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法治思维追求公平正义,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提升法治思维能力,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依法办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让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坚持为民用权,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正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思维;培养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国,能够促进国家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正轨,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及规范化。依法治国,能够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安全。 新的历史背景下,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党对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执政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法治与法治思维
法治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其外在形式体现在依法治国方面,其基本要素是依法办事。法治的核心主旨是根据价值观构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行为方式,形成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管理模式以法律制度为主导,体现有序化。法治不仅指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追求。法治思维是以法治为价值追求和以法治规范为基本遵循来思考问题、指导行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法的思维之一种。法的思维是观察、理解和解释人与人、人与国家以及人群之间关系的规范思维,包括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在静态法律思维基础上形成的活态表达方式,它在现代条件下围绕社会生活规范性命题产生并作用于一切规范化制度运行安排,开辟了重新认识人与国家关系的独特视角。法治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以合法性为出发点,法治思维基于法治建设。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升法治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建设法治中国。
二、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意义
徒善不足以为证,徒法不能以自行。良法需要合适的人去正确地实施,良法的实施依赖于领导干部。如果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则不能正确地实施良法;如果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依法治国则难以推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欠缺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对社会、经济和国家的建设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层面的影响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关键。领导干部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运用法治思维,能够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国家建设层面的影响
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未来法治国家的发展,关键因素就是人的素养和法律素质。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善用法治思维来处理实际问题,善用法治思维看待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形成法治思维,将公权力约束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将依法治国纳入工作的全部過程中,能够推进国家建设,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
(一)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辨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辨能力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基础。首先,通过不断地学习,让领导干部认识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建设是党的重要目标。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要确保良法的实施。其次,要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让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法律产生信仰,让领导干部对法律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用法治思维谋求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用法治方式推动发展,让领导干部不断认识到法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获得切实的保障和有序地运作。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在执政中用法律法规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立相关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二)培养用法治思维为民服务的意识
倡导法治宣传,让领导干部对法有更正确、更清晰地认识,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产生对法律的信任感,将法治思维根植于领导干部内心,进而对社会主义法治产生信仰。培养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为民服务的意识,要加强法治的宣传,让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到法治社会的优势,认识到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用法治思维谋划稳定工作,将依法办事纳入整个工作过程,用法治思维为民服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用权为民,依法用权,自觉接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在法律监督过程中,高度重视群众监督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监督,以及传统的检举揭发、申诉以及信访等法律规定的群众监督的制度形式,实行举报查实有奖制度,发挥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行为进行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民群众监督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依赖于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提升。
(三)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社会主义法律是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由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培养要坚持社主义方向。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领导干部要做到坚持严格执法,从实际出发,依法执政,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让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不断强化法治意识思维,防止公权力滥用,杜绝执法不力、执法过度。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将法律作为国家运行的最基本规则。
(四)优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途径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培养,要不断优化培养途径。在培养思路上注重德法兼修。只有不断优化培养途径,才能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各级党校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领域,通过规范引导,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已经进入“AI+教育”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AI+教育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法治教育培养手段显得单一。同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也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受到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的培养手段,很难达到实际效果。因此,需要借助AI+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推送微信图文等多种现代化教育方式,实现培养途径的优化。
四、小结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国,要重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国家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的正轨,让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层面实现法律化、规范化。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参与管理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依赖于多种因素。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要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辨能力,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推动各项工作;用法治思维为民服务,为民用权,依法用权,要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维护人民利益。
参考文献:
[1]贺海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光明日报(理论与实践),2020年11月13日第11版。
[2]刘颖,全面依法治国中党政领导干部法治价值观展开进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4):130-135.
作者简介:唐声文(1986-),女,汉族,重庆人,法学硕士,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思维;培养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国,能够促进国家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正轨,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及规范化。依法治国,能够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安全。 新的历史背景下,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党对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执政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法治与法治思维
法治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其外在形式体现在依法治国方面,其基本要素是依法办事。法治的核心主旨是根据价值观构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行为方式,形成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管理模式以法律制度为主导,体现有序化。法治不仅指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追求。法治思维是以法治为价值追求和以法治规范为基本遵循来思考问题、指导行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法的思维之一种。法的思维是观察、理解和解释人与人、人与国家以及人群之间关系的规范思维,包括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在静态法律思维基础上形成的活态表达方式,它在现代条件下围绕社会生活规范性命题产生并作用于一切规范化制度运行安排,开辟了重新认识人与国家关系的独特视角。法治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以合法性为出发点,法治思维基于法治建设。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升法治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建设法治中国。
二、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意义
徒善不足以为证,徒法不能以自行。良法需要合适的人去正确地实施,良法的实施依赖于领导干部。如果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则不能正确地实施良法;如果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依法治国则难以推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欠缺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对社会、经济和国家的建设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层面的影响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关键。领导干部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运用法治思维,能够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国家建设层面的影响
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未来法治国家的发展,关键因素就是人的素养和法律素质。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善用法治思维来处理实际问题,善用法治思维看待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形成法治思维,将公权力约束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将依法治国纳入工作的全部過程中,能够推进国家建设,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
(一)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辨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辨能力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基础。首先,通过不断地学习,让领导干部认识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国家建设是党的重要目标。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要确保良法的实施。其次,要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让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法律产生信仰,让领导干部对法律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用法治思维谋求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用法治方式推动发展,让领导干部不断认识到法治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获得切实的保障和有序地运作。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在执政中用法律法规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立相关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二)培养用法治思维为民服务的意识
倡导法治宣传,让领导干部对法有更正确、更清晰地认识,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产生对法律的信任感,将法治思维根植于领导干部内心,进而对社会主义法治产生信仰。培养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为民服务的意识,要加强法治的宣传,让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到法治社会的优势,认识到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用法治思维谋划稳定工作,将依法办事纳入整个工作过程,用法治思维为民服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用权为民,依法用权,自觉接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在法律监督过程中,高度重视群众监督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监督,以及传统的检举揭发、申诉以及信访等法律规定的群众监督的制度形式,实行举报查实有奖制度,发挥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行为进行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民群众监督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依赖于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提升。
(三)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社会主义法律是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由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培养要坚持社主义方向。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领导干部要做到坚持严格执法,从实际出发,依法执政,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让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不断强化法治意识思维,防止公权力滥用,杜绝执法不力、执法过度。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将法律作为国家运行的最基本规则。
(四)优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途径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的培养,要不断优化培养途径。在培养思路上注重德法兼修。只有不断优化培养途径,才能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各级党校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领域,通过规范引导,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已经进入“AI+教育”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AI+教育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法治教育培养手段显得单一。同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也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受到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的培养手段,很难达到实际效果。因此,需要借助AI+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推送微信图文等多种现代化教育方式,实现培养途径的优化。
四、小结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国,要重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国家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的正轨,让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层面实现法律化、规范化。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参与管理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依赖于多种因素。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要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辨能力,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推动各项工作;用法治思维为民服务,为民用权,依法用权,要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维护人民利益。
参考文献:
[1]贺海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光明日报(理论与实践),2020年11月13日第11版。
[2]刘颖,全面依法治国中党政领导干部法治价值观展开进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4):130-135.
作者简介:唐声文(1986-),女,汉族,重庆人,法学硕士,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