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作文:空摆文艺架,不知要说啥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1985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在一所中学参加活动时,在校园展示栏上看到了一篇获校内作文比赛一等奖的文章。我细细一读,全文满是“长风流淌”“抖落暖意”“往昔时光”“生命悲凄”“舟散月明”“念念红尘”……
  我虽然不算饱读诗书,也不是名家大师,但也算是个勤于读书并且从事写作十多年的“职业作家”,按说读懂几篇学生作文应是没问题的,然而我真的越来越看不懂现在的学生作文了。比如眼前这篇,我一连读了三遍,除了读到一大堆华丽唯美的词藻外,完全没看懂作者想表达什么。或许就连作者都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因为那些看上去很华美的词藻结合在一起时,其实充满了矛盾和错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作文呈现出一种很“文艺”的样子。每个孩子在作文中都喜欢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尽世上所有的唯美词藻,做一场肤浅甚至造作的文字表演,感慨“岁月”与“生命”,叹息“初心”与“迷失”。然而很多作文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真情实感。著名作家王蒙就曾对这类作品说过一句打油诗:“空摆文艺架,不知要说啥。”
  说到“文艺”这两个字,我直接想到的就是“文艺范”。“范”就是“模样”,“文艺范”的通俗解释应该就是“摆出一副很文艺的样子”。这类作品追求的其实是“一副看上去很文艺的样子”,而不是“一颗品起来很文艺的心”。
  这与很多作家和老师们的暗示和引导是分不开的。我曾经接触过一些学校的文学社,也听过一些爱好文学的老师们朗读自己的作品。在他们朗读的时候,冲进我耳朵里的全是“思念”“疼痛”和“泪水”,但全文听下来,我唯一没有听明白的是,他们到底在思念什么,疼痛什么,为什么而流泪。
  因为外表最容易模仿,所以“流表”成了“流行”,“肤浅”成了“浅吟”,“矫揉造作的伪文学”被人抬举成了“深不可测的真文章”。现在有很多读者,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他们只愿意承认甚至仰望那些他们看不懂的文章。正因为这些没有真意、让人“不明觉厉”的作品总是被人高高抬举,所以写作的人为了显得自己有水平,就开始努力去用一种别人看不懂的方式创作,从而诞生出许多“空有唯美却没有实意,甚至充斥着矛盾与错误的伪文学”。
  这种伪文学、伪写作在眼下泛滥成灾,这群奔向伪文学的人,又以中学生为主。准确地说,他们是从中学时代开始起步的。那么中学生为什么特别愿意奔向这种伪文学、伪写作呢?我称其为“力量的展示”。
  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组画面:让一个40岁的人拿着苍蝇拍去拍打蚊子,他们会非常轻松地完成这样一个动作,但如果让一个5岁的孩子拿着苍蝇拍去拍打蚊子,他们会做出一个“跳跃”的动作,嘴里还会发出“哈”的吼声,好像他们不是拍死了一只蚊子,而是把一个武林高手打出了20米远。当一个人刚刚可以主宰自己的力量时,就会使劲去展示和宣布自己拥有了这份力量。一个使劲拍打蚊子的5岁孩子,其实就等同于一個中学生对于文字的主宰力量——“我学会了这么多美妙的词语,我要用到作文里去,那样就能显得我很厉害了!”
