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运营维护合同正式签署
2020年2月25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运营维护合同正式签署。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公司北方国际联合广州地铁集团、巴基斯坦DW 公司组成联营体,将承担拉合尔橙线8年的运营维护工作。
橙线地铁作为“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既是拉合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引擎,也是造福当地的重大民生工程,标志着中国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护等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首次实现完整输出,将向巴基斯坦民众提供先进、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
我国防暴车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验收
2020年4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承建的高机动防暴车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吸纳了近60家防暴车辆相关整车与部件企业、高校、研究所加入了理事会,突破了全轮转向、高速自主行驶等大量关键技术,开发了新型防暴车、模块化悬挂、EPS、车外灭火系统等整车与部件产品,承担了多项武警、公安、维和部队的论证与技术咨询任务,凸显了实验室行业影响力与行业统筹作用,形成了技术创新和为行业开展技术服务的有效模式。
北重集团P92钢管国内超超临界项目应用逐步实现常态化
2020年4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重集团顺利拿下华能瑞金电厂二期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项目六大管道及锅炉管合同订单,合同金额超亿元。此次合同成功签订,标志着北重集团P92钢管国内超超临界项目应用已逐步实现常态化,北重集团已成为国内高端厚壁无缝钢管首选供应商。
P92钢管国内超超临界项目项目的成功使中国人第一次闯入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极端制造”领域,极大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的信心。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可广泛用于大型电站及石油石化等行业,其批量生产能够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
2020年4月24日,在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和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在回信中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乘专项整治3年行动计划东风加快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2020年4月24日,兵器装备集团召开安全环保委员会2020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及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国务院、国资委、科工局等上级部门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精神,认真研读《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3年行动计划》,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安全监控水平和体系能力,强力推动集团大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所有单位在3年之内全部建成安全监控平台,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控,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强安全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加快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一箭双星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发射行云二号卫星
2020年5月1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冠名为“快舟·传祺GS4号”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行云二号”01星(命名为武汉号)和“行云二号”02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行云二号”01星、02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五云一车”系列商业航天工程取得又一重大进展,作为中国航天科工天基物联网星座的首发星——“行云二号”正式展开在轨技术验证和应用测试。
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全球发布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船舶旗下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自主研发,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建造,中船海洋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保障的目前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WinGDX92DF正式向全球发布。
自主研发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用双燃料低速机,标志着中国船舶的动力研发、制造、服务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为全球船舶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中国船舶将致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高效、节能、绿色的船舶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深化拓展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海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2020年7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为下一步飞机进行海上科研试飞及飞机相关性能验证奠定了基础。这是AG600飞机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之后实现的第三次首飞。
三次成功首飞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空工业和AG600项目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随着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战略成果。 中国航发全面启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
2020年8月25日,中国航发召开集团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启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动员部署集团对标提升行动各项工作,推动集团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开展对标提升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成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集团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集团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抓手。
全球首艘具有自航能力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完工交付
2020年8月31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为荷兰SBMOFFSHORE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具有自航能力,也是迄今建造的第二艘世界独创Fast4Ward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完工交付。
该船的成功交付标志着这一国际海工装备市场明星船型的整体功能得到了新的提升,并在外高桥造船成功实现连续建造交付,有望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新样本”,从而实现由“速度”到“质量”,由“产品”到“品牌”的华丽蜕变。
航空工业与扬州市共建的扬州航空馆建成开馆
2020年9月21日,在纪念中国航空事业111周年之际,由航空工业与扬州市共同建设的扬州航空馆在位于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的科技创新中心正式建成开馆。该项目是航空工业和扬州市地方政府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协同发展文化事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点合作项目,更是展现中国航空人文化自信、展示扬州高科技产业发展形象的标杆示范工程。
国内第一款750GHz太赫兹测试测量系列产品发布
