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机制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36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政治参与的线上渠道不断扩展,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其政治表达乃至政治参与的主渠道。网络具有虚拟性、间接性、时效性等特点,对新时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本文以浙江省属高校中国计量大学为研究对象,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表达四个维度采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学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党员自身等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8-0108-0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伴随着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其中政治意识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和统领性作用。作为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四个意识”成为凝聚思想、引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
  政治意识通常指政治参与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1]。同时,政治意识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执政党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在政治领域处于核心地位[2],能够规范人民的政治行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的输出表达是指政治参与主体进行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包含政治评价、政治意愿表达等[3]。有序的政治意识输出表达既有利于政治参与主体坚定政治信念,又有利于政治民主与社会和谐稳定。
  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正确与否,对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通过强化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元社会思潮消极影响更加广泛,网络舆论形势依然严峻。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完善政治意识输出表达机制对于引导其有序进行政治参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现状
  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大学生党员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了解程度、態度和评价状况,能够较为直接反映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状况。为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现状,我们以中国计量大学作为个案研究开展问卷调查,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表达四个维度设计问卷。配合主题教育的开展,本次调查采取对照,以党员身份作为主要自变量,集中选取大三学生作为对象,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党员400份,非党员4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3份,另外随机选取20人(其中党员10人,非党员10人)进行访谈以验证问卷有效性。综合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政治意识呈现良好,有待深化。本调查中所选取的政治意识构成的三个维度,即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是逐层递进的,政治认知是政治态度形成的基础,政治信仰则是政治意识的较高层次。具体而言,政治认知通常指对政治知识和政治现象的认知、了解和把握。政治态度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对象的评价和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是综合政治认知、情感和意向所构成的统一体”[4]46。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目标、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信念或价值观,它为人们指明政治方向,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范畴”[4]313。
  在政治认知方面,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认知表现为对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大政方针、政府机构设置和政治事件的认知等。97.5%的大学生党员知道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但仅有52.5%表示“能够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高于非党员的28.5%,这与学校近期开展主题教育和“学习强国”推广使用存在一定关系。通过访谈进一步印证了大学生党员政治认知虽基本正确但不够深入。
  在政治态度方面。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态度表现为对执政党地位、国家政治制度、治国理政活动的态度。87.25%的大学生党员表示“认同”或“比较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的一系列改革,非党员的这一比例为68.5%。67.5%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关注”或“比较关注”党的十九大后国家内政外交活动,非党员的这一比例为41.5%。可见,新时代大学生政治态度鲜明,相较于非党员,大学生党员对政治的关注度更高。
  在政治信仰方面,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表现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94.5%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完全相信”或“比较相信”共产主义,非党员的这一比例为66.5%。88.5%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完全相信”或“比较相信”党能够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非党员的这一比例为58.5%。可见,相较于非党员,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更为坚定,对党和政府信任感更强。
  2.政治表达呈现理性,有待引导。政治意识的输出表达是指政治参与主体进行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包含政治评价、政治意愿表达等。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表达调查涉及政治参与的形式、表达的方式、关注度和参与度、具体动因等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出以下特点。   一是网络言论成为政治表达主要方式。网络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政治生活的参与方式。网络的虚拟性等特征,给予了人们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广大民众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伴随着网络发展成长的“95后”大学生更不例外。92%的大学生党员表示“从未参与过政治集会或类似活动”,81.5%的大学生党员表示“曾经对政治话题发表过相关的网络评论或观点表达”,这与非党员89.5%和85.5%的比例相近。
  二是政治意识表达更加理性。大学生由于心理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加之社会阅历少,基本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经验,较难辨别政治信息。同时大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容易被煽动利用,政治意识表达上具有非理性的因素。调查中发现,相较于普通学生,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表达更加理性。在涉及国际争端等问题时,85%的大学生党员表示“保持理性,等待政府表态”,87.5%的大学生党员表示“不会参与类似反日游行等示威活动”,高于非党员65%和67.5%的比例。
  三是主动表达较少。“95后”的大学生处于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环境下,更加追求个性和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更加广泛,除少部分对政治感兴趣以外,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关注政治。通过调查发现,仅有23.5%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关注政治动态并且自主表达”,略优于非党员的20.5%。
