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舆论态势下外宣效果提升路径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t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暴发,短短数月便成为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幸免。这场灾难,将世界拖入抗击疫情和国际舆论两个战场。而这场灾难的发生,正值中国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個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前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两个战场上均赢取最终胜利,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和展示外宣效果的一次重大检验。
  面对严峻复杂的中西方舆论攻防形势,我国舆论斗争和外宣工作难度明显加大。抗疫外宣已成为我国更有效参与全球抗疫事业的“第二条战线”。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国际舆论场的变化,在系统总结中国推动全球抗疫事业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完善整体策略制定,提高互联网时代的议程设置能力,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优势和主动。
  一、当前中国抗疫事业面临的舆论挑战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效,而西方国家却应对迟缓被动,导致错失疫情防控最佳时机。美国主导的国际舆论场持续涌动污华声浪,中国抗疫成效及国际贡献被刻意边缘化和污名化,其中四种舆论态势值得注意。
  (一)抹黑中国。西方国家恶意攻击中国,试图颠覆过去几年我国在国际社会上塑造的国家形象。
  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主要官员、官方媒体以及自媒体活跃账号一直在国际舆论场有组织、有节奏地趁机抹黑中国,试图颠覆过去几年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塑造的国家形象,干扰中国大国崛起进程。
  出于推卸政府疫情防控不力责任、维护自身形象以角逐总统大选等政治目的,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要恶意攻击中国,大搞污名化,炮制“阴谋论”“责任论”。其主要表现为:丑化中国人形象,污蔑中国抗疫举措,诋毁中国对国际组织和他国的抗疫支援,指责中国是新冠病毒的源头,将疫情政治化等等,进而不断设置议题,将话题引伸到中国的对外军事政策、中国对外援助、涉港、涉台、涉疆、涉藏等等,制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热点。
  包括英、法、德、澳在内的其他西方国家政客也追随美国立场,质疑中国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甚至扬言将在疫情结束后对中国“秋后算账”。
  (二)诋毁中国。一些发展中国家组织和政客投机“跟风”,杂音滋扰抗疫合作。
  在美国的煽动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某些我国抗疫援助的受益国,也出现个别组织和政客出于投机目的跟风诋毁中国的现象。
  例如,巴西教育部长温特劳布4月7日在接受巴西当地电台采访时称,疫情暴发后全球都在向中国求购物资,新冠病毒成为中国“统治世界”的一部分;以默罕默德·萨迪基为首的17名伊朗议员4月8日签署联名信,蔑称我国驻伊朗大使言论“超出外交原则”“伤害伊朗人民的尊严”,要求外长扎里夫继续坚持“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外交路线。发展中国家此类对华负面舆论相对较少,且多为亲美组织和政客所为,并不代表官方和主流立场,但同样引发了中国民间情绪反弹,给中国同其他国家抗疫合作带来干扰,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
  (三)施压中国。部分国家将抗疫与中国对外援助、债务联系在一起,借机提出无理要求。
  受新冠肺炎疫情、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货币贬值等影响,疫情危机已经在考验全球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的极限。在此情况下,关于对非洲等贫困国家减免债务,以帮助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重创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千禧年债务运动组织等140多个组织声称,将敦促包括中国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国家为非洲最贫穷国家减免债务。疫情也导致“一带一路”沿线较贫困国家面临的经济政治压力上升,债务风险增加。亚洲金融智库3月25日在其公号上发表的《疫情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预测,“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比目前预期的更长、更严重,一些被投资国可能将面临债务重组”。
  尽管我国已宣布本年度暂停部分最贫困国家债务偿还,但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仍拿所谓“债务陷阱”大做文章,不断借疫情给中国施压,导致一些国家在减免债务和提供援助方面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四)干扰中国。西方借疫情挑唆中非关系,干扰我国对外工作大局。
  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内一些城市在对外籍人员进行管理时出现矛盾和摩擦。例如,在广州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工作中,基层防控人员和非洲籍人员发生摩擦,相关视频和图片传播至海外,引起部分非洲国家官员的关切。路透社4月12日报道,非洲驻华大使致信中国外交部,提出“驻华非洲大使团要求立刻停止强制性(病毒)检测、隔离和其他一切针对非洲人的非人道做法”。还有一些非洲国家向中国政府提出,应正视他们对非洲人在华遭遇的关切。
  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借题发挥,大肆炒作“非洲学生遭到歧视”,妄言“中国面临外交危机”,给中国贴上“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标签,试图挑拨中非关系,激化非洲民众的对华负面情绪。
  二、系统总结中国推动全球抗疫事业做法,回击国际舆论
  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国际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战而胜之。中国国家领导人带头发扬科学精神,倡导用科学方法应对疫情。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抗疫,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推动了全球抗疫事业的发展。
  一是坚持人民生命健康优先。高度重视源头防控,果断封城,集中全国优秀医疗资源驰援湖北,快速有效控制住疫情扩散,为延缓疫情全球大流行争取了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情怀,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和普通赞赏。
  二是坚持科学防治原则。实行“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和“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防治方针。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联合防控,创造性地建立方舱医院收治患者,及时总结诊疗经验,坚持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加快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
  三是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各国提供抗疫物资,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派出多支专家组驰援疫情严重或医疗体系薄弱国家助力抗疫,以实际行动传递战胜疫情决心,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四是坚持支持联合国体系发挥作用。中国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体系中其他机构发挥作用,保持密切合作,以负责任和公开、透明的态度及时向外界发布疫情信息,彰显中国开放和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五是坚持履行大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以元首外交统领抗疫外交,以领袖担当推动国际合作。他已同数十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电话、发慰问电,凝聚国际抗疫共识,提振共同抗疫信心,为国际抗疫合作指明方向。
