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诺门罕战役是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诺门罕事件的爆发不是孤立的,应该从日本侵华战争的大环境中来看。诺门罕战役使日本政府颜面尽失,政治上输的精光,军事上一败涂地。诺门罕战争对欧洲战场是一种支援,而且极大鼓舞了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和斗志,对远东战局也有不小的影响。
关键词:诺门罕战役;苏联;日本;伪满洲国
诺门罕战役是1939年5月至9月在今中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一带以及今蒙古国哈拉哈河两岸进行的一场战争,参战双方为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这是一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遭到惨败而结束。如何评论诺门罕战役的历史作用,如何评估它对当时中国局势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回顾来分析其影响。
一、诺门罕战役的历程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和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在诺门罕地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苏军由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元帅和朱可夫上将指挥,日军由参谋部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和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指挥,中国称诺门罕战役,苏联称哈拉哈河战役。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占领中国东三省,之后成立听命日本的满洲国。外蒙古则在苏联的支持下,1921年宣布独立。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有日本及苏联的驻军,双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边境纠纷。而关东军也在东北积极准备,实施所谓的“北进计划”,寻机向苏联开战,击溃苏蒙军队,袭占苏联和蒙古领土。1939年5月初,伪满骑兵部队和日军顾问进入有争议的哈拉哈河以东地区,发现蒙古的巡逻兵也在这里出没,于是加强了兵力。5月4日,诺门罕战争拉开了序幕,战役分为两个阶段。
1939年5月11日至5月31日为战役的第一阶段。5月中旬,外蒙古骑兵进入诺门罕地带,并同伪满洲国警察发生交火。随之,日军以“满蒙边境纠纷处理纲要”为依据,对越境苏蒙军“断然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1]p(105)在一个轻轰炸机中队的配合下,把外蒙古军赶到哈拉哈河西岸。但不久,苏蒙军又反攻进入东岸地区。5月28日,日军又向哈拉哈河东岸发动进攻。1939年5月3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在第二届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说:“按照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互助协定,我们认为,对蒙古人民共和国保卫它的边疆给予必要的援助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对于苏联政府所签订的互助协定是非常郑重的。我们必须提出警告根据苏蒙两国所签订的互助协定,我们保卫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边境,一定要像保卫我们自己的边境一样的坚决”,[2]p(324)充分表达了抗日卫蒙的心态。
1939年6月至9月16日为第二阶段。6月中旬开始,苏军调集军力,数次空隙哈拉哈河西岸日军阵地,日军飞机迎击,展开激烈空战。7月5日,日军被迫撤回东岸。在哈拉哈河东岸,7月3-25日日军遭到苏蒙军的猛烈打击。8月,关东军司令部拟订了“诺门罕事件处理纲要”,要求日军“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在严冬季节确保既得成果,同时摧毁苏军战力,以期使敌人野心破
灭。”[2]p(115)自7月中旬到8月,苏蒙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在诺门罕地区发动攻势,除一部分日军突围外,大部分日军被歼灭。
战争的结果,以日军的失败,苏军控制和占领诺门罕一带苏蒙军所坚持的“边界线”而结束,日本史学家称这次作战是“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二、战争爆发的原因
关于日、苏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诺门罕事件,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日本与苏联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诺门罕事件是日、俄(苏)在远东长期矛盾和争夺中国“满蒙”的阶段性组成部分。”[3]也有人认为,日本是“为了试探一下‘北攻’(苏联)的可能性”。[4]p(173)而一些苏联的学者则认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看己的颠覆计划由于自己的走狗垮台而破产,于是加速准备直接侵犯蒙古人民共和国,此役就是日本加紧对边防哨所进行挑衅行动结果。