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政务的公众使用率高低是衡量电子政务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如何增强电子政务公众采纳意愿进而提高电子政务的公众使用率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研究将社会影响理论引入电子政务公众采纳领域,以公众感知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社会影响对电子政务公众采纳意愿的影响机理模型,并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影响对电子政务公众采纳意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公众感知在社会影响和电子政务公众采纳意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控制变量方面,受教育程度和网龄对电子政务公众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社会影响;公众感知;电子政务;采纳意愿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5.00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NDYC2019-S0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也随之改变[1]。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站数量518万个,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性、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实现政府与公众间的双向互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底中央網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的通知》,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推出“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核”“一网通办”等具体举措。然而,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 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为7.59亿,占网民总数的88.8%,而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数量仅5.09亿,占网民总数的59.6%①。可见,尽管我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公众使用率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因此,如何提高电子政务公众使用率、真正实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近年来,电子政务公众采纳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中,不少学者以技术接受模型、D
关键词:社会影响;公众感知;电子政务;采纳意愿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5.00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NDYC2019-S0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也随之改变[1]。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站数量518万个,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性、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实现政府与公众间的双向互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底中央網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的通知》,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推出“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核”“一网通办”等具体举措。然而,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 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为7.59亿,占网民总数的88.8%,而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数量仅5.09亿,占网民总数的59.6%①。可见,尽管我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公众使用率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因此,如何提高电子政务公众使用率、真正实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近年来,电子政务公众采纳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中,不少学者以技术接受模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