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总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真正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复习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总复习 数学问题 集体讨论 生活情境 研究材料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以总复习为主要内容,我们常常把它理解为简单的“回顾”复习,单纯地以知识重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对总复习课程不感兴趣。如何摆脱枯燥的总复习教学模式,既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复习,又能够从中“温故而知新”,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课改的理念贯穿整个毕业阶段的教学,成为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多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数学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尚未达到的目标状态,它有个显著特点——可接受性。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愿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例如:在复习“行程问题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一道拓展题:甲乙两人在50米跑道上练习竞走,已知甲每秒走3米,乙每秒走2米,10秒以后两人相距多远?学生看到题目后很快就有了答案,纷纷公布结果。于是教师就让一名最踊跃的学生说结果。他说:“是0米,走到一块儿了。”可有好几名学生不同意这个结果,说:“是100米,他们更远了。”还有学生说:“是40米,比以前近了。”也有学生说:“是60米,比以前远了。”他们争着说自己的答案是对的,教师说:“你们的答案都对。”顿时大家表现出迷惑不解的神色。此时,要求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探究,弄清这个“为什么”。“下节课要你们向我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学生带着“为什么”离开教室,仍在商讨、争论这个问题。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思维的状态,而是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精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世界,激起认知冲突,进而自己寻求答案,有效地达到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二、多一些讨论,引导学生自主交流
解决数学问题往往需要集体讨论,仅靠个人的努力往往是不够的,数学中许多问题需要集体合作研讨、综合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新课改理念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倡导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交流合作,展示个体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相互帮助,实现学习方法互补,增强合作意识,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针对一些重点或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就引导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通过四人一小组的合作、讨论与交流,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串成了一条线。又如:在复习“乘法分配律”时,把小组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老师完全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助学习,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这样的课例很多,教师都为学生营造了亲切、和谐、平等、互助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集思广益,开阔思路,达到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三、多一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学只有回归于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学生只有结合生活學习数学,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到含有数学问题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在提高“用数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找规律”时,让学生分小组给班级的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并开展评比活动看看哪一组设计的花边新颖、适用。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规律知识,在评比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复习《认识钟表》后,就引导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按时起床、吃饭、上学、做作业、休息等,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在复习《统计》有关的知识后,就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上网的时间,制作一份统计图表,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四、多一些研究材料,引导学生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还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提高。所以,教师应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合理调整,使复习内容合理地得到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旧知识,还能从中学到新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应用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这个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张长45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纸,这张纸的面积有多大?如果从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如果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化了吗?如果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这张纸上剪一刀,怎样才能得到两个相同的梯形?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很好地对知识进行了拓展与延伸,打破了传统复习课再单一训练的旧模式。
总之,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引导,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创造学生参与自学的平台,多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去寻找答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参考文献:
[1]李健.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总复习[J].吉林教育,2009(3).
[2]朱伟.小学数学复习重在归类方法的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0(6).
[3]顾新余.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归类[J].小学教学参考,2011,(1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总复习 数学问题 集体讨论 生活情境 研究材料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以总复习为主要内容,我们常常把它理解为简单的“回顾”复习,单纯地以知识重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对总复习课程不感兴趣。如何摆脱枯燥的总复习教学模式,既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复习,又能够从中“温故而知新”,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课改的理念贯穿整个毕业阶段的教学,成为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多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数学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尚未达到的目标状态,它有个显著特点——可接受性。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愿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例如:在复习“行程问题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一道拓展题:甲乙两人在50米跑道上练习竞走,已知甲每秒走3米,乙每秒走2米,10秒以后两人相距多远?学生看到题目后很快就有了答案,纷纷公布结果。于是教师就让一名最踊跃的学生说结果。他说:“是0米,走到一块儿了。”可有好几名学生不同意这个结果,说:“是100米,他们更远了。”还有学生说:“是40米,比以前近了。”也有学生说:“是60米,比以前远了。”他们争着说自己的答案是对的,教师说:“你们的答案都对。”顿时大家表现出迷惑不解的神色。此时,要求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探究,弄清这个“为什么”。“下节课要你们向我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学生带着“为什么”离开教室,仍在商讨、争论这个问题。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思维的状态,而是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精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世界,激起认知冲突,进而自己寻求答案,有效地达到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二、多一些讨论,引导学生自主交流
解决数学问题往往需要集体讨论,仅靠个人的努力往往是不够的,数学中许多问题需要集体合作研讨、综合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新课改理念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倡导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交流合作,展示个体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相互帮助,实现学习方法互补,增强合作意识,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针对一些重点或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就引导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通过四人一小组的合作、讨论与交流,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串成了一条线。又如:在复习“乘法分配律”时,把小组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老师完全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助学习,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这样的课例很多,教师都为学生营造了亲切、和谐、平等、互助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集思广益,开阔思路,达到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三、多一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学只有回归于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学生只有结合生活學习数学,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到含有数学问题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在提高“用数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找规律”时,让学生分小组给班级的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并开展评比活动看看哪一组设计的花边新颖、适用。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规律知识,在评比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复习《认识钟表》后,就引导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按时起床、吃饭、上学、做作业、休息等,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在复习《统计》有关的知识后,就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上网的时间,制作一份统计图表,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四、多一些研究材料,引导学生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还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提高。所以,教师应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合理调整,使复习内容合理地得到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旧知识,还能从中学到新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应用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这个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张长45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纸,这张纸的面积有多大?如果从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如果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化了吗?如果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这张纸上剪一刀,怎样才能得到两个相同的梯形?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很好地对知识进行了拓展与延伸,打破了传统复习课再单一训练的旧模式。
总之,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引导,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创造学生参与自学的平台,多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去寻找答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参考文献:
[1]李健.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总复习[J].吉林教育,2009(3).
[2]朱伟.小学数学复习重在归类方法的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0(6).
[3]顾新余.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归类[J].小学教学参考,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