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县,不仅是山西省忻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唯一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还是全省铁矿储量最大的县份。面对转型跨越的改革大潮,代县县委、县政府抢抓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重要历史机遇,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掀起了新一轮的项目建设热潮,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抓特色,创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
代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如何使传统农业转型为新型现代农业?代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针,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和“两带四园八大产业”的总体规划,全面推进滹沱河两岸高效农业带、城东十里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城南南门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北关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聂营镇大南坪山庄经济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水稻、辣椒、小杂粮、水果玉米、黄酒、干鲜果、蔬菜、畜牧等八大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业。
水果玉米是2009年郝江陵县长引进的新品种。2011年年底,代县金九州农产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郦园牌水果玉米荣获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2012年,代县金九州农产品实业有限公司与2000多农户签订了5000亩水果玉米的种植收购合同,为他们发放种子和技术资料,进行技术培训,5000亩水果玉米喜获丰收。金九州公司还加大了研发力度,开发出番茄酱水果玉米、草莓酱水果玉米等系列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都市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市场。
肉鸡养殖加工是2011年代县引进的一项农业产业化项目。代县在阳明堡镇大茹解村创办了集肉鸡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金鸡农牧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在代县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代县县委、县政府对这一项目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霍富荣、县长郝江陵率领县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多次到金鸡公司调研。不到半年时间,金鸡公司已从各养殖专业合作社回收出栏肉鸡100多万只,为养殖户增加收入近200万元。
代县黍米是历史悠久的特色小杂粮。用代县黍米酿制的代县黄酒是代县的特色酒品。2011年3月,省委书记袁纯清在代县调研时,亲口品尝了代县代王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代王牌原浆黄酒,对这一历史名酒给予高度评价,当即决定将代县黄酒定为省委、省政府的接待专用酒。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代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黄酒产业作为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项目,争取把代县的黄酒产业做大做强。
在抓好黄酒、水果玉米、肉鸡养殖的同时,代县还稳步推进辣椒、红芸豆、酥梨、核桃、仁用杏等优质小杂粮和优质干鲜水果基地的建设,在全县形成了“两带四园八大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抓升级,谋转型,加速工业新型化
代县的铁矿储量十分丰富,涉铁企业每年为全县财政的贡献占到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但同时也带来严峻的生态问题、安全问题。为此,代县按照“一区两带三大方阵”的工业布局,全面加快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平台的进程,全力加速工业产业的转型步伐。
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涉铁项目的升级再造。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运用资本扩张和业务合作等手段联合兼并,构建现代工业集团。泰丰、白峪里、厚旺三家铁矿投资3.47亿元进行了技改扩建,年新增铁精矿粉产量100多万吨。按照“建设大平台”的计划,该县完成了“钢钛特色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抓住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等量置换升级改造的机遇,积极推进代州钢铁有限公司200万吨钢铁项目的立项上马。
为了改变“一铁独大”的经济格局,实现由资源型经济向绿色循环经济的转变,代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大大调动了广大企业家谋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目前,已有35家企业上马转型项目36个,涉及农业、科技、建材、新材料、房地产、旅游等项目,总投资达17.64亿元,完成投资6.98亿元。
代县明利矿业有限公司率先新上项目,利用铁矿选矿后的尾矿废砂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变废为宝,转化成新型建筑材料,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好项目。
代县白峪里矿山冶炼有限公司在韩街村建起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集中展示代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雕镌艺术博物馆”,跻身于全省十大非遗专题博物馆行列。
根据当下汽车消费大、废旧轮胎多的情况,代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扶持代县礼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全省首条用废旧轮胎生产高品质混炼胶的生产线,生产过程无排放,无污染,绿色环保,为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
根据代县风电资源丰富的情况,该县还先后引进两大风电集团,上马了总投资20亿元的20万千瓦雁门关风电工程和总投资10亿元的大唐山西新能源公司100兆瓦风力发电一期工程项目。