  三、关于提升抗疫外宣效力的几点思考
  西方舆论面对中国抗疫高光表现心态失衡、西方体制弊端在疫情期间集中暴露,是导致中西方舆论战升级的重要原因。在对外宣介中,我们应紧紧围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和中国参与的全球抗疫故事,以实践做法为坚实依托,提高国际舆情回应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塑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场。
  (一)继续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和中国参与的全球抗疫故事。
  在抗疫外宣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要努力讲好中国携手世界抗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与各国共同抗疫中的中国声音。外宣媒体要注意报道的方法和策略,巧妙宣介中国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避免用概念讲概念,更要坚决杜绝“低级红”和“高级黑”。要多讲全社会民众齐心抗疫的故事,多讲医疗工作者忘我战斗的故事,多讲普通人面对生死积极治疗的故事,多讲中国克服自身困难提供对外援助的故事。通过普通人的故事和视角,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二)继续及时回应国际舆论,尤其是国外社交媒体的热点。
  围绕此次疫情,国际舆论热点不断,我国在与西方的舆论斗争中几乎没有一刻喘息时间。疫情每到一个重要节点,就会激起新一波国际舆情高潮。由于很多国家颁布“禁足令”,社交媒体在疫情期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应多元化地回应国际舆论热点,既要提升官方舆论的权威声音,又要利用智庫、社会组织的多样化表达,形成有效的对外“合唱”,提高舆论反击的恰当性、精准性和节奏性。要应对舆论战的新战局,我们需采取“新打法”,适时放开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鼓励民众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出正义声音,有序释放全社会外宣活力。
  (三)更加重视抗疫经验技术知识的国际分享。
  中国的抗疫经验和做法是最好的中国故事。中国强有力的防疫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从事实层面对外媒有关中国防疫举措的质疑予以有力反击。我们要继续主动设置议程,邀请世界各国医学专家和病毒学专家,加强经验分享,探讨研究进展;借助融媒体手段及时介绍中国疫苗研究、医疗方案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中国各地统筹抗疫和恢复生产生活的实践做法,提升总结的系统性、学理性,利用好国际学术平台发声。
  (四)重视国内舆论与国际舆论的互动。
  在此次疫情期间,国内舆论与国际舆论之间的互动前所未有的频繁,网络话语权的争夺日益激烈。这种主体泛化、多维互动的传播方式,虽然有助于我们通过向海外进行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片面报道,但与此同时,西方媒体也可以更加容易地通过网络把负面舆论向我们倒灌。两大舆论场交织融合的新态势对我们加强舆情管控方式和手段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我们要警惕信息技术强国凭借技术优势,宣扬其政策主张、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瓦解我们的社会凝聚力与价值观;另一方面,我们要提升中国话语供给能力,通过主动设置有关人类共同福祉、全球性挑战和区域性危机的前瞻议题,将议题引导力转化为国际话语权,使国家正面形象得到彰显。此外,在加强对新媒体领域管理时,应摆脱单一的硬性手段,采用更灵活的应对策略,既要同负面舆论正面交锋,也要有效引导,提升网络治理能力。
  (五)继续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准性和引导力。
  在这次疫情国际舆论场上,国内主流媒体,特别是以中央外宣媒体机构为主体的“国家队”,在捍卫国家形象、与西方争夺话语权方面取得了诸多经验。面对受疫情影响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受众,他们的需求千差万别,对华立场也不尽相同,我们的外宣产品生产和供给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产品内容差异化不够明显。要继续利用外宣媒体的多语种优势,针对不同语种受众和国别受众,依托传统报道渠道和新媒体、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丰富产品内容,进行分众传播。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关注重要时间节点、加强预判意识和能力,主动制造和引导国际舆论热点,提升在议题设置、公共外交、危机公关等方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国家形象塑造的正面宣传。
  四、结语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在携手国际社会共同抗疫的同时,也迎来国际舆论场上的激烈交锋。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展示,离不开外宣部门的努力,它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政府到民间,从外交战线到新闻战线,从国内智库到海外华人华侨,只有全方位动员、多层次联动、多角度出击、相互协同配合,才能准确把握国际舆论场的变化,将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有效转化为我国对外宣介的势能。中国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历史必将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他文献
近年,伴随着“一国一策”精准传播等务实型策略指导和海外社交媒体建设运营的推进,中国企业海外传播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逐年提升,分值从2017年的3.15分提升至2019年的3.77分”。①在整体向好的趋势中,全球不同地区仍呈现显著差异,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涉中企舆论出现不利局面,而在阿拉伯国家,受宏观环境、消费文化和社交媒体环境三个因素影响,中企海外传播出现了跨文化传播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的出现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二者的结合在物流领域应用越来越成为热点。文章在分析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互补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块链+物联网”技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肺出血新生儿,根据使用通气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HFOV组(观察组)24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SIMV组,对照组)19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出血持续时间、氧合指数(OI值)和有创通气时间、气漏综合征、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存在一些难以用现有的知识去定量描述的系统,系统辨识就是根据测量系统产生的各种信号去构造系统的模型,它是联系现实和数学模型的纽带
研究了用粉煤灰与废铝质易拉罐制粉煤灰基混凝剂及其用于处理印染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条件。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寻找切实可行的石油代用燃料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醇类燃料是最现实的石油替代燃料之一。甲醇直接用于点火式发动机,燃料效率低、
针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为发展清洁低能耗的燃烧技术,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燃料液雾在惰性多孔介质内的流动燃烧过程,分析其燃烧特性。在多孔介质内组织燃烧可
通过水泥胶砂流动性、强度及化学结合水量试验,研究了超细粉煤灰(UFA)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性能。结果表明,UFA有减水增强和密实填充效果;以25%的UFA等量取代水泥,成功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