[2]p(324)日本挑起诺门罕事件目的是为侵略外蒙古地区,进一步侵占苏联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因为外蒙古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很容易被日本占领。如果日本占领外蒙古地区,不仅构成对苏联西伯利业地区的直接威胁,而且极容易切断苏联西伯利业大铁路,造成苏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联系中断。特别是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又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绥远及察哈尔地区,使苏联方面感到日本要进攻外蒙古地区,国家利益受到威胁,“1936年3月12日,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声明:“如果日本决定进犯蒙古人民共和而侵害其独立,我们就不得不援助蒙古人民共和国。”[2]p(320)日本的学者则认为,这是“关东军违背中央的方针对边界纠纷采取了强硬态度”造成的。[5]p(640)
我们认为诺门罕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对该地区边境线解释的不同而发生的大规模武装冲突。日本认为,边境线应该在哈拉哈河一线上,其根据是191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军队参谋部地形考察队绘制的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外蒙古边界图,还有1906年俄国外贝加尔测量队绘制的比例尺为八万分之一的地形图。苏联及外蒙古方面认为,哈拉哈河是外蒙古领河,双方边境线应该是通过哈拉哈河东侧与北侧,其根据为在1734年哈尔加族与哈拉哈族相互争夺底盘时,由清政府裁定划分的分界线。
而且诺门罕事件的爆发不是孤立的,应该从日本侵华战争的大环境中来看,其真正原因是“日本扩大侵华战争所需要的一种策略,而不是要进攻苏联,目的就是针对苏联方面的援华行为,对苏联采取以攻为守迫使其放弃援华政策。另外日本挑起诺门罕事件明显希望借此造成反苏烟幕,以换取西方国家继续推行绥靖主义政策”。[6]苏联在1937年8月3日的《真理报》上指出:“如果日本的侵略行动没有得到其他资木主义国家的姑息纵容,日本军阀越来越肆无忌惮的行动也是不可能的”。[7]p(21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反苏反共,防止“满蒙”地区赤化,并以此换取西方国家的绥靖主义政策。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日本当局除了加强在中国全面侵略战争之外,对苏联进一步采取强硬政策。对苏联强硬政策的目的,一是想继续利用以攻为守,迫使苏联继续“不干涉”。日本方面曾解释为:苏联之所以不敢进行挑衅,主要是因为我方在军事上采取了对苏进攻体制所致,因此我方没有必要放弃这一有利的形势,否则只会使苏联坚持强硬立场,给我方对苏交涉带来不利影
响。[8]p(104-105)二是制造更大规模的反苏反共的烟幕,以转移西方国家的视线,进一步换取西方国家的绥靖主义政策。在日本看来,苏联是它对付英美等国的工具,作为帝国鉴于国际政局,在对外政策上日本可以利用苏联的余地还存
在”,[9]p(108)这种强硬政策主要表现,就是在中苏与中蒙边境地区不断挑起武装冲突,其中诺门罕事件就是规模最大一次,这就是诺门罕事件爆发的根木原因。
三、对当时中国及以后局势的影响
诺门罕战役使日本政府颜面尽失,政治上输的精光,军事上一败涂地。
从军事角度上看,诺门罕地区的战斗进行到1939年8月底,“日军前线大部分联队已失去了战斗力,整个防线岌岌可危,关东军也感到第6军已濒临绝境,日本大本营发现荻州的第6军即将被歼,决定立即从中国派遣军中抽兵回援,第5、第14师团和两个野战重炮联队源源不断开赴‘满洲’”,[10]p(281)中国正面战场的压力顿时减轻。另外,苏军机械化部队在诺门罕战争中基本歼灭精锐的日本关东军2个甲等步兵师团和全军唯一的一个坦克师团,毙伤俘敌5.4万人以上,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此以外,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这些战术在中国的抗日战场得以广泛采用,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诺门罕战役后,日本被迫将“北上侵苏”改为“南下犯美”,偷袭珍珠港,从而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太平洋战争。诺门罕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缓解了中国正面战场的压力,缓解了处于相持阶段的抗战局面,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意义上看,苏军的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鼓舞了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和斗志。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我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而此时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对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苏联在1938年向中国提供了1亿美元的贷款,1939年又提供了1.5亿美元的借款,还向中国提供了部分武器和装备,支持中国抗战。苏联政府还拒绝“日本政府要求苏联(从中国)召回军事顾问和飞行员,停止向中国供应武器”的外交照会。[7]p(60-61)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侵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么一个事实,苏军擅自入侵中国并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是违背国际关系准则的。