运动,增加对位置变化的理解。例如,向北走10米,向西走3米,向南走4米后确定位置。采用情境教学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有效掌握新知识。
二、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针对学生学习形式的特殊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范围,增加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阶段性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强化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要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和激励学生,增加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到《长度单位》,在阶段性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厘米、分米、毫米和米有一定的了解,结合长度单位的转化要求,实现单位的转换。桌子的长度是80厘米,用分米表示为多少分米?如果学生对知识界定范围缺乏一定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用格尺量一量桌子的实际长度,论证知识点。
三、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希望老师尽快公布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下降,无法主动思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结合自身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数学教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活动类型趋于多样化,在具体教学阶段,要在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其中以小组活动为主,在活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在4~6人左右,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的均衡性,避免出现组员综合能力差距大的情况。此外在交流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合作。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到《多边形的面积》,很多学生对图形面积的计算存在混淆的情况,因此可以开展小组活动的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探究多个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很多多边形是由梯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学生可以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及三角形面积计算方式对问题进行解析。在活动教学中学生能用多种思维学习知识,自身学习效率比较高。
四、数学知识联系生活
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必须由教师引导,确定切入点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习的能动性,挖掘自身创新性思维。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和生活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实践阶段,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附属关系,对各类知识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不理解,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文具盒是长方体,紫菜饭团是三角体,魔方是正方体等。让学生结合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生活中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对个体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灵活应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最后阶段可以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的形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多方位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以评价体系为基础,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自我教育、自我鼓励和自我完善的目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探究性教学模式符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要求,其中涉及到创新思维、有效性分析和教学案例的模拟等。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当前实际学习情况,以探究性教学形式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将具体教学方式落实到实处。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习效果有必然的影响,要从当前学习现状入手,在具体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有效的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形式,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向阳,王美英,蒋爱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2012,(8):93-95.
[2]吴慧伶,李丹梅,蒋红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09,(4):139-140.
[3]林丽丹,黄子龙,王志勇.浅析如何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能力[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0(0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