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浓浓的诗意,更是让生命充满灵气、活力与激情的地方。语文课应是有趣的,新奇的。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幸福的时光,让幸福在语文课堂飞扬。
关键词:语文课;诗意课堂;享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也有名言:“人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存在该是永恒的美好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诗意,寻找快乐,领略生命中的美好。
1让语文课成为享受
工作近二十年,最开心的不是学生考试成绩有多好,不是又得到哪些荣誉,而是下课时听到孩子不经意间的那句“下课了?这么快?”每次,心里都会莫名的激动。如果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如此快乐,如此轻松,让四十分钟成为一种享受,那么怎会有学生不喜欢语文,不喜欢学习呢?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尽情感受,宣泄情感,让他们在充满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找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导入的乐曲中,感受音符跳动的美好;让学生发挥想象,给课文结尾续写,感受作家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表演课本剧,体验表演的乐趣等等。没有压抑,没有强制,有的只是自由自在的呼吸,无拘无束的展示,无处不在的快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语文的美好,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享受。
2语文课上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存在感
学生刚升入初中往往是充满信心,想要发奋学习的。可是,无聊教条的课堂,越来越难的问题,却成了绊脚石,于是在课堂上变得不再充满活力,回答问题唯唯诺诺,甚至冷眼旁观。此时让学生找到存在感,是老师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要让课堂成为好学生的展示舞台,问题设计可以由浅入深,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另外,经常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探究,在小组学习时,每一名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观点,进行决策,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幸福感。
3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师有三种类型:①只备教材。教师课前做的准备工作知识把知识点整理出来,分出主次,然后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生勤勤恳恳的学,成绩也许还不错,但是课堂无疑都是死气沉沉的;②备教法。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堂一环扣一环,各部分精彩不断,但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想法明显与教师的不同,也会硬生生的被拉回,这种课堂的学生无疑是束手束脚的;③备学生。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课前认真思考,精心设计预案,但是课堂上,永远不会固定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生成。把课堂真正放手给学生,学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实际证明,孩子们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每一次上课,尽可能地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畅所欲言;每一次朗读后,会有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不会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而是学生谈感悟,谈疑问,品词句,每一次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例如,在讲授《植树的牧羊人》时,初读完课文,该孩子们自由发言时间了,有说文章主要内容的,有说几次相见有何不同的,还有找到人物描写谈人物性格的,甚至几个孩子找到了景物描写,并能简要谈其作用。期间有一名同学发现了问题,提出文章有好多地方感觉不太真实。为此孩子们展开热烈的討论,最后多数认为文章内容为虚构。教师运用表决,采访,互动等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热烈,没有一名孩子不认真听讲,真正做到了高效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由创造。
4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的“味道”
应试教育,让语文课变了味。很多语文课,感觉只剩下了读课文,分析和主题,好似和政治,历史等其它科目没有什么分别,只是文本不一样罢了。汉语言文字的美,似乎离学生越来越远。阅读似乎只是得高分的手段,这样的语文课有意义吗?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才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课堂上的优美语言能体现其文化底蕴和文学才华,学生很欣赏,也很佩服,自然就会模仿。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作文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有利于营造课堂的人文氛围,给学生美的感受。
语文课的教学语言,不能脱离课本滥用辞藻。要力求用精练、简洁、优美的语言导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让学生在一种诗意的氛围中感受作品的人文精神,体验作者的情感经历,与作者一起忧伤,一起愉悦。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也有人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色语文课堂追求简约与高效。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流淌简约美。一节语文课,不能因只为学生能考出高分而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多媒体轮番轰炸之后,文本被架空,孩子们望文生畏。很多教师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却忽视了语文文本的美。学生不但不能享受到文本所蕴涵的醇浓韵味,更不能达到净化心灵、感悟情感、提升品位的效果。本色的语文课堂需要呼唤以文本为基准,以开掘内涵为效用的环环相扣的教学。只有善于从文本的句子中发现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目标集中,任务单一,一步一个脚印,强根溯源、奠基固本。
语文课堂,一个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也必定能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在这样一个艺术的殿堂里,人的生命将得到尽情的释放,享受着自由,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诗意的享受。