因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首要的一条就是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和不可侵犯。而且后来,苏联又同日本及美英等帝国主义搞秘密交易,通过《苏日中立条约》和《雅尔塔协定》,把拥有156.65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从中国肢解出去,变成苏联的卫星国。中国政府迫不得已接受这种国耻,于1946年1月5日承认外蒙古独立。另外,苏联还于1944年把位于外蒙占西北部的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并入苏联版图(今称图瓦),中国政府迄今未予承认。1945年6月27日,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以个人身份会见斯大林谈外蒙古问题时,有一段对话讲到了问题的实质。蒋经国说,我们中国八年抗战,就是为了收复失地,今天日本还没有赶走,又要让出外蒙古,有违抗战的本意。斯大林说,外蒙古对苏联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与苏联保持密切的关系。他又说,条约是靠不住的,中国能否与苏联长期保持友好,很难说,况且还有美国势力的存在,所以外蒙古必须独立。[12]对于苏军打击日本侵略军的行动,中国人民一向表示钦佩,并且永远不会忘记。但也要看到,在大国强权政治压力下,中国政府被迫承认了外蒙古独立,在中国的外交史上留下了屈辱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日]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
[2][苏]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3]王春良.论日、苏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4]何清成.日本军情内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李凡.诺门罕爆发原因及对日苏关系的影响[J].历史教学,2003(10).
[7][苏]基里林.国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1917-194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8]森岛守人著、联泰译.阴谋、暗杀、军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
[9]日本国际政治学会.日俄、日苏关系展开.东京:有斐阁,1966.
[10]松本草平,华野.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一个原日本关东军军医的回忆录[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2]谢益显.中国外交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关键词:诺门罕战役;苏联;日本;伪满洲国
诺门罕战役是1939年5月至9月在今中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一带以及今蒙古国哈拉哈河两岸进行的一场战争,参战双方为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这是一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遭到惨败而结束。如何评论诺门罕战役的历史作用,如何评估它对当时中国局势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回顾来分析其影响。
一、诺门罕战役的历程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和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在诺门罕地区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苏军由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元帅和朱可夫上将指挥,日军由参谋部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和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指挥,中国称诺门罕战役,苏联称哈拉哈河战役。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全面占领中国东三省,之后成立听命日本的满洲国。外蒙古则在苏联的支持下,1921年宣布独立。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有日本及苏联的驻军,双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边境纠纷。而关东军也在东北积极准备,实施所谓的“北进计划”,寻机向苏联开战,击溃苏蒙军队,袭占苏联和蒙古领土。1939年5月初,伪满骑兵部队和日军顾问进入有争议的哈拉哈河以东地区,发现蒙古的巡逻兵也在这里出没,于是加强了兵力。5月4日,诺门罕战争拉开了序幕,战役分为两个阶段。
