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桂林,阳光还有些灼热,一下火车,就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温度。但是最强烈的感受还是兴奋。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什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不断从脑海中涌现。面对悠远的桂林古城,与精致的桂林山水,突然间,我有一种如故地访友般的期盼与喜悦。
汽车缓慢地行驶在桂东北的公路上。中午时分,阳光正烈,我们到达阳朔县的兴坪古镇。兴坪镇,古熙平县县治所在地,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比桂林置郡稍晚。这里生活着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民间传说与历史典故俯拾即是,著名的壮族歌仙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就诞生在这多情的山水中。这里物产富饶,特别有名的要算沙田柚,果大,皮薄,汁多,味甜。小吃有荔浦芋头,芋头夹鲜肉,用文火蒸熟,吃起来油而不腻,香味悠长。建筑也很有特色。典雅的木质结构民居,均依山傍水而建,一律的飞檐画栋,粉墙黛瓦;有的临山卓立,有的掩映于绿树丛中,宛如一幅现实版的水墨画。保存最好的古民居,要算到过两位总统的渔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木质的楼房仍在,街道的条状青石板,也没有多少破损,倒是民居的院落有些衰败。在公路和一些水泥便道的两旁,也建有不少的小洋楼,给古老的村落,平添7现代气息。
纵目远眺,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山不高,但多,如巨浪,排山倒海;布局整饬,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平地与山峰之间没有过渡,没有铺垫,甚至山与山之间也没有连接。山的相对高度大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突兀、高峻,全是石头。石缝间有些荆棘、灌木与矮树。我在想,这些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放大的盆景,有些山的大意罢了。这些年可以说阅山无数,但在这奇特、空灵,且幻境丛生的群山面前,我仍然把持不住自己,颇有些意醉神迷。
据史料记载,今天的桂东北,3亿多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在几亿年的地质运动中。海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经不断风化和溶蚀,形成山峰。桂林是中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暗河密布,地表脆弱,不能承载超高层的建筑。但正是这种溶岩地貌,成就了鬼斧神工的桂林山水。
漓江,发源于桂北兴安县海拔2000多米的猫儿山越城岭,流经广西全境,在广东注入西江,属珠江水系。漓江最美风景在桂林至兴坪60多公里的河段。新版20元人民币的图案,就取景于此。平铺的江水,清澈、光滑,有如嫩亮的蛋清,也如很有质感的绸缎。江底的游鱼、砂石,历历可见。两岸群峰耸立,江边竹影婆娑。浓绿的橘树,淡雅的桂树,还有到处生长的绿色,一起在江中形成倒影:或浓或淡,亦实亦虚,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我曾到过云南的澜沧江,一样的南国山水,不一样的景色情调。澜沧江水流湍急,浑浊厚重,而无灵秀之气。山太实在,连绵不断,仿佛连透气的空间也没有。丛生的凤尾竹与山间的橡胶树挨得太近,显不出自己的婀娜与风姿。如果说澜沦江的山水是写实的,那么漓江的山水就是写意的。
民国志士吴迈曾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我想此言不虚。
写意,中国画的传统画法,着笔不求工细,而是用简易的线条和墨色描绘人或物的神态。在我看来,写意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一种追求,一种情调,或许还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我们的国画,粗线条。着力铺色,追求神韵,与讲究色彩、光线、层次真实的西方油画是迥异的。还有我们的戏曲,宾自与唱词,扮相与做打,都讲究的是抽象与意境。鲁迅先生做小说,写祥林嫂就描了眼睛,三笔两画就画出祥林嫂灵与肉的状态。
船行漓江的时候,遇到一对游伴。男的约摸四十出头,慈眉善目,态度亲和,言谈中得知他是一位公司老总。女的三十不到,端庄秀丽,且很矜持,桂林本地人,男的下属员工。游船溯江而上,洁白的浪花不时地拍打着船舷,让本来颇大的游船也有些颠簸。女孩与男伴对话不多,偶尔说上几句,没有特别亲呢的举动。但看得出来女孩很高兴,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猜想,他们不是情侣,更不是夫妻。或许,这可以算是一种蓝色的情调,它在是与不是之间,在现实与浪漫之间不断跳跃、升华。我不妨把它称之为一种情感的写意。
我时常想,一轮满月为什么不如朦胧的月色美丽?裸露的青山为什么没有云雾缭绕的山色迷人?月光,山岚,雾霭,能将现实推远,能把梦幻拉近;能在现实中完成浪漫。能把浪漫的故事演绎得有些现实的基础。或许,这种审美的写意,就在于它能够在像与不像之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不断变换、超越。如果,栖身于这颗蓝色星球的人们都能参透此理,并推而广之,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多么富有诗意。或许,漓江山水的意义也就在如此吧。