关键词:语文课;诗意课堂;享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也有名言:“人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存在该是永恒的美好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诗意,寻找快乐,领略生命中的美好。
1让语文课成为享受
工作近二十年,最开心的不是学生考试成绩有多好,不是又得到哪些荣誉,而是下课时听到孩子不经意间的那句“下课了?这么快?”每次,心里都会莫名的激动。如果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如此快乐,如此轻松,让四十分钟成为一种享受,那么怎会有学生不喜欢语文,不喜欢学习呢?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尽情感受,宣泄情感,让他们在充满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找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导入的乐曲中,感受音符跳动的美好;让学生发挥想象,给课文结尾续写,感受作家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表演课本剧,体验表演的乐趣等等。没有压抑,没有强制,有的只是自由自在的呼吸,无拘无束的展示,无处不在的快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语文的美好,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享受。
2语文课上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存在感
学生刚升入初中往往是充满信心,想要发奋学习的。可是,无聊教条的课堂,越来越难的问题,却成了绊脚石,于是在课堂上变得不再充满活力,回答问题唯唯诺诺,甚至冷眼旁观。此时让学生找到存在感,是老师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要让课堂成为好学生的展示舞台,问题设计可以由浅入深,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另外,经常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探究,在小组学习时,每一名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观点,进行决策,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幸福感。
3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师有三种类型:①只备教材。教师课前做的准备工作知识把知识点整理出来,分出主次,然后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生勤勤恳恳的学,成绩也许还不错,但是课堂无疑都是死气沉沉的;②备教法。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堂一环扣一环,各部分精彩不断,但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想法明显与教师的不同,也会硬生生的被拉回,这种课堂的学生无疑是束手束脚的;③备学生。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课前认真思考,精心设计预案,但是课堂上,永远不会固定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生成。把课堂真正放手给学生,学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实际证明,孩子们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每一次上课,尽可能地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畅所欲言;每一次朗读后,会有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不会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而是学生谈感悟,谈疑问,品词句,每一次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例如,在讲授《植树的牧羊人》时,初读完课文,该孩子们自由发言时间了,有说文章主要内容的,有说几次相见有何不同的,还有找到人物描写谈人物性格的,甚至几个孩子找到了景物描写,并能简要谈其作用。期间有一名同学发现了问题,提出文章有好多地方感觉不太真实。为此孩子们展开热烈的討论,最后多数认为文章内容为虚构。教师运用表决,采访,互动等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热烈,没有一名孩子不认真听讲,真正做到了高效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由创造。
4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的“味道”
应试教育,让语文课变了味。很多语文课,感觉只剩下了读课文,分析和主题,好似和政治,历史等其它科目没有什么分别,只是文本不一样罢了。汉语言文字的美,似乎离学生越来越远。阅读似乎只是得高分的手段,这样的语文课有意义吗?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才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课堂上的优美语言能体现其文化底蕴和文学才华,学生很欣赏,也很佩服,自然就会模仿。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作文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有利于营造课堂的人文氛围,给学生美的感受。
语文课的教学语言,不能脱离课本滥用辞藻。要力求用精练、简洁、优美的语言导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让学生在一种诗意的氛围中感受作品的人文精神,体验作者的情感经历,与作者一起忧伤,一起愉悦。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也有人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色语文课堂追求简约与高效。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流淌简约美。一节语文课,不能因只为学生能考出高分而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多媒体轮番轰炸之后,文本被架空,孩子们望文生畏。很多教师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却忽视了语文文本的美。学生不但不能享受到文本所蕴涵的醇浓韵味,更不能达到净化心灵、感悟情感、提升品位的效果。本色的语文课堂需要呼唤以文本为基准,以开掘内涵为效用的环环相扣的教学。只有善于从文本的句子中发现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目标集中,任务单一,一步一个脚印,强根溯源、奠基固本。
语文课堂,一个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也必定能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在这样一个艺术的殿堂里,人的生命将得到尽情的释放,享受着自由,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诗意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