  二、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困境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看到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整体上呈现良好、政治表达趋于理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党员普遍存在政治意识表面化且主动表达较少,这既不利于其自身坚定政治信念,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通过分析发现,造成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困境的有多重因素,既有社会大环境、网络环境等宏观层面的影响,又有学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党员自身特点等微观层面的影响。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大环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对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影响最直接的是市场经济下功利主义思想。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同时也从精神层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由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贫富差距、社会阶层差异、功利主义思想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形成及表达。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渗透价值观念,青年学生被作为重要的目标。部分西方敌对势力主动采取渗透和破坏活动,同时借助文化产品传播宣传个人主义、宗教主义、普世价值观等,不利于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形成。
  2.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于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的形成和表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的特点,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各种负面信息也充斥其中,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其负面影响就会逐渐凸显。当前媒体的商业化导向和市场化运营方式导致了网络泛娱乐化现象越发严重,加之一些网络媒体片面追求流量经济,发布一些不合事实甚至是虚假报道,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点局限,对政治關注度不高,不利于政治意识的形成和表达。针对近年来网络环境变化,国家不断加强网络宣传,重视舆论环境监管,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通过一系列“净网”行动,我国网络环境逐渐好转,但是互联网时代需要有序且正确的政治表达而不是不表达,针对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表达网络化的特点,仍需寻找合理的方式渠道引导其主动正确地进行网络政治表达。
  3.学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学校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成完善至关重要。当前学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学校思政教育不够深入,未能讲通讲透思想理论的内在逻辑,造成了学生对于相关政治知识停留在一知半解,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缺乏兴趣。其次,长期以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使得大学生不够重视思政教育,仅仅抱着应试的心态去记忆相关的知识。
  4.大学生党员自身特点的影响。一是“95后”群体普遍对政治不关心。目前在校大学生党员基本都是“95后”,并逐渐向“00后”发展,相较于之前的大学生,从思维方式到价值理念再到生活方式均已发生较大变化,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获取信息渠道更加多元、个性更加突出,出现很多新特点、新问题。调查显示,“95后”群体兴趣更加广泛,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度下降,普遍表示不关心。二是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不足,缺乏主体意识。主体的身份认同决定身份建构,进而影响主体行为的实施。大学生党员虽经过入党教育和组织考察培养,但由于入党时间不长等原因,对于党员身份认同不够深入,入党动机需要不断深化。另外,大学生党员还不能够深刻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历史责任,主体意识有待加强。三是大学生党员政治认知不够深入。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存在不足,未能理解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不能很好地把握社会现象存在的内在逻辑,造成了从课本、课堂和媒体渠道获取的信息与社会状态不完全一致。综上,政治认知的表面化造成了政治关注度低、主动参与表达少。
  三、完善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机制的建议
  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需要全社会共同践行。面对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突出正确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不断优化社会环境。针对市场经济导向下功利主义倾向,政府应该加以规范引导,倡导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市场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同时,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利用好网络渠道宣传主流价值观,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最后,国家应当调整就业政策,优化就业环境,减少用人单位功利性招聘条件,高校加强就业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减少为就业而功利入党。   2.扩宽网络政治表达渠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针对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的主要方式,应当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减少负面影响,扩宽网络政治表达渠道,创新网络政治参与机制。一是构建网络道德体系,完善网络法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环境,遵守网络道德,提高辨别网络信息能力。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网络法规,明确网络政治表达行为,保障公民的政治表达权利,扩宽政治表达渠道。二是开展好网络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应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青年习惯创新内容形式,利用好“两微一端”及APP积极宣传正确的政治意识和价值观,不断优化表达渠道,鼓励大学生主动发表观点。三是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在加强网络监督的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开放“两微一端”、网站、电话等渠道进行信息公开反馈,保障大学生党员的信息反馈与接收。
  3.增强学校思政教育的深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的培养,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又在于加强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开展学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针对学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开好思政课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5]。针对学校思政教育衔接问题,应当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讲通讲懂理论的内在逻辑。同时,高校应当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三全育人”,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时代特点和网络技术,开展好网络思政教育,鼓励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促进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的养成。
  4.加强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完善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机制最终需要落实到大学生党员自身,大学生党员需要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大学生党员应当端正入党动机,明确主体责任。大学生党员要时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自我要求,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其次,大学生党员要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认知。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了解国家政治体制,关注时事政治。最后,大学生党员应当主动进行政治表达,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参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主动进行政治参与实践,在互动的过程中强化政治意识表达。
  参考文献: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9.
