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因尧王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素有“炎帝桑梓、精卫之乡、尧王故里、丹朱封地、西燕国都、千年古县”之美誉。
近年来,在省、市、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始终把学前教育作为打造省、市教育强县的基础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学前教育发展备忘录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城乡共建、提质增量、一体发展”工作思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强化保育教育管理,规范学前教育秩序,使学前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公办还是民办、城内还是农村均实现了跨越发展,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8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7所、民办幼儿园33所;幼儿教师689名,其中公办在编教师188名;3-6周岁在园幼儿10566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5%,公办幼儿园占比7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
一、实施“三个一批”,著力提升办园水平
近年来,为了全面提升城乡幼儿园办园水平,我县科学制定了“新建一批、改造一批、补充一批”的幼儿园发展规划,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1.4亿元,大力度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1.新建一批
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农村地区,高标准新建幼儿园12所,其中示范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近3000个,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中心幼儿园的预定目标,成为了农村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布局体系。
2.改造一批
在原有村级幼儿园基础上,强化资金投入,加大改造力度,目前共投资1390万元,改扩建村级幼儿园16所,改造面积7638平方米,农村幼儿园的办园面貌焕然一新。
3.补充一批
为城乡幼儿园配备丰富的保教设备,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2018年为1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补充了一批玩教具设施设备,包括幼儿桌280张,幼儿椅150把,幼儿床270张,玩教具柜100个,幼儿绘本故事书9300册,区域材料30套,图书柜31个,移动黑板9个,轮胎85个,平衡木7个,悬浮地板6520㎡,彩虹伞13个,共计投入资金150万元,极大改善了我县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为幼儿正常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采取“两项举措”,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近年来,我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指导原则,坚持“公益性、普惠性、有质量”的办园目标,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2016年至今,通过市、县验收的普惠性幼儿园17所。
1.健全管理机制
制定出台《长子县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总体规划》,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围绕民办幼儿园的硬件建设、教师队伍、保教质量、幼教管理、民生普惠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准入、监管、考核机制,把民办幼儿园纳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积极推进民办幼儿园分类定级工作,依据民办幼儿园不同的办园层次划分办园等次,使差的向好的看齐,弱的向强的发展,提高了民办幼儿园的积极性。
2.加大财政补贴
我县始终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上先行一步,建立了学前免费教育体系,将全县所有公民办幼儿园纳入其中。2013年以来,每年为在园幼儿免除保健费、保教费、管理费等费用900余万元,是长治市第二个实现学前教育免费全覆盖的县区。每年为全县在园幼儿免除书费50余万元,为全县贫困幼儿发放资助金60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红利。
三、建立“三位一体”补充机制,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幼儿教师短缺是长期困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我县坚持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想方设法,优先补充,形成了“聘、调、签”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努力打造素质高、梯次明、结构优的幼儿教师队伍。“聘”就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把幼儿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补充到教学一线。近年来招聘幼儿教师82名,占全县公办幼儿教师数近一半。这些教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活跃在城乡学前教育一线,成为我县学前教育的中坚力量。“调”就是把乡镇小学的优秀教师调整到所属幼儿园,负责管理和保教工作。定期开展专业化的业务培训,目前共有86名教师被调整到幼儿园工作岗位,并在园务管理、保育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签”就是幼儿园按照幼儿教师岗位标准,自行聘任有教师资格证、学历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全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另外,我县积极强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民办幼儿园必须聘用有资格证、有合格学历的教师,目前有500多名自聘教师活跃在城乡幼儿园。二是严把教师培训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先后多次聘请省幼教专家、市妇幼专家等来我县进行培训,参训人数达上千人次。三是严把教师使用关。出台《关于对幼儿教师进行考核整顿的实施意见》,对幼儿教师进行考核、评估、发证,做到了人人持证上岗,不合格者予以清退,极大地提升了我县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坚持“三个强化”,全力提升保教质量
幼儿成长有着特有的发展规律,要抓好幼儿教育,就必须按规律办园,按规律办学。近年来,我县狠抓学前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从理念上入手,在管理上发力,坚决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1.强化理念引领,改革幼儿保教模式
理念是引领,理念是方向。近年来,我们在客观分析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导各幼儿园总结园所发展历史,理性思考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地凝炼办园理念和核心文化,挖掘本土的、自然的教育资源和文化特色,构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养成教育”为目标,以“一日活动皆课程”为理念,以“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在操作中探索”为模式的幼儿教育发展新格局,让幼儿在“真”游戏中实现“真”发展。 2.强化教研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把教科研工作作为推进园所发展、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积极创新教科研方式方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园所提质增效。一是建立“校园”共同体。机关幼儿园与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吕梁学院等专业师范院校组建“校园”发展共同体,对教师实行分层指导、结对成长、梯队培养,着力提升我县教师教科研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研究型教师。二是建立名师工作室。选拔市、县保教能手成立名师工作室,根据教师专业特长成立名师兴趣工作小组,实施“新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等师徒结对成长计划,构建人才梯隊,提升课程质量。三是建立三级教研组。落实“优秀教研组”行动计划,创新全县学前教育教研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教研组,成立课程研发小组和科研教师核心组,定期开展集中大教研和片区教研活动。
3.强化规范管理,保育水平持续提高
切实把规范幼儿园管理作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规范上想办法,在管理上动脑筋。一是建立课程管理机制。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认真落实保育和教育并重的学前教育方针,大力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二是建立属地管理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教科局主管、联校长负第一责任、幼儿园长负直接责任的幼儿园属地管理机制,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构建幼儿园无缝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家园共育机制。探索和实践“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组建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开展传承好家风、家长助教进校园、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活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形成家园共育的良性格局。
五、推进“城乡统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结合自身学前教育城内优质、农村薄弱的现状,积极推进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让农村幼儿也能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同等优质的学前教育。
1.推进城乡联办模式
县直幼儿园与乡镇中心园建立联办共建体系,县直园派出优秀教师到乡镇中心园担任园长,双方在办园理念、园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考核评价等方面实行同步管理。通过资助图书、玩教具、儿童床等保教设备,引领和带动乡镇中心园提质增效。近年来,机关幼儿园与鲍店镇东街幼儿园、同富幼儿园与草坊幼儿园先后建立了联办体系,把优质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带到农村,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2.推进城乡结对模式
城内优质园与乡镇中心园、乡镇中心园与村级幼儿园之间建立帮扶机制,实行“1+1”“1+N”结对帮扶。制定结对计划、发展前景,优质园派出优秀教师长期蹲点指导,跟踪帮扶。如机关幼儿园先后与12所农村园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在园所环境创设、档案管理、活动流程、教师引导等方面进行实地指导,逐步增强了农村幼儿园的造血功能,提升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3.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以县直机关幼儿园为主,组建巡回送教优秀教师团队,通过师徒传带、送教下乡、现场教学等方式,定期深入到农村幼儿园进行实地培训,并作为城内幼儿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这不仅激发了幼儿教师的帮扶热情,还有力促进了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升。
学前教育是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民生事业,也是事关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事业。我县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学前教育的指示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做好学前教育各项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