1939年5月11日至5月31日为战役的第一阶段。5月中旬,外蒙古骑兵进入诺门罕地带,并同伪满洲国警察发生交火。随之,日军以“满蒙边境纠纷处理纲要”为依据,对越境苏蒙军“断然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1]p(105)在一个轻轰炸机中队的配合下,把外蒙古军赶到哈拉哈河西岸。但不久,苏蒙军又反攻进入东岸地区。5月28日,日军又向哈拉哈河东岸发动进攻。1939年5月3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在第二届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说:“按照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互助协定,我们认为,对蒙古人民共和国保卫它的边疆给予必要的援助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对于苏联政府所签订的互助协定是非常郑重的。我们必须提出警告根据苏蒙两国所签订的互助协定,我们保卫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边境,一定要像保卫我们自己的边境一样的坚决”,[2]p(324)充分表达了抗日卫蒙的心态。
1939年6月至9月16日为第二阶段。6月中旬开始,苏军调集军力,数次空隙哈拉哈河西岸日军阵地,日军飞机迎击,展开激烈空战。7月5日,日军被迫撤回东岸。在哈拉哈河东岸,7月3-25日日军遭到苏蒙军的猛烈打击。8月,关东军司令部拟订了“诺门罕事件处理纲要”,要求日军“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在严冬季节确保既得成果,同时摧毁苏军战力,以期使敌人野心破
灭。”[2]p(115)自7月中旬到8月,苏蒙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在诺门罕地区发动攻势,除一部分日军突围外,大部分日军被歼灭。
战争的结果,以日军的失败,苏军控制和占领诺门罕一带苏蒙军所坚持的“边界线”而结束,日本史学家称这次作战是“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二、战争爆发的原因
关于日、苏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诺门罕事件,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日本与苏联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诺门罕事件是日、俄(苏)在远东长期矛盾和争夺中国“满蒙”的阶段性组成部分。”[3]也有人认为,日本是“为了试探一下‘北攻’(苏联)的可能性”。[4]p(173)而一些苏联的学者则认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看己的颠覆计划由于自己的走狗垮台而破产,于是加速准备直接侵犯蒙古人民共和国,此役就是日本加紧对边防哨所进行挑衅行动结果。[2]p(324)日本挑起诺门罕事件目的是为侵略外蒙古地区,进一步侵占苏联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因为外蒙古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很容易被日本占领。如果日本占领外蒙古地区,不仅构成对苏联西伯利业地区的直接威胁,而且极容易切断苏联西伯利业大铁路,造成苏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联系中断。特别是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又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绥远及察哈尔地区,使苏联方面感到日本要进攻外蒙古地区,国家利益受到威胁,“1936年3月12日,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声明:“如果日本决定进犯蒙古人民共和而侵害其独立,我们就不得不援助蒙古人民共和国。”[2]p(320)日本的学者则认为,这是“关东军违背中央的方针对边界纠纷采取了强硬态度”造成的。[5]p(640)
我们认为诺门罕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对该地区边境线解释的不同而发生的大规模武装冲突。日本认为,边境线应该在哈拉哈河一线上,其根据是191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军队参谋部地形考察队绘制的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外蒙古边界图,还有1906年俄国外贝加尔测量队绘制的比例尺为八万分之一的地形图。苏联及外蒙古方面认为,哈拉哈河是外蒙古领河,双方边境线应该是通过哈拉哈河东侧与北侧,其根据为在1734年哈尔加族与哈拉哈族相互争夺底盘时,由清政府裁定划分的分界线。
而且诺门罕事件的爆发不是孤立的,应该从日本侵华战争的大环境中来看,其真正原因是“日本扩大侵华战争所需要的一种策略,而不是要进攻苏联,目的就是针对苏联方面的援华行为,对苏联采取以攻为守迫使其放弃援华政策。另外日本挑起诺门罕事件明显希望借此造成反苏烟幕,以换取西方国家继续推行绥靖主义政策”。[6]苏联在1937年8月3日的《真理报》上指出:“如果日本的侵略行动没有得到其他资木主义国家的姑息纵容,日本军阀越来越肆无忌惮的行动也是不可能的”。[7]p(21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反苏反共,防止“满蒙”地区赤化,并以此换取西方国家的绥靖主义政策。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日本当局除了加强在中国全面侵略战争之外,对苏联进一步采取强硬政策。对苏联强硬政策的目的,一是想继续利用以攻为守,迫使苏联继续“不干涉”。日本方面曾解释为:苏联之所以不敢进行挑衅,主要是因为我方在军事上采取了对苏进攻体制所致,因此我方没有必要放弃这一有利的形势,否则只会使苏联坚持强硬立场,给我方对苏交涉带来不利影
响。[8]p(104-105)二是制造更大规模的反苏反共的烟幕,以转移西方国家的视线,进一步换取西方国家的绥靖主义政策。在日本看来,苏联是它对付英美等国的工具,作为帝国鉴于国际政局,在对外政策上日本可以利用苏联的余地还存
