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岁月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说来就来了,“叮叮当当”,“噼噼啪啪”,大地之上升腾起一片白茫茫的雾气。这是二十多年前的师专校园,一群青葱学子正在雨幕里四散奔走,手拿书本,奔向图书馆。只有我,在雨里晃了几晃后,一举跃上了师专图书馆西侧的山坡。
  雨顷刻停下了,停得干干净净,阳光朗照,世事便有些恍惚。我发现,之前的认识是多么的无知和可怜。山坡小,林木却异常茂盛。松树苍劲挺拔,绿针根根分明,矮一点的是油茶树,虽未到花期但长势喜人,青草和蔷薇纵横交错,它们有条不紊地布滿小山坡的整个空间,似乎是谁有意让它们联手来掩盖一个什么秘密。密林地面,金黄的松针化身柔软厚实的地毯,有两棵松树之间,系着几根粗壮的绳子,最中间绳子交错成渔网状,显然是供躺下休憩的。我举目四望,我来回奔走,意图找到在这里生活的主人,但一无所获。粗壮的绳子被我轻轻一捏随即刷刷落尘,我明白,主人早已远去。那么,接下来,这一切将统归我所有。
  我爬上一棵上好的油茶树,选一处三根枝条横向生长的方位坐下,掏出口袋里的书本,心无旁骛地默默就读。“我为什么要继续呢?我不会再做我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梭罗当年的疑问和决定,说完这句话后,他重新开始了他无止境的漫游和混杂的学习,他开始热衷于自然现象,他每天都对自然有新的认识。不久后我躺在重新做好的绳索躺床上,读到梭罗的《瓦尔登湖》里的这些,我喜极欲狂。在瓦尔登湖,梭罗真正回到生命的本质,他重新认识自己,从容地面对生活,卸却了一切繁华绮丽,返璞归真,回到一种最为简单、朴素、纯净的原生状态中。天哪,神的启谕啊。想想我自己,学业、生活、梦想,繁琐的种种困扰几欲让我窒息,我实在太需要一片离凡俗的生活很近的净土了。
  宁静、恬淡、宽容、优雅…… 我看一会书,又看一会景,景在咫尺,是树,是草,是枝叶间一小片一小片的天空。
  “从明天起,努力奋斗,不向命运屈服。”我的心里溢满了奋斗的因子。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看外观,几乎每个储蓄所都像寺院,静气逼人,但一进去你就明白了,大厅的排排座位上基本挤满存款的、取款的、转款的,或像我这样领工资的之类,每人目光烔烔,虎视柜台的个个小窗,表情焦急,或搓手叹气,或不停地调换坐姿,一副既摩拳擦掌又努力压抑自己的样子。  钱内似乎含着一股什么劲儿,无论谁到了它面前,都显得焦躁不安。  我照例先挂了序号,又看西边座椅有俩空位,便去坐下,也耐住性子等。  一位令人眼睛发亮的二
期刊
从冬天走来的雨,是白雪母亲的骨肉,一颗一粒,粉尘般的纤细,几乎没有重量,轻飘飘、羞答答地越过北国的崇山峻岭,来到了江南。  江南新鲜而又陌生,不懂事的她们有些腼腆,甚至有点胆怯。于是,你拽着我,我挨着你,成群成群地移动,漫山遍野地占领,编织成细细的、密密的薄雾,撕不破,扯不烂。顷刻间,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多少楼台烟雨中?”诗词都急了,留下了穿越时空的诵吟。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尖湿”,你若静下心
期刊
在村庄里,死性不改的非老公鸡莫属了。  读小学时,语文课文就告诉我们最爱嘚瑟的便是老公鸡,每天都要恬不知耻地炫耀一番要比漂亮我第一。  私下想想,我们做得也有些过分。对驴呀骡呀牛呀的其他家畜,稍翘起尾巴想撒下野,我们就要高声粗气,恶语相向,如果遇上心情不好,更是要操棍弄棒,咬紧牙关,将那不听话的东西往死里打。年深日久,村里的家畜都活出经验了,比如说若公畜发现主人的脸拉得比自己的还长,即使碰见邻家母
期刊
