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花魂》作为五年级语文中“思乡之情”主题的课文之一,对培养学生情感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章以“梅花”为主要线索,依托于老人对梅花的喜爱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与眷恋之情。为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本文立足于文本解读,分析《梅花魂》教学途径,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立足学生维度,填补“思乡”空白
《梅花魂》主要依托于梅花表达作者外公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很少有远离家乡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情感与内涵,甚至无法明白外祖父为何如此挚爱梅花。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梅花魂》这一文章时,需要站在学生角度填补其情感空白,以情感为渗透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多层含义。文本解读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相关诗词,让学生认识到国人对梅花的喜爱。同时,教师将梅花背后蕴含的气节与内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梅花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够理解为什么作者的外祖父喜欢梅花,进而领略到梅花背后的含义。
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基本了解后,创设教学情境,依托于多媒体平台播放华侨归国纪录片,进一步理解作者外祖父的思乡之情,让学生明白,在《梅花魂》中,对于外祖父而言,梅花等同于祖国。通过立足于学生维度开展文本解读教学工作,能够让小学生深刻认识到文章蕴含的思乡之情,进而引发学生共鸣,突破低年级学生情感空白这一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二、立足文本维度,进行环节设计
在《梅花魂》整篇文章中,直线型序列语言是文章文本的呈现方式,为使学生体会到这篇文章文体构思的巧妙性,教师解读文本时可以结合文本原有维度展开设计,以此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梅花魂》这篇文章篇幅相对较长,教师可以将文章中发生的主要事件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按照正常时间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分析自行总结事件,即外祖父读诗落泪——因为“我”弄脏墨梅图的梅花生气——得知“我”要回国而哭泣——外祖父送“我”墨梅图——外祖父送“我”梅花绢流泪。之后,根据精炼的事件带领学生领悟课文表达方式,即借梅花比喻作者外祖父虽然生在他国却心在祖国的气节,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赤诚的中国心。对于外祖父而言,梅花被看作祖国,而具有坚如磐石爱国心的外祖父何尝不是那坚贞不屈的梅花,以此让学生领略“梅花”的象征含义,认识到《梅花魂》中的“魂”。
三、立足作者维度,突出关键词句
为保证文本解读维度的全面性,教师还应带领学生站在作者角度对《梅花魂》进行解读,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作者写下《梅花魂》的初衷是因为外祖父如此眷恋祖国却未能如愿,为了纪念外祖父深刻的爱国之心和思乡之情写下这篇文章。但由于该文章篇幅相对较长,教师应突出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梅花魂》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借物喻人,依托于拟人手法传达梅花宁折不屈、不惧风雪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品质的追求与对外祖父的思念;二是倒叙手法,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后续情节,同时增强文章艺术表达效果;三是首尾呼应,《梅花魂》开头写到,“看见梅花……总是想起……外祖父”,结尾则是“看到墨梅图……想起……一颗眷恋祖国的心”,首通过尾呼应,深化老人对祖国深切的热爱与眷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关键词句,能够很好体会到文本写作艺术特点,从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写作能力。
除此之外,在《梅花魂》中,最关键的词句为“旁的花……愈是寒冷……愈秀气”,由于学生对梅花以及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已经具有较为深刻的把握,所以,当学生进一步复读和解读这一句时,能够对梅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使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数不尽的具有梅花品质的人,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用“愈……愈……”造句,锻炼学生对关键句式的把握与使用。此外,“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句中运用了排比句式,教师通过将其单拎出來开展文本解读,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探索与掌握,另一方面强调作者外祖父的中国人气节,无论身在何方,心永远都属于中国。而重点词语则是《梅花魂》中的叠词,“使用保险刀片轻轻……慢慢抹净”,让学生体会“轻轻”“慢慢”发挥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重视,不仅在爱护墨梅图,更是爱护着自己的寄托,爱护着自己深深眷恋祖国的心。
四、创造性解构文本,品味文本语言
开展《梅花魂》文本解构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升华情感,进而找到教学突破口,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而言,在学生初次阅读文章后,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作为导向,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紧抓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进行概括,并抛出“外祖父落泪情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行梳理文章结构,给予学生一定鼓励后进行总结。另外,对于文本解读而言,前期难点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几句诗词,而这也是外祖父的第一次落泪。相较于后两次落泪,学生对第一次落泪的理解往往不够深,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思考外祖父落泪的原因,还应该让学生弄清为什么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学宋词。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外祖父的用意是运用民族文化熏陶“我”。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外祖父送给我的“墨梅图”和“梅花绢”,让学生意识到外祖父对“我”寄予着厚望,希望“我”也可以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
除此之外,在带领学生品味《梅花魂》文本语言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章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可以按照“真梅”“墨梅”“绢梅”的顺序解构文本,从而让学生通过品悟文本的细节描写与语言特色,更深层次地理解外祖父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情感。利用这一突破口剥茧抽丝,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实现创造性解构文本的目标,以此达到阅读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文本解读教学工作时,教师不可一味按照教参开展教学活动,应站在多个维度、结合重点教学内容和难点,利用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通过多种形式解构文本,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时间与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立足学生维度,填补“思乡”空白
