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新方法,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要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校要注意环境的布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三,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草船借箭》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鯨》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另外,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第四,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具体做法是:
1、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我们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
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多角度写作训练。如教学《泸沟桥的狮子》一课,文中有一段关于狮子形状的描写:“有的狮子低着头,好象在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按在地上。”这些句子都是作者根据石柱上的狮子去想象写出来的,我就让学生模仿这段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开辟出一块块容得下自由发散的思维阵地,使学生的创造才能与其知识、智力、体力、品德等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了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识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我先用影碟机播放颐和园的景色,让学生整体感受一下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再让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说说景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学生学习起课文来就容易得多了,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而是生动具体了。再如《海滨小城》一课,我在总结小城的风貌特点后,播放了家乡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海滨小城”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要从实践中去摸索,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实际操作,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要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校要注意环境的布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三,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草船借箭》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鯨》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另外,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第四,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具体做法是:
1、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我们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
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多角度写作训练。如教学《泸沟桥的狮子》一课,文中有一段关于狮子形状的描写:“有的狮子低着头,好象在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按在地上。”这些句子都是作者根据石柱上的狮子去想象写出来的,我就让学生模仿这段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开辟出一块块容得下自由发散的思维阵地,使学生的创造才能与其知识、智力、体力、品德等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了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识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我先用影碟机播放颐和园的景色,让学生整体感受一下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再让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说说景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学生学习起课文来就容易得多了,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而是生动具体了。再如《海滨小城》一课,我在总结小城的风貌特点后,播放了家乡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海滨小城”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要从实践中去摸索,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实际操作,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