修景点,扩景区,推进旅游市场化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代县,全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433处。如此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代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先天基础。
2009年以来,代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把开发雁门关作为文化强县的龙头工程,3年投资3.8亿元,完成景点维修复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项目配套、生态环境治理、特色文化挖掘、旅游市场开发等7大类106项工程。如今的雁门关景区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荣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殊荣。雁门关修复工程被著名长城专家成大林先生称之为长城保护修复工程的典范。此外,代县稳步推进代州古城和南线的赵呆观景区、西线的白人岩景区、东线的杨家将故里景区的旅游开发,初步形成了“一心四线”的旅游格局。
在抓好景点景区开发的同时,围绕吸引游客消费,代县统筹抓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的开发。鼓励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全力推进动画片《杨家将》和大型电视连续剧《北宋雁门风云》的制作拍摄,举办第二届“中国·雁门关国际边塞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并充分发挥代县民间技艺优势,扶持发展杨氏古建、天顺昌泥塑、锦绣源刺绣、张俊农民画等具有“雁门文化”符号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代县由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转变。
重民生,办实事,谱写惠民新篇章
代县县委、县政府以民生改善为要,努力把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把项项惠民工程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县委、县政府创新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动新城建设项目。先后投资20多亿元,全面完成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代县职业技术学校、代县人民检察院、代县第五中学等单位已入住新城。新城医院装修完毕,即将开业。六大住宅小区开发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投资2.1亿元的滹沱河湿地公同建设项目也已胜利竣工。
全省实施的新“五个全覆盖”工程方面,代县于2011年提前完成两项,其余三项2012年全部完成。目前,已建成乡镇文化站11座,农家书屋384座,体育活动场所332处,892名职业高中学生从去年秋季开学全部免除了学费,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便民连锁店、放心粮油店545家;完成街巷硬化1017公里;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级试点县工作,8.7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81%,为2.5万名60岁以上村民发放养老金900万元。
项目棋落雁门关,科学谋定转型局。在全省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代县县委、县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加速农业产业的崛起步伐,致力于民生改善,让雁门文化走向海内外,使代县在转型跨越的大潮中赢得了未来。
抓特色,创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
代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如何使传统农业转型为新型现代农业?代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针,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和“两带四园八大产业”的总体规划,全面推进滹沱河两岸高效农业带、城东十里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城南南门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北关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聂营镇大南坪山庄经济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水稻、辣椒、小杂粮、水果玉米、黄酒、干鲜果、蔬菜、畜牧等八大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业。
水果玉米是2009年郝江陵县长引进的新品种。2011年年底,代县金九州农产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郦园牌水果玉米荣获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2012年,代县金九州农产品实业有限公司与2000多农户签订了5000亩水果玉米的种植收购合同,为他们发放种子和技术资料,进行技术培训,5000亩水果玉米喜获丰收。金九州公司还加大了研发力度,开发出番茄酱水果玉米、草莓酱水果玉米等系列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都市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市场。
肉鸡养殖加工是2011年代县引进的一项农业产业化项目。代县在阳明堡镇大茹解村创办了集肉鸡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金鸡农牧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在代县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代县县委、县政府对这一项目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霍富荣、县长郝江陵率领县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多次到金鸡公司调研。不到半年时间,金鸡公司已从各养殖专业合作社回收出栏肉鸡100多万只,为养殖户增加收入近200万元。
代县黍米是历史悠久的特色小杂粮。用代县黍米酿制的代县黄酒是代县的特色酒品。2011年3月,省委书记袁纯清在代县调研时,亲口品尝了代县代王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代王牌原浆黄酒,对这一历史名酒给予高度评价,当即决定将代县黄酒定为省委、省政府的接待专用酒。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代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黄酒产业作为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项目,争取把代县的黄酒产业做大做强。
