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染人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来源 :生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s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构建含人血红素加氧酶-1(hHO-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XM-6/hHO-1, 将其导入离体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观察外源性hHO-1基因在VSMC内的表达及其抗活性氧损伤作用.结果表明: (1) hHO-1基因可在靶细胞中明显表达, 转染VSMC的HO-1蛋白表达和HO酶活性分别比非转染细胞高1.8倍和2.0倍; (2)转染hHO-1的VSMC可对抗大剂量H2O2对细胞的损伤作用, 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增加和乳酸脱氢酶(L
其他文献
本实验用福尔马林试验在动物痛模型上观察了鞘内单纯注射生理盐水(NS)、 NMDA受体阻断剂MK-801、 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naloxone)、强啡肽A [Dyn A (1-17)]以及先用MK-801或
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作文教学还是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激发学生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探究式、对话式、自主式学习”,其本质都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用心去研究就能发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都有一处或多处以“问题”为核心的切入点,如能巧妙地设疑、布疑,造成悬念,在问题中引爆学生思维的“可燃点”,让其在问题的探索中有所发现,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掀起感情波澜,就能让学生学会并主动质疑,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剖析,悉心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学。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阵地。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
用大鼠离体灌流脑片的细胞外单一神经元电生理记录技术, 观察了5-HT对弓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在随机选取的149个神经元中, 有33个(22.2%)可被5 -HT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