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就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能够迅速地处理好意外发生的事件,快速调整教学方案,化被动为主动,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是我们长期从事化学以及自然科学教学的教师必需具备的能力,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正是他们所短缺的一种本事。
关键词:化学 艺术性 课堂
化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因材施教?在此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任务、结合化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等情况,并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拟订出教学的方案。一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课本
课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只有对课本特别熟悉,对主要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处理好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比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该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诱导,或使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或将问题分解开来,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换位思考。从而使学生对所研究问题有全面完整的理解。这些只有熟悉课本才能办到。
2. 要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种种渠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同一个课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角度的差异,时常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状况。
3. 要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思想中安排、分析、展现上课情景,既要将授课的步骤、纲领、内容细致安排、推敲,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景象。比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怎样回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个问题通常会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又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思考,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 对演示实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演示实验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的实验的目的、要求、所用仪器、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易操作性以及实验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做好实验准备。
5.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停扩大知识面,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因材施教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及时根据学生信息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化学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一样,只有掌握反馈信息才气实现精确的调控。化学课堂教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把握教学现状,找出教学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教学进程处于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要从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各种表现中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转变和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的交流状态,达到最好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的干扰,就要果断地采取措施,转变、调整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怎样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方法。
1.绕道迂回,调整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当发现原来设计的题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应及时调整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题目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增加铺垫,将问题分解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题目过于浅显,要适当补充问题,以调整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如遇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采取措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偶发事件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化被动为主动,通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时,收集到的氧气一般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氯气味),而课本上明明白白写着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在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后,常会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分析,因为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在氯酸根分解的同时是否也有少量的氯气产生,有待于同学们以后自己去探索。这样教师即给学生指出了探索的方向,又没有超越现有知识范围,同样可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制造气氛,建立情境
平淡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过于喧嚣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效果,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的更具有吸引力,仪器布置的美观整洁一些,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设计具有连贯性、递进性、新颖性等;还要注意组织教学语言,对学生要多使用友善、幽默风趣的词句。不要敌视、挖苦和讽刺学生。這些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启蒙教师,我们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想对学生的未来影响很大。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异想天开提一些我们认为根本就不可思议的问题,如:怎样让铝变成白金?二氧化碳在地球上是不断循环的,怎么还会产生温室效应?臭氧的密度比空气大,为什么要漂在大气层外而不掉到地面上来?等等。我认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初级阶段,是未来发明创造的源泉。首先,我们教师就不要将课本当作是死的教条,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科学中不管是那一个领域的概念或定义,都是在一定的范围或前提条件下划出的一个框框,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原来的概念或定义就不再成立。比如:课本对化学变化下的定义是研究分子分解以及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一种原子要变成另一种原子的问题就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但是学生的思维想象却不受这个限制。他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可能会提。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鼓励学生:“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正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但还没有明确定论的问题,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暂不做解释,下去可以研究,也许攻克这个难题的人就是你”。这样即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教学功力、广博的专业和课外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课本知识全面掌握、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知识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才能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机动灵活地驾御课堂教学。
关键词:化学 艺术性 课堂
化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因材施教?在此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任务、结合化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等情况,并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拟订出教学的方案。一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课本
课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只有对课本特别熟悉,对主要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处理好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比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该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诱导,或使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或将问题分解开来,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换位思考。从而使学生对所研究问题有全面完整的理解。这些只有熟悉课本才能办到。
2. 要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种种渠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同一个课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角度的差异,时常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状况。
3. 要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思想中安排、分析、展现上课情景,既要将授课的步骤、纲领、内容细致安排、推敲,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景象。比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怎样回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个问题通常会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又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思考,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 对演示实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演示实验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的实验的目的、要求、所用仪器、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易操作性以及实验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做好实验准备。
5.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停扩大知识面,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因材施教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及时根据学生信息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化学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一样,只有掌握反馈信息才气实现精确的调控。化学课堂教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把握教学现状,找出教学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教学进程处于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要从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各种表现中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转变和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的交流状态,达到最好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的干扰,就要果断地采取措施,转变、调整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怎样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方法。
1.绕道迂回,调整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当发现原来设计的题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应及时调整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题目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增加铺垫,将问题分解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题目过于浅显,要适当补充问题,以调整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如遇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采取措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偶发事件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化被动为主动,通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时,收集到的氧气一般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氯气味),而课本上明明白白写着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在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后,常会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分析,因为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在氯酸根分解的同时是否也有少量的氯气产生,有待于同学们以后自己去探索。这样教师即给学生指出了探索的方向,又没有超越现有知识范围,同样可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制造气氛,建立情境
平淡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过于喧嚣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效果,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的更具有吸引力,仪器布置的美观整洁一些,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设计具有连贯性、递进性、新颖性等;还要注意组织教学语言,对学生要多使用友善、幽默风趣的词句。不要敌视、挖苦和讽刺学生。這些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启蒙教师,我们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想对学生的未来影响很大。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异想天开提一些我们认为根本就不可思议的问题,如:怎样让铝变成白金?二氧化碳在地球上是不断循环的,怎么还会产生温室效应?臭氧的密度比空气大,为什么要漂在大气层外而不掉到地面上来?等等。我认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初级阶段,是未来发明创造的源泉。首先,我们教师就不要将课本当作是死的教条,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科学中不管是那一个领域的概念或定义,都是在一定的范围或前提条件下划出的一个框框,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原来的概念或定义就不再成立。比如:课本对化学变化下的定义是研究分子分解以及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一种原子要变成另一种原子的问题就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但是学生的思维想象却不受这个限制。他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可能会提。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鼓励学生:“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正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但还没有明确定论的问题,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暂不做解释,下去可以研究,也许攻克这个难题的人就是你”。这样即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教学功力、广博的专业和课外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课本知识全面掌握、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知识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才能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机动灵活地驾御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