母亲电话里说自己得了眼病,可粗心大意的我并没完全放在心上,只是偶尔在电话里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母亲每次都轻描淡写地说:“妈的眼睛没大事,多数是被灶膛的烟熏呛了,不用去医院,滴两瓶眼药水就好了。”  听了母亲的话,我果然就放心了,也认为没啥大事,便叮嘱她:“累眼睛的针线活千万别碰了,尤其不能做拖鞋。”  母亲迟疑了一会儿说:“妈在家闲不住,给你们兄妹几个做拖鞋有啥不好的。”  我电话里便极力劝阻:“
期刊
老太太的老伴走了,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乡下。  住惯乡下的老太太,不愿去城里生活,就连女儿请她去小住几天,她也不乐意。情愿白天顶着太阳与土地打交道,在自家门前屋后的宅基地上,种满了品种多样的蔬菜,这些蔬菜她并不是仅仅为解决自己的菜篮子而辛苦劳作,大多数是为子女们准备的。  老太太灶头间门口的墙壁上挂着一本日历,这是她老头子的习惯,老头子在的时候,新年未到,日历早已上墙,子女们也已经见怪不怪了。老头子
期刊
我总觉得:人与山水的结缘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或者是机缘的等待……  去年秋天,县作协组织去山背采风,心里一动,藏在心里多年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车子不过两个小时的路程,却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端是红尘纷攘的俗世;一端是安详静美的桃花源。也许感受太美的东西不能让人太如意,旅程中感觉有点不顺利。先是租来的大巴在中途爆胎,后来是车的发动机出了问题,车在离山背好几里路的地方抛錨了。当我们下车,一大片黑黯的山
期刊
那时村里家家都养着牛马,牛主要用来犁田耕地,马呢则用来拉车搞运输。我家那时养着一头浑身墨黑、膘肥体壮的大水牛,我管它叫大黑。农民都把牛当宝贝宠着,我的父亲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对牛却有极深的感情,平时悉心呵护,过年时还要专门舀一脸盆大米饭,拌上盐给大黑吃。  我对大黑却没这么深的感情,因为它我没少挨父亲的剋。那时我在乡里念初中,学校放假后,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上山放牛。那时村里牛多,牛把村子周围的草都啃
期刊
我的家乡在陇东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村庄,叫高家渠村,三十几户人家的窑洞沿着一条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的沟渠依次排列,错落有致。村虽不算大,村里却有木匠、漆匠、石匠、剃头匠、杀猪匠等等,不仅如此,村里考学走出去的人也不少,有当医生、当老师的,也有当干部、当军官的,这让邻村的人羡慕不已。  去年清明节回乡祭祖,遇见年过八旬的老邻居高石匠,只见他消瘦的脸庞泛着红光,头发虽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当我喊了他一声高叔
期刊
听人讲,在古魏城驿东北一里有卧佛,由北山、玉珠山与玉皇观相连而成,往东北方眺望,一尊古佛安详静卧在金牛古道上,惟妙惟肖,横贯而过的绵梓路,犹如一条玉带搭在卧佛颈上。  那天的文学采风活动中,我们目睹了飘逸在远山的睡古佛的风采。  从远处审视“卧佛”样的峰峦,层次分明呈现宽阔饱满的前庭,挺立如墨的眉发,微闭凹进的脸庞,凸起如蚕的鼻梁,宽豁微翕的嘴唇。接着是低缓的颈,平坦的胸,鼓起的腹,所谓宝相庄严,
期刊
七年前,中国作协安排我们去北戴河中国作协创作之家休假,在那里我有幸相识了著名作家王蒙先生。  第一次见王老时,他身着短袖白衬衫,浅蓝色休闲短裤,看上去非常简朴。当我叫他“王老师,您好!”时,他十分热情地握着我的手微笑着说:“你好!你好!你们好久到的?”我作答后,便递给他一张我的名片。他一边看着名片,一边说:“你是四川的?去年四川大地震,你们广元也受灾了”我说,“广元是重災区,死了五千多人…….”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