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的不相容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o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经验丰富的管道工写信给美国标准局,提出了一种新的清洁管道的方案。
  美国标准局回函:“所提方案的效率是完全没有争议的。然而,上述方案与当前家用和商用管道中的常用材料的基本化学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不相容。”
  管道工回信說:“谢谢,我也很喜欢这个方案。”
  几天后,美国标准局再次回函:“不能用盐酸!它会让管道腐蚀穿孔的!”
其他文献
携手共度80年是什么感受?来自英国的杰克·斯凯尔顿和琼·斯凯尔顿夫妇可以给出答案。他们刚刚度过结婚80周年纪念日,两位老人已分别是102岁和100岁高龄。在过去的80年里,除了二战期间,他们没有一天晚上分开过。即使最近他们搬进了一家养老中心,老两口依然坚持住在一起。  杰克和琼都来自英国坎布里亚郡的肯德尔。他们相识于一家骑行俱乐部,两人都喜欢骑行和游泳。  1 9 3 9年8月3日,杰克·斯凯尔顿
期刊
在胡钧的手机里,现在还留着当时自学物理、化学时啃下来的各种符号:α是“阿尔法”,β是“背他”,λ是“拦姆达”……除了搁下了三四十年的物理、化学,胡钧还自学了建筑节能、环保、生物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为了尽快掌握科学知识并且坚持长期学习下去,胡钧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生活时间表:早上5点起床,看两个小时书,然后出去锻炼半小时,回来吃早饭,上午再继续学习两个小时,下午或晚上还要学习两个小时,即便是节
期刊
诗人柳亚子原名柳慰高,字安如。后来响彻大江南北的“亚子”一名,是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高天梅替他改的。  1902年,15岁的柳慰高读到法国哲学家卢梭的《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后,非常赞赏书中的天赋人权学说,于是改名为柳人权,又改字为亚卢。“亚卢”的意思,就是要做亚洲的卢梭。此后,柳慰高以亚卢为笔名,发表了许多宣传革命的文章。  1906年,柳亚卢到上海健行公学担任国文教员。当时的高天梅已经在前一
期刊
在人们心目中,文人往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日三餐也吃不了多少。其实这是一种臆断。比如民国时期的一些作家,他们的饭量就不可小觑。  先说鲁迅。鲁迅自小牙就不好,胃口自然也不好,平时吃饭并不多,但是偶尔也会有惊人之举。据鲁迅的日记记载,1912年12月21日,“晚烹两鸡并面食之,以为晚食”。一顿饭吃两只鸡,还有面,就身材矮小的鲁迅而言,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或许因为那时他才30岁出头,吃得下也受得了。 
期刊
世上只有两种人:爱火锅的和不爱火锅的。  比如写《山家清供》的林洪和写《随园食单》的袁枚,都是有点小钱的吃货公子哥,但前者热爱火锅,后者则极其厌恶火锅。林洪在他的文艺清新范儿饮食笔记《山家清供》里记载,他游武夷山时,曾去拜访一位名叫“止止师”的隐士。正好遇到雪天,抓了一只野兔,山间却找不到妙手厨师来烹调。隐士说,山野之间一切从简。他们只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调成配料,生起炉子架上半铫水,等到
期刊
《歌唱祖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慷慨激昂的歌词和旋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有它的身影。  这首歌诞生于什么时候,又是谁创作的呢?  这首歌于2 0世纪5 0年代初创作,我的父亲王莘(1918—2007)为其作词、作曲。  1949年10月,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在观礼台上,当他看到游行的队伍喊着口号走过天安门城楼时,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他想:如果人们能唱着歌通过天安门广场
期刊
多年的当铺工作做下来,我发现来找我鉴定古董的人,手上拿的经常是假货。但有趣的是,这些人都不认为自己手上的东西是假的,甚至比把东西卖给他们的人还坚信东西是真的,这一点实在奇妙。  我有一位客人買了一个宣德炉,不仅夜晚常拿出来把玩,还四处看书研究,简直已经到了能够出书的程度。他把宣德炉拿来给我鉴定时,滔滔不绝地说了20分钟,说它有多神奇,夜晚还会发光,肯定是真品中的极品……我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却被他执
期刊
李调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川才子,在考上进士之前,曾在街头写对子、卖字。  有一年腊月间,大雪纷飞,寒风呼啸,李调元冻得实在受不了了,便跑到附近的一家锅盔铺去烤火。店老板很吝啬,见李调元衣冠寒素,心里更有些瞧不起,就把李调元骂出了门。没过几天年关将至,赶场买对子的人特别多。李调元字写得好,对子又编得快,光顾他生意的人接连不断。快收摊时,又有一个人来请他写对子和灶神牌位。李调元一看,就是那个开锅盔铺的
期刊
有没有一个瞬间,你突然感觉到眼前的场景似乎曾经历过,或是遇到一个陌生人时,你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这种“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似乎在过去的某个时候已经完整经历过一遍”的错觉,我们称为“既视感”,也叫“记忆错觉”。  1983年,美国科学家弗农·内普在《既视感心理学》一文中,将这种“既视感”定义为“过去的某段经历对当下经历造成的错误印象”。人的印象和视觉、时间、记忆等有关,而这种似曾相识感很可能与我们的
期刊
立冬“补冬”是民间上千年来的习俗。一到立冬,广东人就会结伴去打边炉(广东人称吃火锅为“打边炉”);而立冬后,不少人会把珍藏的高丽参、鹿茸等找出来准备进补。广东人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是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  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人认为,在立冬这天吃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作用。立冬那天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胡
期刊