在抓好黄酒、水果玉米、肉鸡养殖的同时,代县还稳步推进辣椒、红芸豆、酥梨、核桃、仁用杏等优质小杂粮和优质干鲜水果基地的建设,在全县形成了“两带四园八大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抓升级,谋转型,加速工业新型化
代县的铁矿储量十分丰富,涉铁企业每年为全县财政的贡献占到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但同时也带来严峻的生态问题、安全问题。为此,代县按照“一区两带三大方阵”的工业布局,全面加快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平台的进程,全力加速工业产业的转型步伐。
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涉铁项目的升级再造。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运用资本扩张和业务合作等手段联合兼并,构建现代工业集团。泰丰、白峪里、厚旺三家铁矿投资3.47亿元进行了技改扩建,年新增铁精矿粉产量100多万吨。按照“建设大平台”的计划,该县完成了“钢钛特色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抓住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等量置换升级改造的机遇,积极推进代州钢铁有限公司200万吨钢铁项目的立项上马。
为了改变“一铁独大”的经济格局,实现由资源型经济向绿色循环经济的转变,代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大大调动了广大企业家谋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目前,已有35家企业上马转型项目36个,涉及农业、科技、建材、新材料、房地产、旅游等项目,总投资达17.64亿元,完成投资6.98亿元。
代县明利矿业有限公司率先新上项目,利用铁矿选矿后的尾矿废砂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变废为宝,转化成新型建筑材料,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好项目。
代县白峪里矿山冶炼有限公司在韩街村建起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集中展示代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雕镌艺术博物馆”,跻身于全省十大非遗专题博物馆行列。
根据当下汽车消费大、废旧轮胎多的情况,代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扶持代县礼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全省首条用废旧轮胎生产高品质混炼胶的生产线,生产过程无排放,无污染,绿色环保,为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
根据代县风电资源丰富的情况,该县还先后引进两大风电集团,上马了总投资20亿元的20万千瓦雁门关风电工程和总投资10亿元的大唐山西新能源公司100兆瓦风力发电一期工程项目。
修景点,扩景区,推进旅游市场化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代县,全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433处。如此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代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先天基础。
2009年以来,代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把开发雁门关作为文化强县的龙头工程,3年投资3.8亿元,完成景点维修复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项目配套、生态环境治理、特色文化挖掘、旅游市场开发等7大类106项工程。如今的雁门关景区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荣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殊荣。雁门关修复工程被著名长城专家成大林先生称之为长城保护修复工程的典范。此外,代县稳步推进代州古城和南线的赵呆观景区、西线的白人岩景区、东线的杨家将故里景区的旅游开发,初步形成了“一心四线”的旅游格局。
在抓好景点景区开发的同时,围绕吸引游客消费,代县统筹抓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的开发。鼓励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全力推进动画片《杨家将》和大型电视连续剧《北宋雁门风云》的制作拍摄,举办第二届“中国·雁门关国际边塞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并充分发挥代县民间技艺优势,扶持发展杨氏古建、天顺昌泥塑、锦绣源刺绣、张俊农民画等具有“雁门文化”符号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代县由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转变。
重民生,办实事,谱写惠民新篇章
代县县委、县政府以民生改善为要,努力把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把项项惠民工程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县委、县政府创新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动新城建设项目。先后投资20多亿元,全面完成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代县职业技术学校、代县人民检察院、代县第五中学等单位已入住新城。新城医院装修完毕,即将开业。六大住宅小区开发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投资2.1亿元的滹沱河湿地公同建设项目也已胜利竣工。
全省实施的新“五个全覆盖”工程方面,代县于2011年提前完成两项,其余三项2012年全部完成。目前,已建成乡镇文化站11座,农家书屋384座,体育活动场所332处,892名职业高中学生从去年秋季开学全部免除了学费,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便民连锁店、放心粮油店545家;完成街巷硬化1017公里;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级试点县工作,8.7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81%,为2.5万名60岁以上村民发放养老金900万元。
项目棋落雁门关,科学谋定转型局。在全省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代县县委、县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加速农业产业的崛起步伐,致力于民生改善,让雁门文化走向海内外,使代县在转型跨越的大潮中赢得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