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也在逐步趋于完整化。将过程性评价引入并应用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完善课程考核的重要手段。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考核制度贯穿于整个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始终,使其为教学提供依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考试模式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效果等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结果进行具体量化并结合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最后的期末考核成绩综合得出总成绩。目前,过程性考核在体育、美术、音乐课等方面课程应用较少;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运用的更为稀少。本文就此现状进行分析,并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及现状
汪晓赞(2003)在《课程标准下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转变》[1]中指出:我国以往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仅仅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这两个主要方面,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具体来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健康状况和体能的评价;
2.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3.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
童丽平(2006)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与对策[2]中提到,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公共体育课学习评价时,不仅要重视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评价;学生终结性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的评价以及学生阶段性的评价。
严文刚、李裕全(2013)在《当前我国体育课程研究现状与评述》[3]中指出,我国近二十年来在课堂教学和教师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对课程评价的现状研究还不够完善,除课堂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外,缺少对于过程性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探究。
二、我国普通高校现行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弊端
(一)评价体系并不重视学生的个人差异
我国普通高校现行公共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单一,多以期末考核的成绩作为主要参考。但是,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情况都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单纯按照一定的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容易误导学生,助长不良学风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一些经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却可以拿到好成绩,而一些没经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交差的学生虽然课堂上比较积极,但是却得不到好成绩,严重打击了学生兴趣,对体育课抱有消极态度,甚者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在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应用过程性评价的优点和好处
(一)公平公正,合理分段,尊重学生学习成果
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阶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得出综合成绩,并结合最后期末的考核成绩,更公平公正的得出学期内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与传统评价方式不同,在学生每阶段学习之后进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这一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心理和情感的需要,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多样化方式进行评价,做到“以人为本”
过程性评价的出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评价方式不同,过程性评价强调“以人为本”,从多阶段,多角度注重学生个体的培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上应用过程性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重视“分数”转变为重视“学生发展”。
2.过程性评价不仅贯穿于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而且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展示作为重点。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运用这一方式,将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充分融为一体,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3.在过程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的综合评价是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性评价能较全面、及时、持续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評价更为客观、合理。
(二)建议
1.革新评价理念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习深造、了解不同的评价方式及考核模式,及时更新并加以应用。在体育课程教学方面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2.完善评价模式
我国现有的评价模式尚不完整,更多、更新、更准确的评价模式也是我国学者要着重研究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评价模式,丰富评价方式;根据教学质量的反馈,及时做好调整工作。
3.扩展评价内容
运用过程性评价,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每一阶段教师、学生课上互动、教学效果、以及体育知识的积累及运用进行总结之后再结合最后考试成绩得出总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汪晓赞.课程标准下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转变[J].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探析,2003(9):54-55.
[2]童丽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02):93-96.
[3]严文刚,李裕全.当前我国体育课程研究现状与评述[J].药学教育,2013,29(03):34-37.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考试模式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学习效果等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结果进行具体量化并结合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最后的期末考核成绩综合得出总成绩。目前,过程性考核在体育、美术、音乐课等方面课程应用较少;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运用的更为稀少。本文就此现状进行分析,并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及现状
汪晓赞(2003)在《课程标准下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转变》[1]中指出:我国以往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仅仅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这两个主要方面,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具体来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健康状况和体能的评价;
2.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3.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
童丽平(2006)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与对策[2]中提到,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公共体育课学习评价时,不仅要重视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评价;学生终结性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的评价以及学生阶段性的评价。
严文刚、李裕全(2013)在《当前我国体育课程研究现状与评述》[3]中指出,我国近二十年来在课堂教学和教师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对课程评价的现状研究还不够完善,除课堂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外,缺少对于过程性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探究。
二、我国普通高校现行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弊端
(一)评价体系并不重视学生的个人差异
我国普通高校现行公共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单一,多以期末考核的成绩作为主要参考。但是,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情况都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单纯按照一定的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容易误导学生,助长不良学风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一些经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却可以拿到好成绩,而一些没经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交差的学生虽然课堂上比较积极,但是却得不到好成绩,严重打击了学生兴趣,对体育课抱有消极态度,甚者会产生抵触情绪。
三、在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应用过程性评价的优点和好处
(一)公平公正,合理分段,尊重学生学习成果
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阶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得出综合成绩,并结合最后期末的考核成绩,更公平公正的得出学期内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与传统评价方式不同,在学生每阶段学习之后进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这一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心理和情感的需要,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多样化方式进行评价,做到“以人为本”
过程性评价的出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评价方式不同,过程性评价强调“以人为本”,从多阶段,多角度注重学生个体的培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上应用过程性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重视“分数”转变为重视“学生发展”。
2.过程性评价不仅贯穿于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而且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展示作为重点。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运用这一方式,将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充分融为一体,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3.在过程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的综合评价是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性评价能较全面、及时、持续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評价更为客观、合理。
(二)建议
1.革新评价理念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习深造、了解不同的评价方式及考核模式,及时更新并加以应用。在体育课程教学方面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2.完善评价模式
我国现有的评价模式尚不完整,更多、更新、更准确的评价模式也是我国学者要着重研究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评价模式,丰富评价方式;根据教学质量的反馈,及时做好调整工作。
3.扩展评价内容
运用过程性评价,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每一阶段教师、学生课上互动、教学效果、以及体育知识的积累及运用进行总结之后再结合最后考试成绩得出总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汪晓赞.课程标准下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转变[J].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探析,2003(9):54-55.
[2]童丽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02):93-96.
[3]严文刚,李裕全.当前我国体育课程研究现状与评述[J].药学教育,2013,29(0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