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08-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在教学的内容、形式上,还是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以及课堂的组织上,都出现了新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在这全新的领域里,广大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摸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路子。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偏差与不足。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照搬教材
  不少教师易被信息技术的外在所迷惑,整合的过程仅仅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从呆板、静态的教科书搬到活泼、动态的屏幕上,认为这样就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了。在热闹的表象下,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只是简单地叠加、拼装在一起,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在课堂上,老师将教材的全部内容,一字不落地以ppt、flash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观看令人眼花缭乱的视频图像,学生都把精力集中在视频的变化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反而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不少教师甚至把课本内容中的练习“做一做”也搬到屏幕上。学生在课堂中,眼睛从始到终都不离开屏幕,一节课下来,所有的知识,包括课堂练习,全部在投影、视频中完成。
  (二)弱化教师作用
  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往往是屏幕上播放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至于教师的作用变得无关紧要,课堂学习完全变成了“观看电影”。海量的画面、新奇的切换方式,对学生的感官进行狂轰滥炸,众多的知识点在学生面前闪跳。师生互动、情景交融的画面少了,学生的学习更多的变成了“人与机器”的双边互动,教师的作用被弱化了。
  (三)学生被动接受
  课堂上,因受限于课时,教师往往快速地进行信息传输,各种信息令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时间对知识消化与存储,使教学流于形式,令学生迷失于信息的海洋中。这样的课,容易导致学生在视觉、听觉上的疲劳,使课堂陷入“满堂灌”的怪圈。
  备课时,有的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课件的编写和制作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被屏幕上的精美画面牵着鼻子走,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思考和提问,只是顺应着电脑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应答,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也就成为了电脑演示课。
  (四)学科主次不清
  过多的信息展示,使得学科的教学变成了信息课的教学,信息技术成了课堂的主角。不少教师在课件准备中,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展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信息技术的华美画面制作及画面进出的切换上,忽视了学生和学科内容,造成“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注意力。
  学科内容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失去主体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不仅是因为学生容易被新奇的教学方式所吸引,还由于教师的定位存在偏差——在课前准备中过于重视内容的呈现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科知识的本质。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对策
  (一)教师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始到终都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尝试,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容易迷失方向。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善于从繁杂的事物中辨出真伪优劣,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作出科学实用的方案,真正有效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
  (二)紧紧围绕主题,以课程为中心
  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课程为中心,紧紧围绕主题。课堂上采用的任何形式,都是在为中心服务,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一切与课程无关,或不能更好地为课程服务甚至干扰到主题的,教师应毫不犹豫地把它剔除。课程教学不求花俏,只求实用。新奇有趣的方式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使用过多过滥,就会冲淡主题甚至是“喧宾夺主”。
  (三)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
  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管是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式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学得知识为目的。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量身定做合适的方式方法,不能被课件的形式所左右。课件要量体裁衣,注重实效性,避免空、大、全,讲求精、细、活。有的教学内容需要用信息技术协助展现,有的内容不需要;有的可以用,有的不可以用;有的可以多用,有的宜少用。教师应根据环境、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做到信息技术真正为课程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之路,教师应利用好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合理的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立高效课堂。
  (责编 韦 欣)
其他文献
大纲这样表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
预祝由国家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14部委主办,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民族医药分会”在我校胜利召开!会议主题:民
【摘 要】分析师德评价和监督体系的三个层面及其现状,探讨师德培训与师德常识考试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在对我国高职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高职高专师德评价及监督体系。  【关键词】高职高专 师德评价和监督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34-0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物质文明发达,精神文明建
多年来迹象表明,许多原来在小学算是不错的学生或优等生,可进入中学后起了很大变化,大部分都退了步,不再是优秀生了,究其原因是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咱们都知道,小学阶
阅读教学承载着超越“读”的很多功能,这些功能都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适当的策略才能够高效实现。阅读教学存在的意义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去探究的问题,如果对这个问
阐述高职英语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模式创新不足、教学设施利用不充分和师资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从教学理念、活动设计、知识领域、评价方式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对高职英语课程
非典型式作文,意指教材规定、学校备课组规划和教师自己在学期计划之外的,在写作时间、内容和形式上都相对自由的临时式作文。这种习作不再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而是学生自我
对任意正整数n,素因数和函数F(n)为F(1)=0,当n〉1且n的标准分解式为n=P1^a1P2^an…Pr^ar时,F(n)=a1p1+a2·p2+…+ar·pr.设P(n)表示n的最小素因子.本文研究了可加函教(F(n)-p)^2的值分布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录像视频观看、比较分析、数据分类等方法,以2015年、2016年ATP年终总决赛的世界男子单打优秀网球运动员30场比赛视频为研究对象,对近两年世界优秀男子网
应用有限元软件GTS建立高承台超长群桩模型,利用现场静载试验数据修正模型参数,并分析桩周土模量改变条件下群桩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超长群桩承载力较单桩有较大幅度折减,且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