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校长的“亲密接触”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hat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所以说“与校长的亲密接触”,是因为我们这些普通教师一般情况下很难有与校长促膝长谈或密切交往的机会。虽然学校规模不大,教职工不多。可能是校长工作繁忙,无暇与教职工沟通交流,也可能是不愿或不屑。当然,也有可能是教职工对校长敬而远之,“幸运”的是,我就有了一次与校长的“亲密接触”。
  去年,领导安排我到学校行政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一些文字材料的编撰整理。行政办公室在学校里是个综合性机构,事无巨细、体无大小,基本上统包统揽,考勤、开会、宣传接待、档案管理、计划生育、打扫校长室卫生,给校长提水倒茶,等等。总之,该你做的事要做,不该做的也安排给你做。幸好,办公室的小李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很多事都由他做,我省了不少事,我只负责文字材料处理。说实在的,这种性质的工作并不好做。一是办公室环境嘈杂,签到的、请假的、打电话的、打印材料的、闲扯的,一天到晚你来我往,人声喧嚣,像闹市一样,你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而文字材料写作又需要安静的环境,有时候我只好跑到宿舍去,可宿舍又是两人一间,很不方便;二是我刚接手这项工作,经验不足,材料贫乏,信息不畅,而学校各项工作又不在全市一流行列,基本上没什么闪光点,总觉得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但又必须把材料写得漂亮出彩,只好绞尽脑汁,编造一气;三是很多事件具有突发性,无论何时接到任务,你就得马上动笔,必须尽快完成。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已经10点多了,我已经入睡,迷迷糊糊间忽听得小李敲门,喊道:“江老师,你睡啦?校长找你呢!”我睡意朦胧地问了一句:“啥事呀,这么晚啦?”小李说:“不知道。你快点起来吧!校长在他屋里等着你呢!”我磨磨蹭蹭地穿好衣服,带上门出去。外面寒风阵阵,人声俱寂,到校长室时已冻得我浑身直颤,心里发紧。校长说:“你看,局里跟我们要一份基建报告,白天我忘了这件事啦!你抓紧时间写一写,按一式三份打印好,我明天早晨7:30来拿,千万不要误事!”然后,校长又像想起来什么,说:“你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没办法!你赶快回去写吧,无论如何,晚上得写出来!”那晚,我一直忙到凌晨4点多才算大功告成,还不知校长满意不满意。
  学校规模不大,可是需要准备的材料却不少,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各样的材料已经忙得我焦头烂额,如果小李不在,我的麻烦事就更多了。有一次,市领导要来学校视察工作,我天不亮就起床,张贴标语,布置会场,准备接待用品……好不容易忙得差不多了,正准备回去吃饭,只见校长正站在办公室门口,手中拎着一只饭缸,神情冷漠、目光呆滞地瞪着我说:“你!你、你、你给我买一缸子饭去!停一会再把缸子刷了!”那一刻我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血液瞬间就涌向脑门。恨不得一口痰吐到他脸上。你是领导又年长我几岁,按理说我可以帮你这个忙,可是你不该这么傲慢、冷漠、语气生硬,连个名字也不喊,就像主子对待奴才一样。谁都是有尊严的人哪!我在你眼里成了什么?如果你动不动就以领导自居,唯我独尊、骄横冷酷、以权制人、以势压人,那么,你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不仅与时下倡导的人文化管理背道而驰,而且也有损于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威信提升,最终必将众叛亲离,身败名裂。
  次日,我便愤然请求调离办公室。
其他文献
在德育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以传统观念看来,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许多道理学生虽能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更不能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鉴于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1.加强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研究。校长要深入教学,深入班级,充分发挥领导和优秀教师带动作用,不要只看到老师在工作,更要看到在工作的教师,他们才真正是学校目标完成而冲锋陷阵的实施者、主力军和排头兵。校长或校长一班人是不可能单方面完成目标的。  2.加强对毕业班老师思想引导、业务指导的管理与研究。校长要用心与他们沟通,提高认识,达成共识,用心研究,用心教学,心通百通。我们的领导是忙,不一日三省,
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能是每一个校长必须深思的问题。
<正>自人类出现以来,与大自然的抗争就一直在持续,到现在已经达到了让地球不堪重负的地步。马克思曾提醒过我们,"对多数人来说,19世纪的环境问题明显是遭受社会打击意义上的
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是一个脍炙人口而又众说纷纭的话题。当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处在教育和被教育中的时候,当我们在关注教育、思考教育、谈论教育、实践教育的时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