  此外,再加上一些伪作家们不负责任的示范、一些老师们不求甚解的引导,更是彻底激活了学生们的这种本能,所以越来越多的“生命”“岁月”“时光”“初心”“迷失”开始出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根本还没有品尝到生命的苦乐,却开始教化别人关于生命的真谛;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有体会过时光的易逝,却总在作文里感叹岁月如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自己的初心都还没有建立,却总喜欢在作文里教导别人要守护初心;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没有体会到金钱的真意,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诱惑,却开始告诫别人不要在诱惑中迷失自己……太多太多的学生,都在作文中把自己摆在一个“上帝”或“圣人”的位置上,高高在上地指引着芸芸众生,却忘记了他们自己才是需要去学习和感受生活的初生牛犊。
  人们对伪文学的仰视心态、学生们努力想要展示自己的“力量”、家长或老师的错误引导,这三者“相辅相成”,导致现在让人看不懂的学生作文越来越多。
  事实上,作文写得越“文艺”,可能说明你越不会写作文。莫言、余华、贾平凹,或者是更早一些的巴金、鲁迅、冰心,或者更久远的海明威、普希金、雨果、巴尔扎克……几乎所有作家在作品中所描述的全是“我感受到了什么”,而不是“我要教导你什么”。所谓读者的收获,也不是归于作家的教导,而是读者自己的领悟。学生作文,更应该着重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必去耍花腔、唱高调。
  学生对一篇作文的无限度拔高和美化,无非是掩饰自己对于文章核心的不确定。如果对于创作主题非常明确,那么任何一个过于抽象笼统的描述都是多余的,是有碍作者抒发本意的。即使是林清玄、雪小禅、包利民和纳兰泽芸这样的现代浪漫主义作家,他们笔下的“唯美”也是一簇绽放在大地上的花朵,美而实在;反观很多没有实意的“唯美”,只不过是漂浮在半空的游云,虽美但虚。
  学生作文,还是应该多写写发生在生活中的点滴,多写写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才是一个学生的真正营养;而不必总是老气横秋地去指点江山,也不必总是无病呻吟地去缅怀光阴。引用一位一线教师朋友的话作结:“写作文就是要写‘真小美’,用最朴实的文字把最小的事情写得最具感染力,就成功了。”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责任编辑:王梦茜
其他文献
近年来,许多幼儿园率先亮起“特色办园”的牌子,千方百计搞出个特色。一时间,各种特色教育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结合实际,园所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如何看待“特色”?如何摸索特色办园之路?怎样兼容特色教育与幼儿的全面成长,以实现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和办园质量的提高?且听部分幼儿园代表发声,分享他们对于特色教育的思考及经验。  让内涵发展成为培育特色的主旋律  文化建设对于幼儿园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2019年4月,敲下这行文字时,距离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发布,过去了150多天。16万民办幼儿园,直面转型发展的新课题。  这份学前教育的“深改意见”中,再度强调了“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兒占比)达到80%”。这样的时间节点和数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不同的是,这是
期刊
有些花儿,虽花期不同,终绚丽绽放;  有些孩子,虽心智不同,终健康成长;  有些老师,因静待花开,而辛勤耕耘;  有些教育,因期待成长,而选择守望。  成长,如花开的声音,安然待之,静等蓓蕾缓缓绽放。  让每一个独特不凡的个体,肆意绽放在自己的芳华里。  ——题记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擦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
期刊
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日益凸显。如何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让优秀的传统道德理念深入现代学子的身心,成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课题。山东省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将德育课程命名为“出彩中国娃”,旨在培养出“根植祖国,各美其美”的中国好少年。“出彩”在于张扬学生个性,给每一个学生创设适合发展的领域,“中国娃”则旨在培养中国气质风貌的学子。  “出彩中国娃”德育课程,是在学校
期刊
广大农村是希望的田野,农村教师是希望的田野上的耕耘者。对一个小村来说,学校犹如一座精神殿堂,有学校在,村庄就有了灵气;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一所好学校,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希望。而一所好学校,要有一位治校有方的好校长。万磊就是一位立志扎根农村教育的好校长。  冰心一片系于农村教育  万磊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在农村读了小学、中学,中师毕业后又回到了农村小学任教。他先后担任过教导处主任、副校长、
期刊
科创教育作为一种融合信息技术,以“在创意、创新、创造中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只教授事实性知识的小学教学现状,江西省铅山县实验小学将STEM课程培育模式和创客理念引入教育体系中,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动手技术与跨界创造力素养的综合课程。  为了保障科创教育的正常开展,
期刊
2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强调要强化家庭教育,并对目标任务提出要求,指出要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要点”还提出了工作措施: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研究制定家长、学校指导手册;启动家庭教育法立法研究与家校共育共治机制实践试点。  从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
期刊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在学前阶段开展社会领域教育对幼儿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学习中必须经过体验、内化,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性行为才能真正形成。因此结合园所发展需要,结合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特点,构建社会领域体验式园本课程成为一种必然,也是实现园所、教师
期刊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幼儿园经历了从开展园本教研制度研究到园本课程研究,再到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探索历程。这其中,既包括成功的收获,也存在一些误区。不难发现,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着片面理解特色、盲目追求特色和突出个人意志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幼儿过早地被特色限制,被专项定格,全面发展受到威胁。  幼儿园的“特色”是科学打造的吗?特色办园就等于特长办园?特色办园热背后又应有怎样的冷思考?针对特色办园
期刊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随着“国学热”升温,一些培训机构瞄准了部分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牟利。对此,“国学热”理应冷思考:究竟什么是国学?好的国学教育是怎样的?如何通过国学塑造人?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文史学者刘梦溪。  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