  [2]马振清.为什么政治意识居于统领地位[J].人民论坛,2016(29).
  [3]张荣光,朱宇.青少年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12).
  [4]吳大英,杨海蛟.政治意识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19-12-0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是对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生动的、具体的诠释。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利益主体和评判主体。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遵循脱贫攻坚的内在规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助于更好地凝聚中国力量,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关键词:人民群众;习
期刊
摘 要:诚是周敦颐《通书》中的核心观念。从天道层面讲,诚是天道本质、圣人本有。从人道层面讲,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天道之赋予人而成為人道之德性。周子认为,只要一日而决,果敢决断于外,坚守深藏于内,就能贯通天道与人道。周敦颐通过对“诚”这一观念分天道与人道进行阐发和论证,贯通了天道和人道,使天道落实到了人道的心性本体之上,同时也使人道有了天道这一本体论的依归。周子以诚为中心建立了他的形而上学哲学体
期刊
摘 要:《中国农村》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以研究农村问题为主旨所主办的重要期刊,出版时间近十年,发表文章千余篇。通过对该刊作者群的分析,从投稿作者来看,经常投稿的作者有30余人,他们的文章占《中国农村》文章总数近一半;从年龄看,青年占比最大;从籍贯看,江苏籍人士最多;从党派和政治立场看,参加中共或倾向中共的占了多数。《中国农村》的主要作者群决定着《中国农村》的性质、
期刊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把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解读好,是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张家口红色文化底蕴沉淀深厚,如何高效开发运用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保护好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今天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合作破裂,中共党组织受到巨大冲击,党支部遭到巨大破坏。安徽党支部为适应苏维埃革命的新形势,立足于地方特有的政治社会条件,通过扩充党支部的建设,改造党支部的阶级基础,逐渐形成党支部的制度化,以最终实现党支部的重建。然而,安徽党支部当时不仅面临外部的生死存亡威胁,而且党内亦存在复杂的路线斗争,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重大影响,以致在重建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CGSS2010数据,探讨了我国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和健康状况。研究发现:第一,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可划分为娱乐型、社交型和发展型,但中产阶层的休闲频率整体不高,且阶层内部各有其特点。第二,中产阶层的健康水平整体较好,但阶层内部存在显著差异。第三,中产阶层的休闲状况和健康水平都呈现出从新中产到老中产再到边缘中产递减的特点。第四,发展型休闲是导致新、老中产与边缘中产健康水平产生差异的重要
期刊
摘 要:时代精神为当代人们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西农精神就是其中一种。西农精神符合时代精神价值要求,并具有其鲜明特征,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过程中特色的精神支柱和行动纲领,是学校的大学精神和核心竞争力,更是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和追求卓越的动力。根据时代精神的价值作用和特征,结合西农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西农精神不只是单纯的大学精神,更是一种时代精神,通过为立根偏远艰苦
期刊
摘 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是由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学习、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加强、改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有效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外实现理论内化与实践外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抓手。发挥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期刊
摘 要: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重视并抓好高校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着力吸收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有利于提高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高校党建必须要突出的工作重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党员发展成效不够理想,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在内的多种手段,加强高校青年
期刊
摘 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既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上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层面来提出建议,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