汽车缓慢地行驶在桂东北的公路上。中午时分,阳光正烈,我们到达阳朔县的兴坪古镇。兴坪镇,古熙平县县治所在地,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比桂林置郡稍晚。这里生活着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民间传说与历史典故俯拾即是,著名的壮族歌仙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就诞生在这多情的山水中。这里物产富饶,特别有名的要算沙田柚,果大,皮薄,汁多,味甜。小吃有荔浦芋头,芋头夹鲜肉,用文火蒸熟,吃起来油而不腻,香味悠长。建筑也很有特色。典雅的木质结构民居,均依山傍水而建,一律的飞檐画栋,粉墙黛瓦;有的临山卓立,有的掩映于绿树丛中,宛如一幅现实版的水墨画。保存最好的古民居,要算到过两位总统的渔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木质的楼房仍在,街道的条状青石板,也没有多少破损,倒是民居的院落有些衰败。在公路和一些水泥便道的两旁,也建有不少的小洋楼,给古老的村落,平添7现代气息。
纵目远眺,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山不高,但多,如巨浪,排山倒海;布局整饬,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平地与山峰之间没有过渡,没有铺垫,甚至山与山之间也没有连接。山的相对高度大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突兀、高峻,全是石头。石缝间有些荆棘、灌木与矮树。我在想,这些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放大的盆景,有些山的大意罢了。这些年可以说阅山无数,但在这奇特、空灵,且幻境丛生的群山面前,我仍然把持不住自己,颇有些意醉神迷。
据史料记载,今天的桂东北,3亿多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在几亿年的地质运动中。海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经不断风化和溶蚀,形成山峰。桂林是中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暗河密布,地表脆弱,不能承载超高层的建筑。但正是这种溶岩地貌,成就了鬼斧神工的桂林山水。
漓江,发源于桂北兴安县海拔2000多米的猫儿山越城岭,流经广西全境,在广东注入西江,属珠江水系。漓江最美风景在桂林至兴坪60多公里的河段。新版20元人民币的图案,就取景于此。平铺的江水,清澈、光滑,有如嫩亮的蛋清,也如很有质感的绸缎。江底的游鱼、砂石,历历可见。两岸群峰耸立,江边竹影婆娑。浓绿的橘树,淡雅的桂树,还有到处生长的绿色,一起在江中形成倒影:或浓或淡,亦实亦虚,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我曾到过云南的澜沧江,一样的南国山水,不一样的景色情调。澜沧江水流湍急,浑浊厚重,而无灵秀之气。山太实在,连绵不断,仿佛连透气的空间也没有。丛生的凤尾竹与山间的橡胶树挨得太近,显不出自己的婀娜与风姿。如果说澜沦江的山水是写实的,那么漓江的山水就是写意的。
民国志士吴迈曾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我想此言不虚。
写意,中国画的传统画法,着笔不求工细,而是用简易的线条和墨色描绘人或物的神态。在我看来,写意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一种追求,一种情调,或许还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我们的国画,粗线条。着力铺色,追求神韵,与讲究色彩、光线、层次真实的西方油画是迥异的。还有我们的戏曲,宾自与唱词,扮相与做打,都讲究的是抽象与意境。鲁迅先生做小说,写祥林嫂就描了眼睛,三笔两画就画出祥林嫂灵与肉的状态。
船行漓江的时候,遇到一对游伴。男的约摸四十出头,慈眉善目,态度亲和,言谈中得知他是一位公司老总。女的三十不到,端庄秀丽,且很矜持,桂林本地人,男的下属员工。游船溯江而上,洁白的浪花不时地拍打着船舷,让本来颇大的游船也有些颠簸。女孩与男伴对话不多,偶尔说上几句,没有特别亲呢的举动。但看得出来女孩很高兴,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猜想,他们不是情侣,更不是夫妻。或许,这可以算是一种蓝色的情调,它在是与不是之间,在现实与浪漫之间不断跳跃、升华。我不妨把它称之为一种情感的写意。
我时常想,一轮满月为什么不如朦胧的月色美丽?裸露的青山为什么没有云雾缭绕的山色迷人?月光,山岚,雾霭,能将现实推远,能把梦幻拉近;能在现实中完成浪漫。能把浪漫的故事演绎得有些现实的基础。或许,这种审美的写意,就在于它能够在像与不像之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不断变换、超越。如果,栖身于这颗蓝色星球的人们都能参透此理,并推而广之,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多么富有诗意。或许,漓江山水的意义也就在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