2020年9月22日,中国电科仪器仪表公司在2020东亚海洋博览会上发布国内第一款750GHz太赫兹测试测量系列产品,受到海内外观众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太赫兹技术被称为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科技之一,关乎许多民生问题。新发布的750GHz太赫兹测试测量系列产品,通过核心器件的自主创新,实现更强、更稳定的性能和更便捷的应用,为太赫兹空间探测、气象遥感、射电天文和通信等提供最高频率至750GHz的信号发生、频谱分析、功率检测和网络参数测试等基础测试手段,助推国家太赫兹技术领域快速发展。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首次探底全球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下潜深度达到10909米,创造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十三五”以来,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船舶集团,组织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近千名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攻关,成功完成“奋斗者”号的研制工作。同时,“奋斗者”号也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装备,中国船舶集团七○二所作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总体单位,积极践行深海战略,矢志不渝推进载人作业潜水器谱系化。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中国再次打破国外垄断
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工业轻小型舰载无人直升机首飞成功
2020年11月27日,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AR500B舰载无人直升机在鄱阳试飞基地首飞成功。此次首飞成功为国产无人直升机上船、上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拓展AR500无人直升机的应用领域,为AR500无人直升机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填补了中国轻小型舰载无人直升机领域的空白。
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建成并首次放电
2020年12月4日,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开发聚变能源是全球核聚变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于照亮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梦想。
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
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意味着历时16年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任务成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天问一号距地球超1亿公里已飞行约3.6亿公里
截至2020年12月14日21时,自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44天,飞行里程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飞行状态良好。
天问一号自发射以来,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测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机动、载荷自检等工作。后续,还将进行数次轨道修正,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本次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將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军工文物建设开启新纪元
2020年12月24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文物局签署《关于加强军工文物保护利用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两局将从摸清文物家底、落实保护责任、加大保护力度、促进开放利用、开展示范试点、建立协商机制等方面,积极推进信息资源、专业技术的共享互助,构建军工历史文化遗产科学分级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试点示范工程,共同推进军工文物事业的创新发展。本次签约标志着军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迈入专业化、体系化、科学化的新征程,开启了军工文物建设的新纪元。
2020年2月25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运营维护合同正式签署。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公司北方国际联合广州地铁集团、巴基斯坦DW 公司组成联营体,将承担拉合尔橙线8年的运营维护工作。
橙线地铁作为“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既是拉合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引擎,也是造福当地的重大民生工程,标志着中国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护等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首次实现完整输出,将向巴基斯坦民众提供先进、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
我国防暴车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验收
2020年4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承建的高机动防暴车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吸纳了近60家防暴车辆相关整车与部件企业、高校、研究所加入了理事会,突破了全轮转向、高速自主行驶等大量关键技术,开发了新型防暴车、模块化悬挂、EPS、车外灭火系统等整车与部件产品,承担了多项武警、公安、维和部队的论证与技术咨询任务,凸显了实验室行业影响力与行业统筹作用,形成了技术创新和为行业开展技术服务的有效模式。
北重集团P92钢管国内超超临界项目应用逐步实现常态化
2020年4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重集团顺利拿下华能瑞金电厂二期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项目六大管道及锅炉管合同订单,合同金额超亿元。此次合同成功签订,标志着北重集团P92钢管国内超超临界项目应用已逐步实现常态化,北重集团已成为国内高端厚壁无缝钢管首选供应商。
P92钢管国内超超临界项目项目的成功使中国人第一次闯入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极端制造”领域,极大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的信心。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可广泛用于大型电站及石油石化等行业,其批量生产能够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
2020年4月24日,在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和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在回信中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乘专项整治3年行动计划东风加快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2020年4月24日,兵器装备集团召开安全环保委员会2020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及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国务院、国资委、科工局等上级部门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精神,认真研读《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3年行动计划》,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安全监控水平和体系能力,强力推动集团大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所有单位在3年之内全部建成安全监控平台,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控,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强安全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加快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一箭双星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发射行云二号卫星
2020年5月1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冠名为“快舟·传祺GS4号”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行云二号”01星(命名为武汉号)和“行云二号”02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行云二号”01星、02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五云一车”系列商业航天工程取得又一重大进展,作为中国航天科工天基物联网星座的首发星——“行云二号”正式展开在轨技术验证和应用测试。