《梅花魂》主要依托于梅花表达作者外公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很少有远离家乡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情感与内涵,甚至无法明白外祖父为何如此挚爱梅花。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梅花魂》这一文章时,需要站在学生角度填补其情感空白,以情感为渗透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多层含义。文本解读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相关诗词,让学生认识到国人对梅花的喜爱。同时,教师将梅花背后蕴含的气节与内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梅花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够理解为什么作者的外祖父喜欢梅花,进而领略到梅花背后的含义。
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基本了解后,创设教学情境,依托于多媒体平台播放华侨归国纪录片,进一步理解作者外祖父的思乡之情,让学生明白,在《梅花魂》中,对于外祖父而言,梅花等同于祖国。通过立足于学生维度开展文本解读教学工作,能够让小学生深刻认识到文章蕴含的思乡之情,进而引发学生共鸣,突破低年级学生情感空白这一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二、立足文本维度,进行环节设计
在《梅花魂》整篇文章中,直线型序列语言是文章文本的呈现方式,为使学生体会到这篇文章文体构思的巧妙性,教师解读文本时可以结合文本原有维度展开设计,以此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梅花魂》这篇文章篇幅相对较长,教师可以将文章中发生的主要事件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按照正常时间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分析自行总结事件,即外祖父读诗落泪——因为“我”弄脏墨梅图的梅花生气——得知“我”要回国而哭泣——外祖父送“我”墨梅图——外祖父送“我”梅花绢流泪。之后,根据精炼的事件带领学生领悟课文表达方式,即借梅花比喻作者外祖父虽然生在他国却心在祖国的气节,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赤诚的中国心。对于外祖父而言,梅花被看作祖国,而具有坚如磐石爱国心的外祖父何尝不是那坚贞不屈的梅花,以此让学生领略“梅花”的象征含义,认识到《梅花魂》中的“魂”。
三、立足作者维度,突出关键词句
为保证文本解读维度的全面性,教师还应带领学生站在作者角度对《梅花魂》进行解读,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作者写下《梅花魂》的初衷是因为外祖父如此眷恋祖国却未能如愿,为了纪念外祖父深刻的爱国之心和思乡之情写下这篇文章。但由于该文章篇幅相对较长,教师应突出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梅花魂》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借物喻人,依托于拟人手法传达梅花宁折不屈、不惧风雪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品质的追求与对外祖父的思念;二是倒叙手法,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后续情节,同时增强文章艺术表达效果;三是首尾呼应,《梅花魂》开头写到,“看见梅花……总是想起……外祖父”,结尾则是“看到墨梅图……想起……一颗眷恋祖国的心”,首通过尾呼应,深化老人对祖国深切的热爱与眷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关键词句,能够很好体会到文本写作艺术特点,从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写作能力。
除此之外,在《梅花魂》中,最关键的词句为“旁的花……愈是寒冷……愈秀气”,由于学生对梅花以及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已经具有较为深刻的把握,所以,当学生进一步复读和解读这一句时,能够对梅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使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数不尽的具有梅花品质的人,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用“愈……愈……”造句,锻炼学生对关键句式的把握与使用。此外,“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句中运用了排比句式,教师通过将其单拎出來开展文本解读,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探索与掌握,另一方面强调作者外祖父的中国人气节,无论身在何方,心永远都属于中国。而重点词语则是《梅花魂》中的叠词,“使用保险刀片轻轻……慢慢抹净”,让学生体会“轻轻”“慢慢”发挥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重视,不仅在爱护墨梅图,更是爱护着自己的寄托,爱护着自己深深眷恋祖国的心。
四、创造性解构文本,品味文本语言
开展《梅花魂》文本解构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升华情感,进而找到教学突破口,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而言,在学生初次阅读文章后,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作为导向,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紧抓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进行概括,并抛出“外祖父落泪情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行梳理文章结构,给予学生一定鼓励后进行总结。另外,对于文本解读而言,前期难点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几句诗词,而这也是外祖父的第一次落泪。相较于后两次落泪,学生对第一次落泪的理解往往不够深,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思考外祖父落泪的原因,还应该让学生弄清为什么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学宋词。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外祖父的用意是运用民族文化熏陶“我”。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外祖父送给我的“墨梅图”和“梅花绢”,让学生意识到外祖父对“我”寄予着厚望,希望“我”也可以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
除此之外,在带领学生品味《梅花魂》文本语言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章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可以按照“真梅”“墨梅”“绢梅”的顺序解构文本,从而让学生通过品悟文本的细节描写与语言特色,更深层次地理解外祖父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情感。利用这一突破口剥茧抽丝,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实现创造性解构文本的目标,以此达到阅读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文本解读教学工作时,教师不可一味按照教参开展教学活动,应站在多个维度、结合重点教学内容和难点,利用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通过多种形式解构文本,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时间与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