在”,[9]p(108)这种强硬政策主要表现,就是在中苏与中蒙边境地区不断挑起武装冲突,其中诺门罕事件就是规模最大一次,这就是诺门罕事件爆发的根木原因。
三、对当时中国及以后局势的影响
诺门罕战役使日本政府颜面尽失,政治上输的精光,军事上一败涂地。
从军事角度上看,诺门罕地区的战斗进行到1939年8月底,“日军前线大部分联队已失去了战斗力,整个防线岌岌可危,关东军也感到第6军已濒临绝境,日本大本营发现荻州的第6军即将被歼,决定立即从中国派遣军中抽兵回援,第5、第14师团和两个野战重炮联队源源不断开赴‘满洲’”,[10]p(281)中国正面战场的压力顿时减轻。另外,苏军机械化部队在诺门罕战争中基本歼灭精锐的日本关东军2个甲等步兵师团和全军唯一的一个坦克师团,毙伤俘敌5.4万人以上,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此以外,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这些战术在中国的抗日战场得以广泛采用,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诺门罕战役后,日本被迫将“北上侵苏”改为“南下犯美”,偷袭珍珠港,从而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太平洋战争。诺门罕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缓解了中国正面战场的压力,缓解了处于相持阶段的抗战局面,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意义上看,苏军的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鼓舞了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和斗志。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我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而此时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对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苏联在1938年向中国提供了1亿美元的贷款,1939年又提供了1.5亿美元的借款,还向中国提供了部分武器和装备,支持中国抗战。苏联政府还拒绝“日本政府要求苏联(从中国)召回军事顾问和飞行员,停止向中国供应武器”的外交照会。[7]p(60-61)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侵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么一个事实,苏军擅自入侵中国并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是违背国际关系准则的。因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首要的一条就是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和不可侵犯。而且后来,苏联又同日本及美英等帝国主义搞秘密交易,通过《苏日中立条约》和《雅尔塔协定》,把拥有156.65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从中国肢解出去,变成苏联的卫星国。中国政府迫不得已接受这种国耻,于1946年1月5日承认外蒙古独立。另外,苏联还于1944年把位于外蒙占西北部的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并入苏联版图(今称图瓦),中国政府迄今未予承认。1945年6月27日,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以个人身份会见斯大林谈外蒙古问题时,有一段对话讲到了问题的实质。蒋经国说,我们中国八年抗战,就是为了收复失地,今天日本还没有赶走,又要让出外蒙古,有违抗战的本意。斯大林说,外蒙古对苏联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与苏联保持密切的关系。他又说,条约是靠不住的,中国能否与苏联长期保持友好,很难说,况且还有美国势力的存在,所以外蒙古必须独立。[12]对于苏军打击日本侵略军的行动,中国人民一向表示钦佩,并且永远不会忘记。但也要看到,在大国强权政治压力下,中国政府被迫承认了外蒙古独立,在中国的外交史上留下了屈辱的一页。
[参考文献]
[1][日]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
[2][苏]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3]王春良.论日、苏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4]何清成.日本军情内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李凡.诺门罕爆发原因及对日苏关系的影响[J].历史教学,2003(10).
[7][苏]基里林.国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1917-194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8]森岛守人著、联泰译.阴谋、暗杀、军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
[9]日本国际政治学会.日俄、日苏关系展开.东京:有斐阁,1966.
[10]松本草平,华野.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一个原日本关东军军医的回忆录[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2]谢益显.中国外交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