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全球发布
2020年5月26日,由中国船舶旗下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自主研发,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建造,中船海洋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保障的目前世界最大船用双燃料低速机WinGDX92DF正式向全球发布。
自主研发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用双燃料低速机,标志着中国船舶的动力研发、制造、服务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为全球船舶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中国船舶将致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高效、节能、绿色的船舶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深化拓展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海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2020年7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为下一步飞机进行海上科研试飞及飞机相关性能验证奠定了基础。这是AG600飞机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之后实现的第三次首飞。
三次成功首飞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空工业和AG600项目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随着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战略成果。 中国航发全面启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
2020年8月25日,中国航发召开集团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启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动员部署集团对标提升行动各项工作,推动集团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开展对标提升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成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集团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集团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抓手。
全球首艘具有自航能力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完工交付
2020年8月31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为荷兰SBMOFFSHORE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具有自航能力,也是迄今建造的第二艘世界独创Fast4Ward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完工交付。
该船的成功交付标志着这一国际海工装备市场明星船型的整体功能得到了新的提升,并在外高桥造船成功实现连续建造交付,有望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新样本”,从而实现由“速度”到“质量”,由“产品”到“品牌”的华丽蜕变。
航空工业与扬州市共建的扬州航空馆建成开馆
2020年9月21日,在纪念中国航空事业111周年之际,由航空工业与扬州市共同建设的扬州航空馆在位于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的科技创新中心正式建成开馆。该项目是航空工业和扬州市地方政府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协同发展文化事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点合作项目,更是展现中国航空人文化自信、展示扬州高科技产业发展形象的标杆示范工程。
国内第一款750GHz太赫兹测试测量系列产品发布
2020年9月22日,中国电科仪器仪表公司在2020东亚海洋博览会上发布国内第一款750GHz太赫兹测试测量系列产品,受到海内外观众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太赫兹技术被称为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科技之一,关乎许多民生问题。新发布的750GHz太赫兹测试测量系列产品,通过核心器件的自主创新,实现更强、更稳定的性能和更便捷的应用,为太赫兹空间探测、气象遥感、射电天文和通信等提供最高频率至750GHz的信号发生、频谱分析、功率检测和网络参数测试等基础测试手段,助推国家太赫兹技术领域快速发展。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首次探底全球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下潜深度达到10909米,创造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十三五”以来,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船舶集团,组织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近千名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攻关,成功完成“奋斗者”号的研制工作。同时,“奋斗者”号也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装备,中国船舶集团七○二所作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总体单位,积极践行深海战略,矢志不渝推进载人作业潜水器谱系化。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中国再次打破国外垄断
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工业轻小型舰载无人直升机首飞成功
2020年11月27日,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AR500B舰载无人直升机在鄱阳试飞基地首飞成功。此次首飞成功为国产无人直升机上船、上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拓展AR500无人直升机的应用领域,为AR500无人直升机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填补了中国轻小型舰载无人直升机领域的空白。
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建成并首次放电
2020年12月4日,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开发聚变能源是全球核聚变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于照亮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梦想。
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
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意味着历时16年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任务成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天问一号距地球超1亿公里已飞行约3.6亿公里
截至2020年12月14日21时,自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44天,飞行里程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飞行状态良好。
天问一号自发射以来,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测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机动、载荷自检等工作。后续,还将进行数次轨道修正,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本次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將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军工文物建设开启新纪元
2020年12月24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文物局签署《关于加强军工文物保护利用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两局将从摸清文物家底、落实保护责任、加大保护力度、促进开放利用、开展示范试点、建立协商机制等方面,积极推进信息资源、专业技术的共享互助,构建军工历史文化遗产科学分级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试点示范工程,共同推进军工文物事业的创新发展。本次签约标志着军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迈入专业化、体系化、科学化的新征程,开启了军工文物建设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