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意义
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审美兴趣,结合其语言示范的本质性作用,不仅能使课堂互动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
1.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
语言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练习来完成,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有效的教学语言必须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规范、对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起到标准示范作用、能符合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实际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语言的学习、领悟和运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有效的教学语言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简约利索、优美顺畅、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触点进行提问和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更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的教学语言能使课堂教学互动更有效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知识、能力、思想、感情、情绪和学习探究行为等的交流。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习行为的对象,其对教学活动涉及的知识、情感、能力的学习、理解、接受和运用的反应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而教学语言则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纽带,因此,有效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课堂教学互动更积极有效。
4.有效的教学语言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一举一动在课堂上会引起学生很大的关注,而教师语言因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审美、语言发展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是促进学生多方面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會依随教师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思考、学习,并由此展开一系列思维交流行为。教学语言运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如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讲述语言的有效运用
在诸多课堂教学语言中,课堂教学讲述语言是指为了在有效的课堂时段内完成教学既定目标而组织、指导各种教学活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和表达、交流行为,并有别于教师自我情感表达和朗读、诵咏等对教学材料的教师个性化表达等语言之外的教师语言,因以讲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故概称为课堂教学讲述语言。它是教学语言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其有效运用与否是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最重要体现。
1.教学导入语言的有效运用
教学导入语言是教学语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场戏,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课堂学习的兴趣点,有效的导入语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关注、创设有效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并融入课堂。因此,在设计导入语言的时候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因势导入,才能引导学生人情入理,积极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导入语言的有效运用方法很多,如借助音乐导入时,导入语言要情感丰富,富于描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运用诗句导入时,导入语言要抒情性强,富于诗意化和文学张力,才能促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自然融入教学情境;运用视图导入时,导入语言要有描述性和说明性,并与视图内容相结合,强化导入效果;课题导入时,导入语言要有诠释性和材料内容关联性,等等。
2.教学活动过渡语言的有效运用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由多个教学环节构成,而过渡语言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内容和各个教学环节连接起来的纽带。正是因为教学过渡语言的有效运用,顺畅、自然的课堂教学过程才得以呈现出来。
教学活动过渡语言的有效运用,既可以帮助学生把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串联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又能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渡语言的有效运用有很多种形式,如,启发性的过渡语,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形成感性的思想情感体验;总结性的过渡语,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很快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概括,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教学活动中提问语言的有效运用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效教学手段,是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提问可以把教学内容精巧地链接起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让学生在解答中贯穿课堂知识内容,可见,教学提问语言的有效运用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效果。
提问语言的有效性在于言此即彼、举一反三。因此,语言设计上要讲求时机性,问得恰到好处;要有明确性,让学生知其所问,明其所指;具有启发性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渐进性,使问题形成弹性梯度,指引学生探寻到问题的本质。同时,问题设置要注意难度适度,提问语言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发展状况。
4.教学活动中评价语言的有效运用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能力掌握与提高程度的重要反馈方式,也是加强师生交流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堂乃至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运用方式颇多,如,称赞式评价,更能构筑学生对课堂学习和学科知识、能力的学习、提高的信心;客观式评价,更能帮助学生客观冷静地针对自己的学习实际展开理性思考和总结,从而深入到知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去;批评式评价,帮助学生有效反思自己学习和思考中的不足之处;启发引导式评价,更能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探寻到问题的实质,提高学生求索与分析的能力;比较式评价,帮助学生在冷静地思考和交流比较中识优知劣,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
5.教学活动中课堂结束语言的有效运用
课堂的结束不代表学习的结束,而应是另一段学习的开始,更应是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的延伸,因此,课堂结束语言的有效运用,要能使学生在意味深长的知识延引下更加主动深入地去理解、学习、探究。这不仅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教学效果无限放大,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意义
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审美兴趣,结合其语言示范的本质性作用,不仅能使课堂互动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
1.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
语言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练习来完成,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有效的教学语言必须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规范、对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起到标准示范作用、能符合学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实际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语言的学习、领悟和运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有效的教学语言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简约利索、优美顺畅、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触点进行提问和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更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有效的教学语言能使课堂教学互动更有效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知识、能力、思想、感情、情绪和学习探究行为等的交流。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习行为的对象,其对教学活动涉及的知识、情感、能力的学习、理解、接受和运用的反应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而教学语言则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纽带,因此,有效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课堂教学互动更积极有效。
4.有效的教学语言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一举一动在课堂上会引起学生很大的关注,而教师语言因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审美、语言发展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是促进学生多方面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會依随教师的语言进行感知、理解、思考、学习,并由此展开一系列思维交流行为。教学语言运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如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讲述语言的有效运用
在诸多课堂教学语言中,课堂教学讲述语言是指为了在有效的课堂时段内完成教学既定目标而组织、指导各种教学活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和表达、交流行为,并有别于教师自我情感表达和朗读、诵咏等对教学材料的教师个性化表达等语言之外的教师语言,因以讲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故概称为课堂教学讲述语言。它是教学语言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其有效运用与否是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最重要体现。
1.教学导入语言的有效运用
教学导入语言是教学语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场戏,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课堂学习的兴趣点,有效的导入语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关注、创设有效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并融入课堂。因此,在设计导入语言的时候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因势导入,才能引导学生人情入理,积极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导入语言的有效运用方法很多,如借助音乐导入时,导入语言要情感丰富,富于描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运用诗句导入时,导入语言要抒情性强,富于诗意化和文学张力,才能促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自然融入教学情境;运用视图导入时,导入语言要有描述性和说明性,并与视图内容相结合,强化导入效果;课题导入时,导入语言要有诠释性和材料内容关联性,等等。
2.教学活动过渡语言的有效运用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由多个教学环节构成,而过渡语言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内容和各个教学环节连接起来的纽带。正是因为教学过渡语言的有效运用,顺畅、自然的课堂教学过程才得以呈现出来。
教学活动过渡语言的有效运用,既可以帮助学生把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串联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又能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渡语言的有效运用有很多种形式,如,启发性的过渡语,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形成感性的思想情感体验;总结性的过渡语,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很快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概括,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教学活动中提问语言的有效运用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效教学手段,是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提问可以把教学内容精巧地链接起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让学生在解答中贯穿课堂知识内容,可见,教学提问语言的有效运用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效果。
提问语言的有效性在于言此即彼、举一反三。因此,语言设计上要讲求时机性,问得恰到好处;要有明确性,让学生知其所问,明其所指;具有启发性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渐进性,使问题形成弹性梯度,指引学生探寻到问题的本质。同时,问题设置要注意难度适度,提问语言要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发展状况。
4.教学活动中评价语言的有效运用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能力掌握与提高程度的重要反馈方式,也是加强师生交流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堂乃至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运用方式颇多,如,称赞式评价,更能构筑学生对课堂学习和学科知识、能力的学习、提高的信心;客观式评价,更能帮助学生客观冷静地针对自己的学习实际展开理性思考和总结,从而深入到知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去;批评式评价,帮助学生有效反思自己学习和思考中的不足之处;启发引导式评价,更能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探寻到问题的实质,提高学生求索与分析的能力;比较式评价,帮助学生在冷静地思考和交流比较中识优知劣,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
5.教学活动中课堂结束语言的有效运用
课堂的结束不代表学习的结束,而应是另一段学习的开始,更应是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的延伸,因此,课堂结束语言的有效运用,要能使学生在意味深长的知识延引下更加主动深入地去理解、学习、探究。这不仅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教学效果无限放大,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